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结构

2016-03-16 00:25涂小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

涂小雨

(1.国家行政学院 政治学教研部, 北京 100089; 2.河南行政学院 决策咨询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结构

涂小雨1,2

(1.国家行政学院 政治学教研部, 北京 100089; 2.河南行政学院 决策咨询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改革发展实际深度结合与创新发展,形成和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展示了共产党人深邃的历史思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维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能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结构

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提升了亿万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发有为、实现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共产党8 700多万党员始终做到热爱人民群众、始终做到爱党敬党护党、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从而提高战斗力与免疫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来自西方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要科学有效地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发挥理论引领与实践引领的重大作用,必须紧紧围绕中国当代发展的迫切任务、中国人民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展开。历史总是凝重的过去,引人思索,现实却鲜活生动、催人奋进。“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恰似在困境中前行的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和行动指南,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和夺取胜利的伟大召唤。中国梦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犹如阳光、大气、水分之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中华民族磅礴力量的又一次积聚,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又一次提振。

一、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历史是人类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170多年的近代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史、革命史、创业史,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中国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的历史逻辑清晰可见。从历史的高度来认识一个民族的梦想、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变迁和一个政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历史的嬗变中探寻中华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创造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一)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节点。

中国近代史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记忆,也是全体中国人需要时时警醒的重大历史节点。之所以把1840年作为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起点,是因为1840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曾经是称雄世界的超级大国,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争相学习仿效的榜样,虽然1840年之前的清朝政府已经陷入积贫积弱、国势日衰的困境,但毕竟还能保持民族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鸦片战争给了中国政府狠狠一击,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由于我们的猝不及防,被动挨打,其实质是我们的国力、民力已经衰弱不堪,到了国民经济崩溃、社会断裂、政权国权丧失的最危险关头。鸦片战争可以说是压垮中华民族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似乎又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观照彼时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又是必然的结局。落后就要挨打,封闭就会落后,保守就会封闭。皇权社会要保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必然要极力维持皇权的神圣性和封闭性。万世一系的皇权梦想在日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被彻底粉碎,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血缘和宗法传统维系的政权很难有创新的动力与紧迫性,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迅速土崩瓦解。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四分五裂,国权摇摇欲坠,人民流离失所,中华民族遭遇沉重黑暗的百年耻辱。历史使人明智,同时也使人深刻反思自身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走向。中华民族是不甘沉沦的伟大民族,在百年耻辱中默默探寻胜利的曙光,在刀光剑影中求索救国救民之途,虽九死一生,虽艰难曲折,但从未停止坚定的脚步。先进的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变幻舞台中轮番登场,竭力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复兴抛头颅、洒热血,不惜身死家破,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光荣。也许从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段内,很难洞察历史发展的曲折规律,虽然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依任何人的意志转移,但也总是隐藏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普通民众的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都在中国的近代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中华民族已经到了重大的历史节点。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重新树立起凝聚全体中国人的伟大精神旗帜,必须重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必须能够团结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改变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华民族需要新的精神支柱和实践引领,谁能担当民族复兴之大任,再创民族辉煌之伟业?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走,光明就在前方。中华民族需要新的振兴的力量,需要注入鲜活的血液,哪一种政治力量、哪一个政治人物、哪一个党派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的未来?站在今天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探索与发展的辉煌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与发展壮大,中国人民在黑暗中不知还要摸索多长时间,国家的命运不知还会在悲惨的境遇中持续多久。中华民族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中国人民面临的这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破局,走出民族灰暗的过去,走向伟大复兴。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就焕然一新了。

(二)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历史关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与壮大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在党的历史上,经过无数次的英勇斗争、艰难挫折,每一次面临历史转折关头,都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选择、困惑与迷茫。共产党在幼年时期,对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的经验极度缺乏,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立党、建国、治国经验非常崇拜,甚至全盘照抄照搬,把共产国际的重要指示视为圣旨,当作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依靠和重要法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面临五次反围剿的挫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痛苦的反思,但却找不到正确的答案。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迷信共产国际的所谓神圣指示,而是立足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提出了一些适合革命形势的正确的军事斗争意见,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当然,同时也挑战了共产国际的所谓绝对权威。在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如果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和独立意识,中国革命的烈火可能就要熄灭,中国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黑暗之中。毛泽东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实现了根本性的重大转折,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其实,遵义会议的意义不仅仅是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也改变了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走向,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承袭的悲惨命运。在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并非以先知先觉者自居,而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立足“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的实践认知,扭转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国家倾覆的悲惨命运。

