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东风剧团的“桑派”与“北派”

2016-03-15 23:13亢巨生刘江元
邯郸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北派豫剧邯郸

亢巨生,刘江元

(1.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2. 泰州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邯郸东风剧团的“桑派”与“北派”

亢巨生1,刘江元2

(1.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2. 泰州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邯郸东风剧团成立于1958年8月,曾多次在邯郸、北戴河、中南海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东风剧团标新立异、闻名遐迩,孕育了以桑振君为代表的豫剧“桑派”艺术和以胡小凤、牛淑贤为代表的豫剧“北派”艺术。“桑派”与“北派”各领风骚,熠熠生辉,它们不仅引领了邯郸东风剧团的发展,更为中国豫剧事业的发展抹下浓重一笔。

东风剧团;豫剧;桑派;北派

一、“桑派”与“北派”的由来和确立

(一)“桑派”的由来和确立

豫剧“桑派”的创始人桑振君先生于1928年农历腊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县陈留,其父母都是穷困飘泊的河南坠子老艺人,靠走乡串户,说书卖唱为生。由于家庭的影响,她从小酷爱艺术,6岁便随父母学艺,1938年3月,突降噩运,一夜之间父母弟妹被地主残忍杀害,1个月后,唯一的依靠哥哥又被日本鬼子枪杀,小振君沦为孤儿,10岁那年投靠到河南杞县一家戏班改学豫剧,因为小振君的艺术天赋和不懈努力,14岁便赢得了梨园盛名,担当起压轴戏的主演重任,唱红了开封、陈州、界首、周口、漯河、许昌、西华等地。1949年7月,桑振君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九旅的“前进剧团”,部队南下后,“前进剧团”被留在河南许昌地方政府。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桑振君和常香玉同时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赴朝鲜演出。20世纪50年代桑振君就与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齐名于中州舞台。

1964年,桑振君应邯郸东风剧团的邀请,离开河南来到东风剧团,致力于传艺教学、设计唱腔、拍戏等工作。曾先后给胡小凤排了《江姐》,给牛淑贤排了《红珊瑚》《小保管上任》,给李素琴排了《李双双》和《红色娘子军》,还给胡小凤、牛淑贤合排了《梁秋雁》,给赵贞玉排了《南方烈火》,给董秀香、岳秀珍合排了《山村姐妹》等。[1]她设计的现代戏《李双双》的唱腔一上演,就受到观众的热情追捧,成为东风剧团的保留曲目。文革后的1977年,又复排进京演出,在科学院和在京的三军部队的巡回演出中很是轰动。桑振君先生为东风剧团工作 40余年,被邯郸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2004年7月9日在邯郸病逝。桑振君先生勤于探索,锐意进取,不仅继承了豫剧不同地域流派的优秀唱腔传统,而且善于吸收各种表演流派以及其他剧种的长处和技巧,善于融会贯通,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桑派”唱腔艺术。

2000年8月25日,在桑振君大师离开河南36周年之际,由河南河北两省的省委宣传部、文化厅、文联、剧协以及邯郸市委市政府在郑州联合举办了“桑振君大师从艺66周年暨桑派艺术研讨会”,确立了桑派艺术在豫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河南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并称为豫剧六大名旦。桑派艺术于 2007年和2008年分别入选为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北派”的由来和确立

