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荣
【摘要】中学数学的创新教育是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实践,中学阶段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数学课程对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中学数学的创新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意义重大。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改进、课外互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训练则主要从敏捷、灵活、严谨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具体的教学手段包括快速解题、思维转换、一题多解等方式,创新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大幅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创新教育 中学数学 求知欲 课堂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54-01
创新教育指的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突破现有的知识教育体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及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对于中学生而言,正处于身体素质、智力开发的关键阶段,此时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将为今后的学习能力提升奠定更全面的素质。作为对思维严谨和缜密度要求最高的学科,中学数学一直是中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锻炼的最主要课程,也是大多数学生开发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中学数学的教育如果能够通过创新教育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问题的热情,并培养学生主动寻求问题解决途径的能力,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应用研究意义重大。
1.调动学生求知欲,为创新教育奠定基础
1.1 改进课程设置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将传统的按照课本结构平铺直叙改为具有一定悬念的课堂授课方式,将课堂核心内容从直接讲解变为设置核心问题,通过讲解相关基础知识和原理逐渐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相关数学定理,主动探索到的知识和被动接受知识相比,印象更为深刻,成就感更强。
1.2 优化教学环境
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例题来带领学生接受各种知识点,大多数时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能通过模仿和大量做题来固化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学习压力大且节奏紧张。创新教育的应用需要宽松的教学环境,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和走弯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知识,教师进行引导和最终的结论正确性把关,从而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1.3 增设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将数学知识从课堂搬到了社会中,将空洞的理论数字放到社会实践中去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巨大作用,也能够让学生更直接的感知到数学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和提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创新教育提供渠道
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中学生而言,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其思维的敏捷、灵活、严谨三个方面,这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具体的教学手段分述如下:
2.1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加强解题速度的训练就是教师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时间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某种速度上进行。当然,教师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达到的速度要求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某项训练内容的速度要求可以逐步提高。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就会逐步增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转换机智,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元”的变换、形的变换和数形转换的好题材。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已有的良好机智,加以优化,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2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3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在课堂上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阱,让学生发现矛盾,反而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置教学陷阱,让学生在出错中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
综上可知,中学数学的创新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在创新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求知欲的调动、灵活多变课堂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将传统的教学知识通过更多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将课内外的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讨,充分创造独立思考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达到传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丙林.建构主义对中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1(1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