承前启后再出发,把握正确的方向,就要坚定不移走稳自己的路。只有接受历史的追问,接受人民和实践的检验,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又一次面临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动的条件下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需要在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的条件下更好地完成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需要在矛盾风险挑战不断增多的条件下正确应对深刻复杂的执政考验。中国共产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必须坚决突破的发展瓶颈。全面从严治党管党必须从严从实抓好,重振纲纪,取信于民,改革必须全面、深化,必须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必须落到实处,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这个重要推手,实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根本转变。唯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可能在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胜利中成为现实。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勇前进的伟大精神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政治承诺。历史到了今天,我们欣慰地发现,我们从未如此靠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清晰地看到幸福美好的未来图景。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考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力、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考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执政使命和价值。

(三)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转型机遇。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与伟大功业、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亮、无比耀眼。近代社会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重大变化。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无情,但也往往有迹可循。英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厂,在整个19世纪以无可争辩的实力称霸世界,成为辉煌的“日不落帝国”。20世纪上半叶,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相继衰落,而美国经历一战、二战的洗礼成为最大的赢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雅尔塔格局奠定了美国超级强国、称霸世界的地位。尽管欧洲与美洲特别是欧洲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但世界的中心确已从欧洲转向美洲,从英国转移到美国。二战之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崛起,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就超越整个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世界经济奇迹。俗云“风水轮流转”,其实背后隐藏着历史规律的深刻作用。随着亚洲四小龙的相继发展,世界的中心在向亚太转移特别是向中国转移。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GDP已经达到美国的一半多一点,超过俄罗斯的五倍多。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的中心也在向中国转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独特的“压缩式”的发展道路的跨越式特点,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同时还要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转型关口。只见人、不见物的发展,GDP至上的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粗放式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和科学转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飞跃的重大历史机遇。从改革开放我们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至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未动摇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都有赖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强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人民接受程度的有机统一,我们在外交上的韬光养晦抑或是纵横捭阖,都离不开国内发展的支撑。中国梦要为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服务,就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改革这个硬任务、稳定这个硬要求的辩证统一、协调有序。在大变革大分化的全球化时代,历史留给我们的机遇并不多,抓住机遇的能力、决心和勇气尤为珍贵,必须紧紧抓住当前有利发展的重大机遇,科学应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有效化解一系列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水平、治国理政能力的新提升,体现在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

二、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

中国梦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形成和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统领价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中具有十分鲜明的理论创新特征,中国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对于中华民族凝神聚力、攻坚克难、共创伟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感召意义,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管党、全面从实谋事创业提出了更高的理论武装要求。

(一)中国梦的理论统领价值。

中国梦的理论统领价值主要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的方向与理论建构的逻辑框架。从理论创新的方向来看,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遵循的路径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体现在社会主义发展上就是公有制与共同富裕的两大社会主义原则的统一,体现在发展格局上就是“三步走”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统一,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上就是“五大建设”“四个全面”的统一。从理论建构的逻辑框架来看,中国梦的统领意义尤为显著。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统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其实就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是对全党工作的总要求、总方针。这个总要求、总方针始终是围绕中国梦展开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梦的这个大目标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阶段性的而是战略性的、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时段的理论体系,中国梦的理论统领价值就更为重要和突出。

(二)中国梦的理论创新特征。

在理论基点上,中国梦提出的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届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目标、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目标、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等是一体的、连贯的、一致的。我们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党和国家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探索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道路、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的奋斗目标,到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多快好省地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策略等,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我们承认在探索的过程中走了一段弯路,经历了刻骨铭心的重大挫折,但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却是一以贯之、矢志不渝的。历史没有假设,历史的轨迹不可复制,历史的脚步不容重来。其实自从中国共产党承担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两大历史任务起,中国梦就开始在中国人民心中萌发、成长,并逐渐接近现实。

在理论结构上,中国梦形成了民族、国家、个人三位一体的叙事结构和理论框架,使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中国是个集体主义传统非常悠久的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充满活力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发出自己的声音、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这主要靠中国的综合国力的上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高。而中国梦最后落脚在人民幸福上。永远依靠人民群众、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才有力量的兴党法宝,坚信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根本主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长河中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冲破无数艰难险阻走向胜利彼岸的不竭动力之源。在这个理论结构中,没有先后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没有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同样,没有人民的幸福也谈不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美好生活的“个人主义”是统一的,共产党人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的幸福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的判断标准。回首中国的近代历史,我们发现没有民族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中国人民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根本谈不上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个人价值与尊严的实现。但并不能因此就推导出民族与国家的梦想在前、个人的梦想在后的结论。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中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之所以经历无数的离散侵扰而始终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是因为独特的民族性格、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所致,这必然对于中国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古代社会,甚至直到今天,中国人讲究的是和合、和谐,尊重执两用中,推崇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美好社会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和平、和合发展理念的延续和提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中华民族的民族血脉、发扬中华文化参与调节世界文明秩序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理论范式上,中国梦具备独立的概念、判断、推理,具有独立的体系结构和逻辑结构。判断一个理论是不是有创新性,关键看这个理论是不是具备有别于其他理论形式的相对独立的新概念,以及由这个新概念(命题)出发引申、深化而形成的新的判断和新的推理,最终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结构和逻辑结构。理论创新不能自说自话,更不能随便创造一个话语范式就自命为理论创新。中国梦的命题是从中国厚重的历史沉积、科学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生产斗争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新概念,由这个新概念出发可以推导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推导出中国社会的双重转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转型的有机统一,推导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这三个有机统一也是三个重要的时代结论,这个结论能够转化为中国梦的理论支持、学理支撑以及本源意义上的文化观照。当然,中国梦的理论范式并非一成不变,中国梦的内涵与外延还会随着历史的检验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升、扩展,这是中国梦在理论范式上的开放性的重要体现。

