城乡统筹视角下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论略

2016-03-16 00:25:21张乐天
关键词:城乡统筹责任制建设

张乐天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93)



【教育与改革】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论略

张乐天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骨干教师持续向城镇学校流动、严重"老化"、缺乏精神关怀与激励以及全国范围内严重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必须立足于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责任。

关键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城乡统筹;责任制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支持计划》)。这是新世纪以来我国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所发布的又一重要政策。“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结合《支持计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举措,从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视角,思考现阶段继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一、正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的实施,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取得长足进展和重要成就。乡村教师的数量状况和质量状况都有了显著的改观。乡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专业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乡村教师中的新鲜血液也不断得到补充。从整体上看,一支合格的乡村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在欣喜地看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我们依然应该正视其存在的问题。诚如《支持计划》在充分肯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后指出,由于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等多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1]。正是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国家再度颁布《支持计划》,重申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贯彻实施《支持计划》,首先需要结合实际,深入认识和分析现阶段乡村教师队伍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笔者结合对一些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对现阶段乡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指陈如下:

1.乡村骨干教师持续向城镇学校流动,导致乡村学校优质教师资源的不断流失,严重影响到乡村教育质量。这些年来,由于县域中小学布局结构的调整,相当数量的乡村中小学被撤并。在不少农村地区,已呈现出“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的学校布局调整状态。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教育的城镇化似乎已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趋向与目标。原有城镇学校学生规模的扩大,新的城镇中小学的崛起(这种崛起常常是与保护房产经济相关),这都意味着需要增加教师,也为招聘乡村教师提供了“正当性”。于是,在一些县区,招考进城教师的地方性政策大行其道。2014年9月,我们曾对中部某县招考乡村教师进城的基本做法及选拔的乡村教师数量进行了调查。该县为进城教师设置的门槛是:工作满5年,学历达标,师德高尚,教学业绩良好,各类获奖、评优可以加分等。而招考的基本流程是经过业绩排名审核、统一笔试、公开教学等各个环节,最后决定胜出者。而胜出的老师一般是乡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2010年至2013年的4年间,该县通过考试从乡村调进县城的教师235人,几乎占全县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八分之一。这种选拔乡村骨干教师进城的做法,实质上隐含着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轻视,与教育公平的理念背道而驰,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客观上使乡村教育元气大伤。

2.乡村教师“老化”现象依然严重。这里所讲的“老化”,具有多重含义。首先是年龄结构老化。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老师和她的博士生曾对湖北省长阳县和河北省涞源县进行过调查。调查表明:“村小教学点的教师从年龄结构上看呈现出偏大趋势。以湖北省长阳县榔坪镇为例,35岁以下的教师不足1/4,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将近一半。又如河北省涞源县,县镇学校年轻教师比例最大,乡镇以下学校正好相反。以涞源县白石山镇为例,50岁以上的教师占全县教师总数的52%,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一位。”[2]这种状况,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学校并不鲜见。

其次是知识结构“老化”。由于年龄结构老化,对于年龄偏大的乡村教师,其知识结构也呈老化状态。多年来,尽管“国培计划”在有声有色地进行,但城乡教师培训机会的不均等状况一直存在。“在选择培训对象时,教育行政部门会将更多名额分配给区域内升学率高的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名额很少,导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在培训机会上的不公。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参加培训机会明显不同,由此拉大了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尤其是落后地区学校教师素质上的差距。对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培训次数进行比较,城乡教师受培训机会差异明显,城市学校教师参与的各类培训次数均大于农村学校教师。”[3]由于培训机会较少,占较大比例的乡村年龄偏大的教师知识难以更新,因而也难以提高专业素养。

再次是教学方法的老化。尽管“校校通”工程在大力推进,但时至今日,一些较为贫困的乡村学校,教育信息现代化的春风依然难以吹度。众多乡村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不知道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新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3.对乡村教师缺乏精神关怀与激励。这些年来,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我国乡村教师的物质待遇有了提高,但与城市教师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即使他们对自身的物质待遇感觉差强人意,但在精神生活方面,则感到缺乏组织的温暖与关怀。这几年,在国家层面虽然也有对“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评选与表彰,但在县乡政府层面,对乡村教师的精神关怀与激励实则非常缺乏。一些在偏远乡村教学点上的教师,仿佛置身于孤岛,鲜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或工作人员莅临学校慰问与看望。我们在中部地区的调查中发现,不少乡村教师反映缺乏集体归属感,他们很少有超越自身学校范围的教学交流与集体活动,难以感受集体的温暖。即使在同一学校之内,也同样存在集体活动的严重缺失。在规模偏小的乡村学校,教师成了“单子式”的教学工作者,内心有着失落甚至是孤独之感。职业倦态由此产生。