豫剧“北派”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东风剧团胡小凤、牛淑贤为代表的在唱腔和表演风格上区别于河南豫剧的一个新流派。胡小凤1947年生于河北省邢台市,牛淑贤1946年生于河南省商丘市。胡小凤和牛淑贤分别于1958年和1959年进入东风剧团,同出于豫剧名家陈素真①陈素真(1918—1994),女,原名王若瑜,陕西富平人,豫剧第一代女演员,1935年开始了与樊粹庭合作进行豫剧改革,素有“梆子大王”、“豫剧皇后”、“河南梅兰芳”之称,1956年加入河北省豫剧团,1958年到邯郸戏校任教。、宋淑云②宋淑云(1922—1986),女,开封市人,13岁时拜常香玉的父亲张福仙为师,取艺名常红玉,1953年由西安邀来加入华北民艺剧社(后更名为河北省豫剧团),1959年到邯郸戏校任教。师门,两人一同到北戴河、中南海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在 195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东风剧团拍摄的舞台艺术片《穆桂英挂帅》中,胡小凤饰演穆桂英,牛淑贤饰演杨文广。在东风豫剧《虎符》中,胡小凤饰演如姬,牛淑贤饰演信陵君。两人同获全国豫剧十大名旦、河北省政府命名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称号。20世纪80年代,牛淑贤和胡小凤分别担任东风剧团一团、二团团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牛淑贤和胡小凤分别拍摄了豫剧电影《棒打薄情郎》《丫鬟传奇》和《芙蓉女》,90年代分获第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榜首和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名。不约而同的使我们想到了17世纪巴洛克时代同时诞生在1685年,分别作出重要贡献的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三位大师。

1988年10月,胡小凤率团赴河南郑州演出,河南省文联、剧协、艺术研究所等单位召开专题座谈会,高度赞扬东风剧团阵容整齐,台风严谨。“胡小凤的唱、念、做,一招一式都很讲究,表演细腻。”“演出很清新、细腻,没有豫剧的土气。”“小凤的表演具有梅派风格,是豫剧其他演员所没有的。”“她是在博采众长基础上,经过个人努力和创新,创立了豫剧的北派艺术。”豫剧北派艺术第一次被提了出来。1991年胡小凤率团晋京演出,获得梅花奖。中国文联、剧协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分别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专家们对胡小凤的表演艺术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豫剧北派艺术。主要论点如下:1、具有梅派风格,大家风范。2、典雅细腻,不同于河南豫剧,形成了豫剧北派艺术,与五大流派不相上下。3、建议对豫剧北派研究,建立这一流派的理论体系。[2]《文汇报》1990年5月30日,《北派豫剧的凤凰——记河北著名豫剧演员牛淑贤》载: 荣登本届“梅花奖”榜首的牛淑贤,被称为“北派豫剧的凤凰。”[3]

