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初
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文学王国法国,飘着墨香的纸质图书依然受到读者的青睐。法国人钟情于读书,在咖啡馆里、在地铁车厢里、在公园的椅子上、在飞机的座位上……或优雅或从容或慵懒地阅读是法国随处可见的风景。而每年10月到11月的文学奖颁奖季又将文学类图书推向新的高度。
法国设有大大小小的文学奖2000多种,有官方的、民间的,有出版社办的、书店办的,有颁发给成人的、颁发给学生的,还有授予法国人的、授予外国人的……其中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龚古尔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是法国最重要和最引人注目的文学奖。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2015年10月29日,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的颁布拉开了法国2015年度文学奖颁奖季的序幕。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是法国六大主要文学奖中唯一设有10000欧元奖金的官方文学奖。经过激烈竞争,在第四轮投票中,布阿莱姆·桑萨尔(Boualem Sansal)的《2084年》(2084)和埃迪·卡杜尔(Hédi Kaddour)的《优势》(Les Prépondérants)夺得大奖。这是自1915年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创立以来第三次将该奖同时颁发给两位作家,而且这两位作家都是北非马格里布人,他们的小说又都是由法国加利玛尔出版社出版。
布阿莱姆·桑萨尔1949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经济学博士,曾在大学教过书,自己创办过企业,后到国家机关当过高级职员。布阿莱姆·桑萨尔从事文学创作纯属偶然,他的一位作家朋友见他喜欢文学,便鼓励他尝试写作。1999年,他出版处女作《蛮族人的誓言》(Le Serment des barbares)。2003年因其对阿尔及利亚政府实行阿拉伯化持批评态度,被免除公职。此后他便开始潜心写作,2008年出版小说《德国人的乡村》(Le Village de lAllemand),获得巨大成功,先后荣获多个奖项。2011年和2013年,小说《达尔温大街》(Rue Darwin)和《以阿拉的名义管理》(Gouverner au nom dAllah)相继问世。2015年8月出版的《2084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后,预计销售量将超过20万册。
《2084年》的副标题是“世界末日”。布阿莱姆·桑萨尔试图以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小说《1984》的写作方式,描述一个完全按照宗教激进主义教义和教规行事的极权帝国统治的世界。小说设想从2084年起,一个新的纪元开始。经过一场战争,阿比斯坦国打败了北方民族,统治了整个世界。阿比斯坦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权力的中心,有一位权力巨大的“荣拉”,“阿比”是“荣拉”派到地球的代表。以这两个人为中心,组织国家机器,制定格言、规则和禁令。人们似乎生活得很幸福,然而有一天,一位名叫“阿蒂”的人发现,阿比斯坦国人民生活单调,没有活力,没有色彩,没有自己的思想……
埃迪·卡杜尔1945年出生于突尼斯,为突尼斯裔法国人,现在法国的大学任法语老师。埃迪·卡杜尔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自1989年发表处女作《葡萄收获季节的结束》(La Fin des vendanges)以来,又先后发表《从来没有简单的影子》(Jamais une ombre simple,1994)、《路过卢森堡》(Passage au Luxemburg,2000)、《这里那里,或其他地方》(Ici et là,ou bien ailleurs,2014)等十余部作品。
小说《优势》以20世纪20年代法国在北非的殖民统治为背景。1922年春天,好莱坞的一帮美国人来到马格里布一个名叫那贝斯的小城市拍电影。如此现代的举动引发了传统显贵、法国殖民者和热爱独立的青年之间的冲突。于是,小说中的各色人物陷入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和多种权力的漩涡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去巴黎、柏林旅游,然而老欧洲又一次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要么适应当地的生活,要么进行革命,他们都努力追逐着自己的生活和爱情。从加利福尼亚经北非到欧洲,小说把读者带到20世纪早期的大动乱中,揭示现代化变迁、法国殖民与个体独立性之间碰撞的深刻矛盾。
龚古尔文学奖
创办于1903年的龚古尔文学奖虽然只有象征性的10欧元奖金,却是法国文学界威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奖。获奖者一般不到银行兑现10欧元的支票,而是把它裱起来,放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永久珍藏。
11月3日,法国作家马蒂亚斯·埃纳尔(Mathias Enard)凭借其深沉的文风和宏大的作品《指南针》(Boussole),在第一轮投票中即摘得2015年度龚古尔文学奖桂冠。
