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教法和新学法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学生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并呈现出一系列可喜的变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思维;课堂气氛;关注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18-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广大数学教师通过广泛的学习和实践,对数学课程理念、改革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了切身的体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重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视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重视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但在学习和实践当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人就如何才算是一节好的数学课,浅谈下自己的浅见。
一、课堂能否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的魅力,在于体现学生的思考、逻辑和推理。假如你的一节课里,老师没有能结合目标抛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没有能让学生经历这个教与学的过程,又谈何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改变教学理念,摒弃一味的满堂灌教学方法,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质疑和展示这一个环节。从而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体,形成模式。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快,记得更牢固,老师也因此更轻松。
二、课堂气氛的建设是否和谐或者活跃
如果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听不进去,老师听不下去,枯燥无味,即便是你认为准备得再充分,自己讲得再精彩,我觉得还是徒劳无功的,又岂能够得着一节好课?我和大家一样听过很多课 ,很多所谓专家的课。可能有些老师一听认为是专家,一定很厉害,我却不那么认为,固然大多数专家把握这个课堂气氛是比较活跃的,尤其像徐长青老师那样,听他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当然还有很多。但是,有一些专家就不行,一上来就来个自我介绍十几分钟 ,什么我从那来啊,你们的特产啊,我们的特产啊,一大堆的废话,更要紧的是弄一个五年级的教材,借四年级的来上,启发不了啊。所以,搞得这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老师们都听不下去,那学生又岂能听得下去?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大脑的发展规律而制定的,这教材是通过有关单位研究决定得出,这岂能是一般个人能够篡改的?所以,我坚持充分利用教材,循序渐进,逐一解决问题,从而达标。
三、课堂所学内容是否被引向生活的实际
现在的专家评课抓把所学知识是否引向生活这一点也非常的重要。记得在创新杯大赛上,那时我讲的是四年级的烙饼问题,这一课主要是教会学生高效生活,合理安排时间。主要内容讲完了,我给学生来个小拓展,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吗?”瞬间,全班同学哑口无言,只有一个女同学回答:“谁知道?”然后,我就切入主题,告诉他们读书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由此导出在生活有哪些地方可以高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解决这一问题。这一个环节由此也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后面我这一课拿了那个等级的奖,对大家来说已是不言而喻了,对吧。
四、课堂上是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主体是唯一的内因,尽管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属于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均不可能产生什么效果,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而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看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可从三方面去评价:
1、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课堂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可从这几点观察:教师是否有创设各种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否能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教师是否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教师是否有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2、学生是否感受、体验、经历了数学思考的学习过程。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
3、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很多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教师一说小组讨论,全班学生就以小组形式热热闹闹、七嘴八舌地交流着,气氛可真活跃,但没有真正达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目的。评价学生在这环节中得益如何,可观察这三点: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在合作中能否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学生在合作时能否及时地修整自己的意见。
五、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之一。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样要体现享受教育的平等,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人人学有所获,但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如果让他们接受同一种模式的教育,显然就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素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对他们现有水平来说是最大可能的发展。
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明确地显现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三种学习状态,即: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这应成为教师们教学中的重点。最后,好课应该给听课者一种美的享受。不仅学生学的好,而且,作为听课的老师也很有启发,觉得是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