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亚明
(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现代传媒对历史专业师范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与教学对策
严亚明
(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现代传媒推动了历史教育的变革,网络为历史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也对历史师范生学习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网络时代大学生历史知识呈现碎片化、表层化、平面化、线性化等态势,沾染上违背历史学理性精神的戏说陋习,产生虚幻的历史知识拥有感。大学历史教育应正视现代传媒对历史教育的挑战,培养学生对网络资料的甄别、辨析意识,引导学生回归文献史料,指导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历史读物,提高学生使用文史工具书的能力,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现代传媒,历史师范生;学习行为;影响;对策
现代传媒已经全面、深刻地渗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成为他们探求新知、了解社会、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具有即时性接触、无意性接受、多元化话语、交互式传播等特征。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社会化阶段,他们开始独立地进入现实社会,而复杂诡谲、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使他们感到困惑不解,价值观的多元并存、观念的歧异分立、知识的真伪杂糅等,增添了认识、判断和选择的困难。
当下,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深刻地改变着整个社会,历史教育受到现代传媒的巨大冲击,娱乐消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青少年群体的历史观念,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中泛滥成灾,颠覆历史常识,混淆历史逻辑的恶搞文字司空见惯,严重地残害着社会良知。现代传媒对历史师范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影响,这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问题。历史教育不能无视现代传媒的存在,而应努力寻求历史教育与现代传媒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在世纪初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学历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出现了深刻的变革,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自然引出了大学历史师范教育如何与中学历史教育接轨的一系列问题。
中学历史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1]。初中历史教学提倡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角色扮演、历史调查、专题辩论、历史专刊编辑、观看历史影视剧等方式方法,其立意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历史知识,这些活动或多或少涉及到搜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开发利用现代传媒资源,创造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与思维能力,充分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常用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式,其学习资源主要来自网络等现代媒体。虽然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装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应试教育有着强大的惰性和惯性,总体而言,十多年的新课改,现代媒体已经比较普遍地进入中学历史课堂,不过在利用现代传媒资源自主开展历史知识学习方面,中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导与训练。
对于现代传媒资源在历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众多历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已经做了非常深入的论述。中学历史教育改革促使历史教育工作者注目于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研究者认为,“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于突破传统教学的狭隘性,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络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我们思路更开阔,遨游于广阔的知识海洋中;丰富的专业网站使查找资料更迅速、更有效,还可以在BBS上留下自己的看法、与他人交流,促进学校的积极性和效率;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景和操作平台,学生可以作为其中一员感受真实的历史事件;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更开放,通过远程教育体系,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指点,点击鼠标,便可验证正误”[3]238。网络有大量历史专业性网站,即时提供丰富便捷的信息,搭建交互式的交流平台,提供生动形象的实物图片、模拟历史情景等,有着传统纸质图书、平面黑板、封闭式课堂等无法企及的优势。“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大大扩展,许多新概念提前进入学生思维,学生容易发现并提出一系列超前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因此,网络环境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4]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使构成新型开放式课堂成为现实的可能。
近年来,大学历史教学改革也比较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运用图像、声音、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学习平台,加强师生教学互动。
(一)网络使历史学习游戏化,淡化了历史科学的理性精神