(三)中国梦的理论感召意义。

中国梦传播中国声音。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重要成员,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高地,其发展高度、文化水准曾经是世界其他民族国家的梦想。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剧烈的分化组合和深刻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似乎慢慢弱化,甚至成为一种附属于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的悲叹的声音。中国丧失了大国应有的尊严,失去了大国的话语权,世界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世界将向何处去,似乎与中国无关,不需要中国的参与和态度。中国也没有合适的平台和载体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自己的声音,中国的格局和视野被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天井”里。这一切不是因为中国没有梦想,而是中国的梦想暂时还只能寄居在民族的想象中,因为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遥不可及。近代以来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态势,中国的梦想首先是独立、自主、自强。我们如果连独立自主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都没有,何谈伟大复兴的梦想?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血与火的奋战中得出的宝贵结论与重要法宝。独立自主,就是维护民族国家的核心利益,自主决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制度模式,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与侵扰。伟大复兴梦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表明了中华民族自主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坚定决心,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是独立自主、爱好和平的声音,这是和平发展、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声音,这是奋发图强、奋力改变民族命运的声音。

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近代中国之所以陷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局面,根本上是因为中国缺少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政治势力,没有产生一个让全体人民心悦诚服、甘心情愿支持拥护的政党。恩格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靠一个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作用[2]。这个合力的形成必然需要一个领队,保证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真心爱戴、鼎力支持、衷心拥护,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那就是实现天下大同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的第一个阶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它们的方向是一致的,目标是统一的,道路是明晰的。唯其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体中华儿女,无论男女老幼,都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和奉献者。

中国梦指引中国方向。我们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疆域特点、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制度选择、政党模式、政治走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历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的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极其巨大的牺牲而最终确定的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符合人民意愿、具有光明前途的正确道路。中国梦的目标和梦想,其实是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体人民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和政治保证。我们要实现政治清明、国家完全统一、经济发展繁荣、文化软实力较强、社会公平正义的那样一种发展水平,就是中国梦指引的正确方向。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中国梦将失去灵魂和根本动力;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中国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这个正确方向,根本上在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全党思想,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能够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朝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方向凝神聚气,提升改革共识,形成发展合力。

(四)中国梦的理论武装要求。

理论武装要求首先打破僵化的思维方式、摆脱怀疑和悲观的态度和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国际国内对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过动摇、观望、徘徊,甚至党内也有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和精神迷失,这都不奇怪。理论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进退失据的犹疑、左右摇摆的徘徊甚至痛苦的反思。理论的真理性同时还要经历实践的检验,第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瞬间红旗落地、政权变色、共产党垮台,每一个共产党人无不痛心疾首、扼腕叹息。于是乎,有人怀疑社会主义不行了,共产主义不灵了,马列主义不管用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纯洁性、正统性、主导性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拷问和质疑,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哪里?共产党人必须作出科学的解答。苏东剧变至今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社会主义的旗帜并没有丢掉,马列主义的地位并没有动摇,相反,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进一步显现,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一直被中国共产党人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有力的证明。邓小平在1992年春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强调:“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3]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理由停滞不前,必须打破僵化的思维方式,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更加坚定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摆脱怀疑和悲观的态度和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坚定对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心,增强政治定力。

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因此,理论武装的内容必须明确,即能够武装全党的理论必须是被实践检验为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第一个层次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武装是最根本的武装,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丢掉了马列主义,就失去了根本。在第二个层次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最新成果是最有力的武装。每一个理论成果都不是哪一个人的独立成果,而是集中了全党智慧、得到了全党认可、用于指导全党的理论成果,最终成为全党高高举起的伟大旗帜。从毛泽东思想开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形成和提出了一系列包括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战略布局,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坚持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为形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阶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加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执政环境新变化、在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争取主动、夺取胜利的必然要求。