4.在全国范围内,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依然较突出地表现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平衡。这既有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也有地域之间的不平衡。就地域不平衡而言,我国东部地区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状况明显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同一地域之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平衡状况也同样存在。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不同地区既有一定的相似性,更有基于区域特点的相异性。这次国务院发布《支持计划》,其重要动因,乃是深切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地域差异,以新的政策举措,去缩小甚至消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地域差异,从而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审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现阶段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同时也显现出双重原因的叠合与交织。如何继续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这需要一种整体的思路和综合的考量。综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不难发现,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还是城乡二元的观念障碍与制度障碍,对于教育而言,则是存有城市优先的教育发展取向。因此,抓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然要以继续转变观念为先导。为此,我们必须真正树立并不断强化城乡统筹的社会发展观,真正从城乡统筹的视角认识和对待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观的重要转型,也是我国社会发展政策的重大转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确立的社会发展新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又非常强调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实质上是反思与摒弃传统的城市优先的发展观,推进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正是基于城乡的统筹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继续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相互依存、并行不悖、协调共进的。二者的相互结合展现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路径与独特模式。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农村地区并没有把更好地发展农村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要求与使命。在有些农村地区,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设施改善了,农村道路宽敞了,但农村学校萎缩了,甚至凋敝了。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骨干教师流失的问题,实则与农村学校的萎缩密切相关。对于此种现象,我们固然要理性地看待。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自然会导致乡村人口的减少,其中也包含乡村学龄儿童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适当地撤并一些规模过小的乡村学校当在情理之中。但需要面对的事实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时至2014年末,大陆总人口为136 78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 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乡村人口为61 866万人,占45.23%[4]。即使到了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届时乡村人口仍在5.5亿以上,这表明中国乡村仍是一种巨大的人口存在。由此决定着乡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存在。所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种持续的历史使命。

真正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认识和对待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意味着需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结合并行发展的整体格局中予以考量。一方面,城镇化的推进会带来城镇教育规模的扩大,由此会产生对乡村教师的吸纳;另一方面,建设好新农村,又需要在较长时期内稳定乡村教育,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并不断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这需要市县政府统筹兼顾。无论如何,一味地扩大县镇基础教育规模,甚至为了维护县域房产经济,不断新建学校,并以行政的方式推行进城招考乡村骨干教师,同时诱逼农民家庭将本该留在农村就学的儿童通过进城买房或租房而送到县城学校就读,这种做法,严重地损害了乡村教育,损害了农村儿童应有的教育权益。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如果能够信赖所在乡村的学校,信赖所在乡村学校教师,相信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他们怎么会舍近求远,承担额外的经济负担而将适龄儿童送往城市学校?这样的事件已在一些乡村产生了“模仿”效应。但凡经济上还过得去的家庭,都可能作出让子女进城就学的选择。其结果自然导致乡村教育的继续萎缩,加剧乡村教师队伍的流动。在大力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乡村教育出现此种状况的确令人痛心,值得深思。

三、建立健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制

如何保障《支持计划》的有效实施,如何使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在实处?对此,《支持计划》在“组织实施”中有三大明确要求,即: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经费保障、开展督导检查。这三大要求中,首要是明确责任主体:

1.强化地方政府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意识。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支持计划》,这是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基点,给予乡村教师群体特别的支持与关照,对于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现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5]《支持计划》自然也表明中央政府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而要实施好《支持计划》,迫切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强化责任意识。这包括省、地(市)、县、乡各级政府都需要对此负起切实的责任。依据《支持计划》的要求,建设乡村教师队伍是一项政府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一把手负责。因此,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先要强化各级政府一把手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即是实行省长、市长、县长负责制。各级政府一把手要像对待经济建设、市政建设那样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2.切实建立统筹规划,层层负责,既有任务分解,又强调密切合作的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制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涉及很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此需要统筹规划。国务院发布的《支持计划》,体现了规划的统筹性与系统性,实施时限是2015至2020年。地方各级政府应该依据国务院的《支持计划》,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规划和实施细则。实践过程中,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层层负责的制度。对此,要分别厘清省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实施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因此,县级政府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责任。切实建立县级政府的责任制也就特别需要。在明确县长是第一责任人的同时,要成立以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负责的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起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县级政府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要结合县域实际,针对突出问题,在努力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和不断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加强对乡村教师的精神关怀与激励,使乡村教师具有职业的荣誉感与幸福感。

3.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状况的督导检查,并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对此国家出台的政策也不只是这次的《支持计划》。反观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固然有多种客观因素,但领导者失责也是一种重要的原因。鉴于此,《支持计划》特别强调组织实施中的督导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1]。切实实施《支持计划》,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与切实加强对建设状况的督导检查相联系。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对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将会起到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5-06-08.

[2]郑新蓉,等.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支持性政策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5-10.

[3]关松林.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突破[J].教育研究,2013(12):46-51.

[4]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02-26.

[5]邬志辉.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症结的良药[J].中国农村教育,2015(7-8):6-7.

责任编辑:孙义清

“科学技术哲学”专栏稿约

本栏目以科学技术哲学为选题范围,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研究等。来稿既可是单篇文章,也可是一组文章(对论题作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讨论)。文章篇幅在10 0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摘要200字左右,提供打印件及电子文档(E-mail:wrj6363@163.com)。本刊热诚欢迎各地学人和作者不吝赐稿。

本刊编辑部

Research on 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

ZHANG Le-tian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Rural Educ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n China presents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constantly flowing of key teachers from rural to urban, the aging problem, lack of spiritual caring and motivation, and the nationwide imbalance. We need to 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 for 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by basing on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putting Rural Teacher Support Plan into practice.

Key words: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作者简介:张乐天(1952-),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农村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16)02-0253-04

收稿日期:2015-12-20

猜你喜欢
城乡统筹责任制建设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4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城乡统筹视角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述评
城乡统筹视角: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00:06:31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19:45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