现代传媒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诸多便利,为广大学子创造了自由开放的学习探索时空。然而,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不仅给历史教学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魔咒。一些实证调查研究表明,对青少年而言,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是休闲娱乐,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升级,网络的娱乐休闲、朋辈交际的功能越来越强,不应该过于高估网络等现代传媒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效应。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文化迅速发展蔓延,已经在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形成“话语霸权”,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在持续攀升。消费历史的社会趋势触目可见,所谓历史穿越剧、抗战神剧就是生动的例证,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严肃的历史学,以历史为噱头的娱乐文化恶性膨胀,并在不断吞噬历史学的空间。有学者论及历史题材影视剧时写道,“电视或者电影与历史的联姻导致了历史的通俗化;这种通俗化不是向更多的人展示历史的深刻内涵,而是按照娱乐的规律予以改造。……利用历史为休闲的观众制造一些笑声,这同样无可厚非;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传奇或者喜剧会不会掩盖了历史之中远为复杂、远为沉重同时也远为血腥的另一面?”[5]
网络使历史教育的知识权威发生颠覆性的变革,网络提供了自由书写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问题等发表一己之见,不管是理性的思索,还是骂街式的吐槽,不论是立足于史实的论述,还是天马行空、耸人听闻的怪调,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流布传扬。正如研究者所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现代社会的科层制权力结构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在网络空间,知识权力将无处不在,对知识权力的合法性争夺也将无处不在”[6]238。面对网络这种自媒体,任何人都可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存在大量毫无史实依据、故作惊人之语的文字,很多学生对网络资料不加分析,受网络愤青、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网络暴民等误导,完全违背了历史科学的理性精神。
网络使历史学习似乎变成一种游戏,点击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在网页上漫步浏览,时而复制剪贴,时而点赞、灌水,历史知识似乎就在手指之间,对历史知识的敬畏感不复存在。“由于经验和知识唾手可得,人们也不再能深刻体会知识背后的那份凝重。在网络空间,个人所搜集到的,常常是支离破碎的断简残篇,人们逐渐习惯于抱住知识的碎片而丧失了对知识后面那份智慧的感悟。”[6]242-243
(二)网络时代学生历史知识的碎片化、表层化、平面化、线性化
传媒对历史专业学生学习行为的消极、负面影响,早已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学生的历史知识呈现出碎片化、表层化、平面化、线性化等发展态势。
(1)碎片化。许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没有通读教材,习惯于即时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询历史名词、历史人物,很少有人在学习中对搜集的网络历史资料进行整理,满足于对一个个小问题的一知半解,而缺乏把相关历史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2)表层化。学生习惯于利用网络查找有关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喜欢直接搬用他人的论述,尤其是知名学人的论著,其课程作业等貌似深刻,而实际上是鹦鹉学舌,缺乏个人的情感与体验。
(3)平面化。学生习惯于在网络上搜寻与学习问题直接相关的材料,养成了跳跃式阅读的习惯,忽略许多对于深入了解相关问题必要的材料,极少回到文献史料去深入了解历史的真相,缺乏以史实史料为基础的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理解。
(4)线性化。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历史师范生专业课程作业及复习备考的主要工具,各种课程学习资料大量地传布在网络中,诸如教师教案及课件,思考题、复习题、自测题、考试试卷及答案、听课笔记、专题论文等等,往往提供免费下载,学生依赖这些资料完成课程平时作业,复习备考则以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及期末复习指导、往年试题为重点,并通过历届本校本专业学生组成的朋友圈交流上述资料,除课堂教学外,其课程学习时间大量耗费在以上活动中,这些学习活动虽然对课程学习也有某些帮助,但直接地运用上述资料,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投入,综合归纳、材料辨析、因果分析、文字表述、独立思考、调查访谈、文献检索等历史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往往把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简约成线性的条块。
(三)历史学习的娱乐化趋势
历史娱乐化的趋势借助现代传媒如虎添翼,平面媒体的网络化,电影、电视、手机、网络等传播方式,使其影响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无线网络技术提供的即时联接,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网上冲浪,上课时带上耳麦观看网上视频已经成为大学课堂的新常态。继通俗历史影视剧之后,缺乏史实依据的所谓历史剧大量产生,进而历史穿越剧又成为文化时尚。诸多网络写手假借历史题材,虚构、纂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大量地使用夸张、虚拟、附会、嫁接手法,甚至用戏仿、无厘头等来调侃历史,架空、玄幻、怪诞、言情、仙侠、悬疑等网络文学作品常常假借历史展开故事,这些作品在大学校园也受到青睐,也不乏热心的写家,笔者工作所在学院历史专业学生中就有人大学四年期间在潇湘书院网站发表此类作品400万字左右。在消费历史的浪潮冲击下,学生忽视、漠视、甚至无视历史与文学的区别,对大量处于严肃历史著作与娱乐文艺之间的各类作品缺乏清晰的认识,其历史知识羼杂了许多赝品,并沾染上违背历史学理性精神的戏说陋习。
(四)现代传媒造成学生检索、查找、辨析史料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不足
现代传媒对学生持续、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也有不利影响。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丰富性,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即时检索和海量信息,使学生产生虚幻的历史知识拥有感、丰富感;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对网络的严重倚赖,降低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一旦离开网络,学生对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表现得茫然失措,收集、阅读、辨析史料的基本技能严重不足。“网络的方便、快捷和信息全面,是吸引青少年将网络作为信息搜寻渠道的最主要原因。和图书馆等传统的信息渠道相比较,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方便和快捷地获得信息。而青少年搜寻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借助搜索引擎和超文本浏览。”[7]搜索引擎和超文本浏览对历史学习有一些消极影响,网络搜索大幅度减少了纸质图书文献的检索训练,与历史学习有关的目录学、版本学、历史年代学、历史工具书等知识修养与实际动手能力大大弱化了。网络空间具有去中心、无疆界、主客体交织、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等后现代特征,超文本呈现非线性链接与跳跃。[6]227-232缺少优选的网络在线浏览极易离开最初的学习动因,转变成虚拟空间的盲目游走,海量信息产生严重的信息冗余,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光和精力。