二、“桑派”与“北派”的艺术特征

“桑派”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唱腔设计上的“偷”、“闪”、“滑”、“抢”和把河南坠子巧妙地运用到豫剧当中。“桑派”艺术的主要代表剧目有《白莲花》《投衙》《齿痕记(桃花庵)》《打金枝》《对绣鞋》等。桑派的“偷”和“闪”主要是指唱腔上的节奏设计。在演唱时常常在一拍的后八分之一拍把字敏捷、轻巧、非常快速地唱出,称“偷”字。如《白莲花》中“适才韩本到池畔”的“适”字,《打金枝》中“我的女不拜寿是她无礼”、“你不该在宫院打金枝”的两个“不”字,都运用了“偷”。“闪”是指闪板,实际上与传统欧洲音乐上的“切分”节奏一样,“桑派”艺术常常在唱腔中设计出连续地“切分”节奏。把重拍闪过去,而在弱拍上吐字。如《对绣鞋》中“左三针右三针,歪三针扭三针,偏三针正三针,上三针下三针,隔三针蹦三针”中构成了连续的“闪”。“滑”是指在唱腔运用上滑音,起到一种强调语气和装饰的作用。如《投衙》中“自从公子闯下了祸,帅府的差人五百多”的“多”字,“一群人马赶下了坡”的“坡”字,就是“滑”的唱法。“抢”是指在演唱中把每一个乐句紧紧扣连,几乎没有停顿地“抢”着唱出。如《对绣鞋》中“一边厢兰草蝴蝶对,一边厢蜜蜂闹喧喧”就是“抢”。[4]这种“偷”、“闪”、“滑”、“抢”是桑派唱腔的一绝,由于快速地吐字和节奏上的多种变化使得桑派艺术的唱腔演唱起来难度较大,也是河南豫剧旦角流派中所独有的。此外,桑派艺术唱腔还根据剧情和人物感情的需要常常打破传统豫剧中程式化的板式来选择新的板式组合,还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灵感运用了“离调”唱法。桑派艺术以桑振君大师的独创和革新使得桑派艺术独树一帜,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北派”艺术的代表人物胡小凤,是以唱腔设计上的原创性和表演艺术上的“含蓄、深沉、气度”而区别于河南豫剧。胡小凤的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虎符》《杜鹃山》《芙蓉女》《审子辨奸》等。东风建团初期,陈素真、宋淑云等豫剧名家就确立了要建立具有河北特色的豫剧,要学习京剧身段和表演的优美,要区别于河南豫剧的地方性。北派艺术的形成还应该是历史的机遇和选择,1958年8月东风剧团成立时的优秀班底为它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而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爱和鼓励,并由郭沫若先生为东风剧团亲自题名①1959年8月19日,邯郸豫剧培训班的学员在北戴河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由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了“东风剧团”。,更是北派豫剧成长的重要力量。胡小凤在这种环境里执着追求、孜孜不倦、破格出新,创造了自己的“北派”艺术。胡小凤的《穆桂英挂帅》和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不一样,如在唱词上由原来的“交印”改为“接印”,由“只知为国把忠尽”,改为“只想为国把忠尽”,一字之差,思想意境的表达全然不一样了,前者“只知为国把忠尽”有责备的意思,但“只想为国把忠尽”就全然不一样了。在唱腔的设计上胡小凤常常会加入更加符合人物内心变化的扩展的尾腔,在表演上更加深刻把握穆桂英的内在体验和心理情绪。著名戏曲评论家胡芝风对胡小凤的评价如下:“无论是传统唱腔的出新,还是胡小凤自己设计的新腔,她所吸收的各类声腔艺术,融化在豫剧的唱腔中,丝毫不露痕迹,观众听来既熟悉,是地道的豫剧;又新鲜,与豫剧其他流派不一样,是新的豫剧唱腔——胡小凤的北派唱腔。”[5]

“北派”艺术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牛淑贤以其独特的声音和表演艺术而声震河南。代表剧目有《红娘》《西出阳关》《夜叉女》《棒打薄情郎》《丫鬟传奇》《梵王宫》《拾玉镯》等。牛淑贤同胡小凤一样,从小就在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刻苦钻研,曾随王稼祥学习声乐,演唱声音通透靓丽、甜美轻松,表演时浑身是戏、满台生辉。牛淑贤演唱的《红娘》与常香玉演唱的《红娘》在演唱方法、形象塑造、表演处理上更是一个“少女”红娘,与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更为贴切。1977年,京剧大师袁世海在北京看了牛淑贤的《红娘》后,评价说:“既不像荀(慧生),也不像常(香玉),是牛淑贤独特风格的红娘。”[6]

胡小凤有个性,要比牛淑贤先向陈素真老师学,但她是有选择地学,从不拜师。而牛淑贤拜师,基本功扎实,在技术各方面比较全面。胡小凤基本上演闺门旦、青衣,牛淑贤主演花旦,还兼演小生、闺门旦。东风剧团一、二团分开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牛淑贤也演过《穆桂英挂帅》,胡小凤也演过《红娘》,但相对来说都不是那么完美。无疑,“北派”艺术受到“桑派”艺术的益处,桑派“偷”、“闪”、“滑”、“抢”俏丽的演唱技巧使“北派”受到借鉴。胡小凤说:“桑派的‘唱’是很好的,如有特色的闪板和快速的吐字。”②来自作者2014年4月18日对胡小凤的采访。