三、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实践的历史、斗争的历史和创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自实践,来自伟大的生产实践活动,来自对人和自然界的双重改造,来自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实践精神。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4]中国梦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人民心中树立起来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美好生活的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的实践逻辑。

(一)中国梦的实践引领。

伟大梦想引领伟大实践。列宁强调:“革命是要通过试验和实践来学习的,只有当千百万人万众一心、一致奋起的时候,革命才成其为革命。”[5]在中华民族近代发展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梦想如此动人心魄,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福祉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死。梦想的力量就是民族觉醒、人民奋起的强大正能量。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梦想,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梦想,就丧失了成为先进民族的资格。民族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民族的荣耀历经时代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的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全体中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决心用自己的鲜血、汗水和勇气战胜沉沦的命运。这种不屈服、不退缩、不气馁的精神,这种不为外敌所吓倒,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是最可宝贵的民族气节。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成为彼时的民族梦想,自由和独立是最可宝贵的梦想,是实现任何伟大梦想的根基。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历史机遇稍纵即逝,历史起点不断刷新。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重大机遇并不多,但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中国梦的实现,靠的是实干拼搏,攻坚克难,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实干来化解前进中的危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向着中国梦的方向进发,以敢于担当的精神维护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才能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才能形成服务和服从于改革发展大局的体制机制。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神圣家族》中谈到:“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6]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特殊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中国发展的独特模式,都是推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重要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上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7]

(二)中国梦的实践动力。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分析中国各社会阶层的特征,认清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根本动力,始终注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在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与无限爱戴,最根本的一点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目标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其他。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打倒一切压在人民头上的恶势力,推翻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始终觉得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并且最值得信赖和托付的先进分子,人民群众甘心情愿与中国共产党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在毛泽东开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成功开辟了改革开放新道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争取幸福和自由而谱写新的篇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尽管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个中心“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仍然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点,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逐渐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个布局是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和重点,而发展正是这个布局的重中之重。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政治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保障是为了协调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个布局的落脚点是抓住当前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奠定重要的阶段性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又一次站在历史的重大关头,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面临新的重大考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十八大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新时期的拓展和深化,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又一次难得的重大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部署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的顶层设计和基本思路,这个顶层设计要求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个基本思路必须一项一项地落实。2014年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部署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重大举措,因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国家的法治现代化,没有法治作为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的推进。如何推进改革?需要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需要全体人民的全体奋斗,更需要高超的改革思维和对中国国情的整体把握,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有人质疑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机是否真正成熟,试图拖延改革、阻滞改革。改革总是会带来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原有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工作关系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凡是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都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或多或少的变化。改革没有回头路,改革更需要强烈的责任担当,因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所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着更加民主、文明、富裕、和谐前进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中国梦的实践结构。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尽管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苦难的历程,但仍然能够高扬民族的梦想,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结构优势。我们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中华民族重亲族、亲缘、血缘、地缘关系,这些反映了人类宝贵的血脉联系和生产实践与社会交往起点的文化结构曾被视为封建的糟粕和文化的劣根性。而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是中华民族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守望相助的文化基因,它所缺少的是市场需要的冒险精神、人人平等遵守规则的法治精神,以及超越情感、意志和目的的制度建构能力。但我们知道,没有十全十美的文化,更没有所谓优越于其他文化类别的超级文化。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创造的灿烂文化本身就证明了中华文化不愧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文化血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每年春节亿万人民越过千山万水、不辞辛苦要回到故乡、回到父母亲人身边过春节?这是可以用简单的成本核算、资源消耗来衡量的吗?这恰恰是中华民族注重血脉亲情、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无比强大的一个证明。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根基,错误地承袭了历史虚无义、民族虚无主义,总是认为别人的好,别的文化比我们优越,看不到我们自己文化的优势,陷入不可自拔的文化自卑、自我矮化,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协调,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每一个海外侨胞,每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无论是执政党本身还是执政党团结的对象,都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责任。中国共产党人要率先垂范,发挥先锋队的引领作用、统领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坚强领导核心和卓越的先锋队组织,是因为它团结了中华民族的最大多数的各界精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中国共产党人要做好统战工作、民族工作、群众工作、宣传工作等。每一项工作都关乎民族团结和社会大局稳定,每一项工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以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革命史、创业史、改革史观照当下的中国国情、党情、民情,观照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可以看出当前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方面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最大保障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最为接近伟大梦想的时期,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需要我们倍加努力,献出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做一个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中国人,在民族面临重大转折的历史关头,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要不怕牺牲、敢于拼搏,无愧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7.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38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6.

[5]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7]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12-26)[2015-08-1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26/c1024-23952747.html.

责任编辑:张超

作者简介:涂小雨 (1976-),副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制度领导与治理现代化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度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重大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政治体制创新研究”(15ZBZD003)。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16)02-0162-08

收稿日期:2016-01-1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