历史学师范生将是未来的中学历史教师,如果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受到历史学理性精神的熏陶,没有养成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求真学风,那么,他们会给予自己的学生什么样的历史教育?历史教育应该增进国民的自信心,应该坚定公众对人类进步的信念,应该培养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历史教育决不能屈从于戏说历史、“妖魔化”历史的流俗。因此,分析现代传媒对历史专业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特别是消极、负面的影响,探讨可操作的、实效性强的对策,是提升大学历史教育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适应现代传媒时代中学历史教师的客观要求。
(一)正视现代传媒对历史专业学生学习行为的消极、负面影响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现代传媒具有更为强劲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网络导致了持续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中学、大学的教育对象青少年群体,他们率先接纳现代传媒的各种新事物。上网冲浪,网络游戏,在线阅读,网上聊天,电子邮件,转帖、跟帖、发帖,浏览博客,微信交友,观看网上视频等网络生活方式,常常是青少年引领风骚,他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休闲娱乐生活、学习行为都打上了现代传媒的深深烙印。一些调查研究表明,现代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消极影响很大,并已经引发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如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等。有研究者采用抽样方式对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子网络媒介接触和刺激性娱乐类内容组合不仅对青少年道德观念得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且对他们的道德行为得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8]
笔者在日常教学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中,直觉地体验到网络新媒体对学生专业学习行为的不良影响,为深入了解情况,在所在学院历史师范专业2011—2014四个年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学生作了个别访谈,发现这种不良影响与因就业压力孳生的厌学情绪相叠加而呈扩展态势。现代传媒对大学历史学习的消极、负面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亟待大学历史教育者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应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探寻对策。近年来,各地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改革较多地从“教”这一方面着手,升级改造校园网络,增添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加强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制作视频精品课程,购买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建设数字图书馆等等,立意在更好地利用现代传媒提升历史教育水准。然而,从“学”这一方面来看,对网络新媒体的消极影响重视不够,缺乏可行的应对手段和方法。
(二)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影视、网络类历史资料的甄别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应向学生灌输历史实证意识,使学生形成对历史、文学、娱乐的区分意识,一旦进入历史专业学习,能清醒地划分历史与非历史、伪历史的界限。以视听资料为例,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这类教学手段能传递文字、语言、音乐、图像等多种信息符号,既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又同时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利用电影、电视、录像等,可以形象、逼真、动态地表现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过程,有助于解决历史知识因其具有过去性不易于学生理解的难题。它们又同时具有教育与艺术的双重功能,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能在教学中以情动人,调动学生情绪”[3]36。但同时应看到,视听资料与历史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历史纪录片与历史故事片相比较就更具备历史色彩,而历史故事片与历史娱乐片相比较,历史娱乐片与历史真实的距离更远,把各类可用于历史教学的视听资料按历史——文学——娱乐的走向进行亲疏分类,根据其特征加以适当的选用,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科意识,并培养其历史求真精神。
(三)提高学生辨析传媒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回归文献史料(包括文献史料的电子版)
对网络资料被动接受,囫囵吞枣,缺乏怀疑精神,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这是网络论坛、公众社交平台中常见的现象。如果在历史学习中对待网络资料也是这种态度,会助长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蔓延,丧失历史人的良知,背弃历史科学的人文追求。“要培养学生批判地看待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有鉴别历史事实及别人观点的能力。避免盲从是历史教育的一个警戒。在历史教育中必须经常提及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9]网络时代的大学历史教育尤其需要强化学生的批判意识,首先是对网络历史资源的批判意识,面对无序的网络空间,不能片面地宣扬拿来主义,哪些资料可以纳入历史学习的进程,应有基本的评判、必要的过滤、理性的拷问。网络时代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应开展媒介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评能力,帮助他们避免媒介不良信息的危害,使他们能较好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能防范传媒的错误影响和侵蚀,对历史专业学生,更应该加强对其利用网络等媒体资源开展历史学习活动的引导,提升他们对有关媒体资源的甄别能力、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大学历史教育决不能对学生新媒体学习行为听之任之而毫无作为。
