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义仙 刘水英 程慧霞 万里军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400例临床资料,均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进行分组,尿路感染组50例和非尿路感染组350例。结果:感染组年龄>65岁、术者经验初学、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d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组、术者经验、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 (P<005)。结论:掌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可以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尿路感染;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6998;R6913【文献标志码】A
前列腺增生作为老年男性多发性疾病,逐渐引起临床广泛重视。其作为一种良性病变,形成原因主要是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失衡造成的[1,2]。前列腺增生患者往往有尿液排尿困难、尿不尽、尿频尿急等临床表现,如果尿液的引流不畅、患者机体抵抗能力较低及侵入性操作均可能造成尿路感染的发生[3,4]。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其术后并发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5,6]。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4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进行分组,尿路感染组50例,非尿路感染组350例。
12方法
收集可能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临床指标项,包括患者年龄、术者经验、术前有无基础疾病、术前有无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有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
13观察指标
两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单因素情况分析,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术者经验、高血压、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应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并发尿路感染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单因素情况分析感染组年龄>65岁、术者经验初学、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d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术者经验、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P<005),差
3讨论
尿路感染主要是尿路的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细菌的毒力、接种量和宿主的防御机制不健全造成的[7,8]。细菌的毒力大于宿主的抵抗能力成为了尿路感染发生的必要条件,但是宿主自身的免疫功能降低使宿主的抵抗能力低于细菌的毒力也可以造成感染的发生[9,10]。
本研究通过对40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患者年龄>65岁、术者经验初学、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d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术者经验、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分析其原因,第一,年龄较大的患者机体的抵抗力明显降低,易感性有所增加,前列腺的退行性病变会促使整个泌尿系统的功能降低,尿道黏膜的防御体系减退,出现神经源性膀胱,进而造成排尿反射障碍,残余尿量增多,尿潴留发生率增高,利于细菌的侵入和繁殖[11,12]。另外高血压可能造成肾脏血流量明显降低,导致肾脏的免疫能力下降,增加了对于细菌的易感性,进而造成尿路感染的发生,但是本组研究中高血压对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影响无明显差异。第二,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泌尿系统应该是无菌的,无经验的术者进行手术操作或者导尿管插入后,不仅可能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影响了尿道内的正常生理环境,也可能导致细菌的侵入,进而出现尿路感染[13,14]。导尿管长时间置于尿道中,不仅增加了细菌侵入的几率,同时也降低了尿道上皮组织的防御功能,细菌逆行到达泌尿系统从而出现尿路感染。第三,糖尿病患者因病情特点,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造成患者的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紊乱,影响机体的防御功能,高糖尿又会增加细菌繁殖的条件,很容易被病原菌感染,从而造成感染。另外糖尿病患者机体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分解代谢的速度明显加快,进而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免疫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可能造成出现神经源性膀胱,造成膀胱排尿能力降低,从而发生尿潴留进而出现尿路感染[15,16]。第四,尿路感染最为常见的致病菌就是大肠埃希菌,其占所有尿路感染致病菌的50%以上,其次是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假单胞菌等,这一系列的细菌很容易从体外逆行进入泌尿系统,从而造成尿路感染的发生。正常人排尿可以通过尿液的流动和排出,将膀胱或者尿道表面的细菌排出体外,但是前列腺增生出现后,可能出现尿不尽及尿潴留,从而造成尿液流动相对缓慢,甚至有停滞的现象,细菌容易停留在膀胱或者尿道黏膜,进而侵入机体,大量繁殖,从而引发尿路感染。第五,术前行导尿术,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可能造成尿道黏膜不同程度的损伤,对尿道正常的结构造成了破坏,影响了正常的防御机制,细菌容易侵入到机体,如果不能及时的灭菌,细菌很容易在侵入的部位生长和繁殖,从而造成尿路感染。有资料显示[17,18],每天带着导尿管的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达到3%~10%。尤其是在进行前列腺电切术后,需要将部分的前列腺组织切割,对于尿道黏膜,特别是前列腺部造成较大的损伤,促使尿道的皮下结构直接暴露,黏膜的保护失去后,导尿管上的细菌更加容易侵入机体,从而造成尿路感染[19,20]。第六,术前抗生素应用主要是针对无症状菌尿患者,此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尿路感染的症状,两次中段尿培养细菌数量>108CFU/L。术前预防性的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抑制无症状菌尿患者体内的细菌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术后尿路感染也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尿路感染的炎性刺激,可能提高了睾丸的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的结合水平,降低了睾酮的分泌,降低了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作用,出现了勃起功能障碍。另外炎性因子释放可能影响了雄性激素的分泌,丘脑-垂体-性腺轴性激素功能失衡,也增加了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因而有效的控制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有助于降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总之,掌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可以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旭东,杨志刚.前列腺增生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医学综述,2014,2(5):844-846.
[2]李新,张家华,熊恩庆,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顽 固性尿路感染临床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53-1555.
[3]冯国超.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68-3769.
[4]Guajardo-Lara CE, González-Martínez PM, Ayala-Gaytán JJ.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from community-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hat antimicrobial to use? J Salud Public Mex, 2009,51(2):155-159.
[5]Svetitsky S, Leibovici L, Paul M.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ancomycin versus teicoplani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53(10):4069-4079.
[6]李丽莎,何述平,田景芝,等.循证护理预防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826-827.
[7]赵小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878-2880.
[8]张逸,陈光耀,许新民,等.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55-2357.
[9]王伟,耿达伟,曹沪春,等.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医学综述,2014,20(24):4553-4555.
[10]施娟娟,钱小毛.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75-477.
[11]沈玲,王旭亮,李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6035-6037.
[12]何其英,李露霞,蒋平,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20-21.
[13]石明,魏强,李响,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2,7(2):101-102.
[14]陈红花.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276-1278.
[15]刘月梅.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2):198-200.
[16]Kallenberg F, Hossack TA, Woo HH. Long-term followup after electrocautery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dv Urol, 2011:359478.
[17]Watts RE, Hancock V, Ong CL, et al.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causing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in catheterized and noncatheterized individuals possess similar virulence properties. J Clin Microbiol, 2010,48(7):2449-2458.
[18]雷小玲,邹瑞芳.导尿与留置导尿医院感染的防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3055-3056.
[19]周燕娇,许利卷.前列腺电切术后两种引流袋对尿路感染的作用比较.海南医学,2011,22(7):141-142.
[20]李新,金锡御,宋波,等.排尿功能障碍致上尿路损害216例临床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6):611-613.
(收稿日期: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