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杰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培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84-0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的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优化教法,培养兴趣
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师“教”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课堂达到优化,并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和教师一起进入思维的佳境,主动领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每节课的设计、安排,应突出一个“新”字,堂堂教、堂堂练、堂堂有新意。教法的原则应突出一个“活”字,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多样,经常变化。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导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3)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我追问道:“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调控情感,培养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调控。
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自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感情效应”,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发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优等生的兴趣培养,又要重视后进生的兴趣培养;在情感调控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避免批评和训斥。
三、教具演示,培养兴趣
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教具,教材中能让学生做的,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能演示的最好让学生演示。如在《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认识事物,发现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先用神秘的语气对小学生说:“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今天我们要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圆锥体体积和圆柱体体积之间藏着一个很有趣的小秘密呢?”接着用疑问的语气说:“你们能把这个小秘密找出来吗?”这样学生探索秘密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于是我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比一比这个圆锥体的底面、高和圆柱体的底面、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比较后,发现它们底面分别相等,高也分别相等。接着我把圆锥体装满黄沙倒入圆柱体,让学生观察倒几次把它装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结果是否相同。(学生动手操作,倒三次正好装满。)我马上问:“你们发现圆锥体的体积和圆柱体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生很快说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圆锥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从而学生自己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V=1/3sh,也明白了教学难点1/3的含义。由于动脑、动口、动手操作,开拓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利用课外活动搞数学知识竞赛,举办数学知识墙报,开展每日一题征集等;经常开展专题讲座,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史料、数学家的的生平趣事、解题方法等;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可以以“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为题,用故事的形式讲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数学内容、数学作用、学习数学的方法等。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的求知欲,加强深化,及时发展,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同时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也会全面提高。兴趣的培养,对于克服学生惰性、发展自己的特长也是极为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