马蒂亚斯·埃纳尔1972年出生于法国尼奥尔,曾在法国卢浮宫学院攻读伊斯兰艺术史,后又到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学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毕业后到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伊朗处攻读博士学位。随后他曾到伊朗、黎巴嫩、埃及等中东国家进行长期考察访问。2000年他定居西班牙巴塞罗那,并给多家文化杂志投稿,同时也是法国《荒芜》杂志的编委会成员。他现在既当老师,又经营着一家黎巴嫩餐馆,还经常探访黎巴嫩、叙利亚和土耳其等国。2003年,他以描写黎巴嫩内战的小说《完美射击》(La Perfection du tir)踏上文坛,并获得当年法语国家五大洲文学奖。马蒂亚斯·埃纳尔是位多产作家,至今已出版10部作品,其中有7部小说。2010年发表的《和我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Parle-leur de Bataille,de Roi et dEléphants)荣获当年高中生龚古尔文学奖;两年后出版的《窃贼们的街头》(Rue des voleurs)入围龚古尔文学奖第一轮候选名单。《指南针》是他的第十部作品,获奖后法国文化通讯部长还专门致电马蒂亚斯·埃纳尔表示祝贺。
小说《指南针》开篇写道,夜色降临维也纳,热衷于东方事物的音乐学者弗兰茨·里特尔无觉失眠,他的思绪在梦境和回忆间、在忧郁和兴奋中漂移。回顾过往的生命,那些冲动,那些相遇,那些远离奥地利的停留:伊斯坦布尔、阿勒颇、大马士革、巴尔米拉、德黑兰等地的行程,以及作家、音乐家、画家和冒险家等各种各样的旅行人,还有中东的历史,从中世纪的伊斯兰启蒙运动到今天的叙利亚战火……弗兰茨·里特尔还在梦境中思念着情人萨拉物——一位从事古迹田野调查的东方学者,她正在撰写《东西方之间的差异》的博士论文。
可以说《指南针》是一次旅行,是一次对东方文明的赞许,是一次在他人中找寻自我的征询,也是架设在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昨天和今天之间的握手。这座桥梁建立在对几个世纪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着迷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之上。作者以其感性和警觉寻找踪迹,试图按捺当前东西方之间的怒火。
勒诺多文学奖
勒诺多文学奖创立于1925年,是以法国报业之父命名的,旨在奖励具有全新风格的作家,与龚古尔文学奖同日颁发。2015年度的勒诺多文学奖由法国最具潜质的女小说家德尔菲娜·德·维冈(Delphine de Vigan)以她的新作《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Daprès une histoire vraie)捧得。
德尔菲娜·德·维冈1966年出生于巴黎郊区,大学毕业后在巴黎一家民意调查机构工作。德尔菲娜35岁时才发表第一部小说《不饿的日子》(Jours sans faim),那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总是把孩子安顿好后才动笔写作,经常写到深夜。随后又发表一部散文集《漂亮的男孩》(Les jolis gar·ons)和一部小说《12月的一个晚上》(Un soir de décembre)。2007年出版小说 《诺和我》(No et moi)大获成功,销售量达40万册,被译成20多种文字,并被搬上银幕。此后她辞掉工作,全心投入文学创作。小说《地下时光》(Les heures souterraines,2009)引起龚古尔文学奖评委的关注;小说《无以阻挡黑夜》(Rien ne soppose à la nuit,2011)销售量超过100万册。2013年德尔菲娜导演了首部电影《胸有成竹》(A coup s·r)。2015年8月,小说《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出版后不久即成为畅销书。
《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自传体小说《无以阻挡黑夜》的续篇,继续讲述作家自己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德尔菲娜是法国电视台图书栏目主持人弗朗索瓦·比内尔的女友。作家将自传与虚构的故事融于一体,写她自己,写她的男友,写她文学圈里的朋友。
费米娜文学奖
2015年11月4日,法国男性记者、作家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Christophe Boltanski)凭借他的首部小说《藏身之地》(La Cache)捧得2015年度法国头号女性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旨在鼓励富有想象力的作品,12位评委为清一色的女性。
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1962年出生于巴黎,1984年从巴黎政治学院毕业后,到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学习媒体与政治,1985年又到法国记者培训中心接受文字记者的业务培训。后曾在法国、耶路撒冷和伦敦当记者。2007年转任法国《观察家》杂志副总编。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曾与他人合作出版过《亚西尔·阿拉法特的七条生命》(Les sept vies de Yesser Arafat)和《希拉克的阿拉伯情》(Chirac d ‘Arabie)。2012年发表散文集《血矿》(Minerais de sang)。