由胡小凤、苗文华演出的《江姐》这部戏的唱腔,就是由桑振君和宋淑云共同设计的。

三、“桑派”与“北派”的传承和发展

“桑派”艺术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入选为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振君先生培养出了赵贞玉、刘伯玲、苗文华、常俊丽等优秀桑派弟子。苗文华作为桑振君的关门弟子,成为桑派艺术的掌门人,现担任东风剧团团长。她演出的桑派名剧《桃花庵》被拍摄成电影,在桑振君大师去世6年后的2010年5月20日,由河南电台戏曲广播、河南影视集团、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河南大学地方戏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桑派戏曲艺术片《桃花庵》首映座谈暨“桑派艺术理论研讨会”在河南广播大厦举行。苗文华演出的《白莲花》《打金枝》《对绣鞋》等桑派代表剧目被录制为光碟广为传播。

2008年1月18日,在时任邯郸市委副书记杨慧的批示下,在市政府、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正式确定了豫剧北派艺术研究项目,并召开专题座谈会。时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等为豫剧北派艺术题词,并聘请中国戏剧理论泰斗郭汉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等担任专家顾问和专家委员会。座谈会明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排练相关剧目,制作有代表性的音像资料,筹备豫剧北派艺术研讨会和演出周,出版相关文集和画册。

2014年,豫剧北派艺术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为牛淑贤、胡小凤。牛淑贤培养了吴素真、董爱春、纪小瑞、苗青、汪俊丽、索海燕、范雅鸣、岳静静等大批青年演员。将近 70岁的牛淑贤常年奔波于河南、河北和山西、北京等地指导青年演员拍戏,并担任中国戏曲学院的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为北派艺术的发扬光大而不遗余力。

胡小凤在培育青年演员方面,也是竭尽全力。在艺术道路上,胡小凤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她钦佩的艺术家很多,但从不拜师,她担心会约束自己的创造力,基于此想法,她辅导的学生很多,却很少收徒弟。胡小凤经常告诫学生,和自己学戏只需领会方法和精神,万万不可盲目模仿,否则就会丢失自己。[7]胡小凤的唱腔和表演具有原创性,这种原创性的传承有一定困难,如果不以原版形式进行严格的师徒传承,学生能否完美的演唱和发挥也是一个问题。胡小凤老师感叹:“1993年,邯郸地市合并后,就不让唱了。邯郸应该发展北派,如果这个团是我的,那我就可以排练北派的剧目。”“有人建议我去办一个培训班,现在的年轻人都为了去挣钱,没有人下功夫去踏踏实实的学戏。”①来自作者2014年4月18日对胡小凤的采访。

邯郸东风剧团孕育了在中国豫剧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桑派”艺术与“北派”艺术,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的豫剧艺术,产生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宝贵精神食粮。东风剧团见证了毛主席、周总理、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爱和希望,见证了“桑派”艺术和“北派”艺术的辉煌。时光飞速,沧桑变幻,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愿东风剧团承载着历史的希望和重托,攻坚克难,扛鼎前行,守住“东风”,发展“东风”,不但“桑派”“北派”乘势而上,而且破土而出,雨后春笋般孕育出新的豫剧风格和流派。

[1]徐火旺. 桑派神韵美 难得是精神——谈豫剧桑派的声腔艺术[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12).

[2]史玉芳. 豫剧北派艺术初探[J]. 大舞台,2003(3).

[3]北派豫剧的凤凰——记河北著名豫剧演员牛淑贤[N]. 文汇报,1990-05-30.

[4]刘江元. 豫剧桑派的唱腔特征[J]. 大舞台,2014(3).

[5]胡芝风. 风啸长空,自备一格[N]. 人民日报,1990-08-02(5).

[6]七届梅花牛淑贤[EB/OL]. 新浪博客,[2009-12-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7e5ec0100g4t5.html.

[7]凤舞九天——邢台豫剧名旦胡小凤[EB/OL]. 戏剧网,[2015-05-13]. http://www.xijucn.com/html/yuju/20150513/68563.html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J825

:A

:1673-2030(2016)03-0078-04

2016-08-01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豫剧北派音乐研究》(批准号:13BB021)阶段性成果

亢巨生(1958—),男,河北魏县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高级政工师;刘江元(1968—),男,河北沙河人,泰州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北派豫剧邯郸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邯郸在哪里?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华锺彦两派兼综的词学主张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
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阐释
清代邯郸教育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