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出身于犹太人家庭,早在20世纪30年代其祖父母就从苏联的敖德萨移居到巴黎。博尔坦斯基家族是一个知识分子家族,其祖父是法兰西医学科学院院士,祖母是小说家。在其父亲一代中,有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画家。
小说《藏身之地》讲述了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一家的家族史,是一部探究“二战”期间犹太人家庭境遇的小说,是一部真实的历史,书中的人物都是真名实姓。小说写道:“我们害怕,害怕一切,害怕他人,也害怕我们自己。”在纳粹德国占领法国期间,博尔坦斯基一家藏在巴黎市七区的一个公寓房里,没有吃的喝的,并随时有可能被纳粹抓走……为避免被逮捕,祖父导演失踪戏,假装与夫人离婚,而实际上他就藏在自家公寓只有1.2米高的小储藏室里,像“地下工作者”一样整整待了20个月。
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按照公寓房的结构,每一章节打开一个房间的门,讲述房间主人在纳粹德国占领法国期间的遭遇。通过孩子们的叙述和大人们的回忆,让人逐步了解《藏身之地》的奥秘。作者试图通过家族的遭遇,让人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美第西文学奖
美第西文学奖是仅次于龚古尔文学奖的法国第二大文学奖,旨在奖励有天分的作家。法国女作家纳塔莉·阿祖莱(Nathalie Azoulai)以她的新作《缇图曾不爱贝内尼丝》(Titus naimait pas Bérénice)获得2015年度美第西文学奖。
纳塔莉·阿祖莱1966年出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她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而且还活跃于影视圈。1980年发表首部作品《游行》(Manifestation)。1999年与雅克·贝汉等人共同参与电影《喜马拉雅》(Himalaya)的编剧。2003年出版首部小说《不安的母亲》(Mère agitée)。2009年还将震惊一时的法国母亲冰箱冷冻杀婴案改编成电视剧。随后,她几乎每年发表一部小说。2015年出版的《缇图曾不爱贝内尼丝》是她的第六部小说。
《缇图曾不爱贝内尼丝》是一部发生于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历史故事。缇图和贝内尼丝是一对恋人,可是有一天缇图离开了贝内尼丝,要回到妻儿身边。贝内尼丝被情人抛弃,决定弄清楚事实的真相。最后她才明白,原来缇图并不是深爱着自己。然而,如此简单的结论却是她经过很长时间的复杂思考才得出的……
联盟文学奖
联盟文学奖是法国六大文学奖中的最后一个奖项,它的颁奖为法国2015年度文学颁奖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法国作家洛朗·比内(Laurent Binet)以他的新作《语言的第七功能》(La Septième fonction du langage)捧得桂冠。
洛朗·比内1972年出生于巴黎,从巴黎大学文学专业毕业后,到斯洛伐克军事学院任外籍法语教员,同时兼任该院歌舞团的曲作者和歌唱演员;此后在巴黎郊区塞纳—圣但尼市先后担任中学和大学法语教师。 2000年发表首部作品《黏膜的力量与弱点》(Forces et faiblesses de nos muqueuses)。2004年出版《洛朗·B的职业生活》(La Vie professionnelle de Laurent B),叙述他在中学执教的经验教训。2010年出版首部小说《希姆莱的大脑叫做海德里希》(HHhH),荣获2010年度龚古尔首部小说奖,当年销售量达40万册,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畅销许多国家,现正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随后他辞去教育工作,专心写作。2012年,洛朗·比内密切跟踪奥朗德总统选举的选情并发表了政论《与预判的完全不一样》(Rien ne se passe comme prévu)。2015年,他用5年时间创作的小说《语言的第七功能》终于付梓,为求得故事情节的深入细致,他还到纽约、威尼斯等城市进行实地调查。
《语言的第七功能》是一部反映20世纪80年代法国知识界状况的小说。1980年2月25日,罗兰·巴特(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文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当代法国思想界先锋人物)从密特朗主办的一场宴会返家途中,在巴黎街头被一辆小卡车撞伤,一个月后不治身亡。这是一场谋杀,理由是罗兰·巴特身上有一份雅克布森尚未公开的资料——“语言的第七功能”,该功能可以使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于是,想连任总统的吉斯卡尔·德斯坦委任警长雅克·巴亚尔和年轻警员西蒙·埃尔佐格进行调查。巴亚尔是一位老右翼人士,不了解知识界,也不懂结构学。而埃尔佐格是一位年轻的左派,在读博士生,懂得符号学。他们的任务是找到“语言的第七功能”这份资料,这就需要讯问法国知识界的一批精英。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秘密组织,为了弄清其人员身份,他们又赴巴塞罗那、美国大学校园和威尼斯等地进行调查。调查一直延续到1981年5月11日即弗朗索瓦·密特朗当选总统之日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