历史科学具有实证性特征,从史实出发是历史知识的基点,而史实又建立在各类史料的基础之上,虽然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以电子文件方式呈现史料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电子文件方式呈现的史料同样存在搜集、鉴别、辨析的问题,而史料搜集、鉴别、辨析等学科能力只能通过实践活动养成,网络等新媒体对历史专业学生的史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到文献史料,这是历史教育在现代传媒时代寻求突破的必由之路。
(四)提高学生对历史阅读读物的辨析能力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专业阅读的指导,应帮助、引导学生区分严肃的历史著作、通俗普及性的历史读物、形象化文学化的历史演义(含各种现代演义)、娱乐化的历史题材作品(快餐历史读物,如带有玄幻色彩的王朝故事、宫廷故事)、恶搞式戏仿式的历史文章、刻意翻案的“创新”之作等。网络凸显强化了学生学习行为的个体性,在拓展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消解了学校教育的成果,这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历史课程尤其如此,主流话语遭遇网络自媒体话语的解构。从知识生成过程着眼,“网络为青年了解社会和学习社会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并导致‘按需学习’概念的出现。青年可以独自闯入网络世界,从中寻求和吸收他们感兴趣的任何知识,通过鼠标的移动,即可获得想了解的各种知识。网络社会的发展,使知识变得全球化,同时知识的取得又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可以脱离传统的传播媒介的单向灌输。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知识传播的时空障碍,大大加强了青年社会化内容的个体性,减少了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10]。然而,与此同时,学校课堂、历史教师、历史教科书等在学生历史知识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削弱,现代媒体这片历史学习的新天地,也可能使学生迷失在伪历史的幻景中,成为恶俗的消费历史筵席的食客。
网络交往大大地增强了朋辈集体对学习的影响,“青少年在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会产生许多新的、不十分清楚的体验,他们希望从同辈的集体和伙伴中获得答案,于是就把注意力转向同辈的集体和伙伴,并在学生中产生一种‘遵从’的力量。有时这种遵从的影响很大,甚至超过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影响”[11]。网络交往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朋辈伙伴的范围,而且在虚拟社区中繁殖出大量的网友圈,强化了朋辈、网友等交际活动对历史学习的影响,许多违背历史实证理性精神的自媒体文章得到推崇点赞,获得迅速的传播,大大超过了严肃的研究论著。
学生追求历史阅读的趣味性,佐之以窥视历史人物隐私的欲求,并与青少年强烈的叛逆心态相结合,于是,在许多学生的眼中,记实与虚构、史实与推测等等的界限模糊了,神圣的历史被“妖魔”化,原本艰辛的历史探索之旅蜕变为一场狂欢式娱乐。大批快餐式历史读物应运而生,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大行其道,迎合了网络媒体上受众消费历史的需求。一些对抗历史界主流的人,刻意做历史翻案文章,以先入之见搜集、裁剪、解读史料,对史实进行片面的描绘,以揭示历史真相的名义散布惊人之见,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鼓惑性,影响了人们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本认知。
(五)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借助各种文史工具书、独立解决历史学习中疑难问题的能力
如查历史辞书、查历史年月日(历史年代学问题)、查历史地图、查资料索引、查研究论著、查历史避讳等。“历史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12]实践教学活动在学生历史知识建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历史师范生来说,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其中学历史教学的职业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网络的即时便捷,大学生很少查阅纸质文史工具书,其文献检索能力有待提高,文献检索是打开历史学殿堂的钥匙,是获取历史新知识的起点,是从事历史教育工作的基本素养,是弘扬历史理性精神的必然要求,搜集、整理、辨析史料,是真正的历史求知活动的第一步。虽然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历史名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即时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习中的相关问题,但围绕某一探究性学习课题搜寻文献资料,编制参考文献,并不能简单地依靠点击鼠标键入关键词就可以做好。即使把各种历史图书装入电脑,同样需要借助各种阅读软件打开电子书籍来查阅,况且电子图书也需要甄别,电子图书制作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误和疏漏,一些别有用心者会在电子书中置入其它的东西。
(六)注重历史师范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网络时代对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信息化要求,“教育信息能力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能够将教师与其他职业人员或教学参与者明显区别的独特专业素养,它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会数字化生存的带头人与布道者;应该能够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与学,以提升传统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该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寻求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方法;应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创造,成为信息化形态下的终身学习者,实现知识、技能、伦理的自我完善和飞跃”[13]。历史师范生在大学期间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强化信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与历史教学与研究相关的信息能力。故此,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锻炼,把专业教学与信息教学熔铸在一起。笔者认为,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之外,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应增添有关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的课程,具体做法可以选择在新生专业教育中增加专题讲座,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安排2-4课时讲授网络资源利用问题,并布置1次相关的实践活动作业,专业课教师应向学生提供精选的课程网络资源目录(如专业网站、纪录片及影视剧视频、学者博客等)。
历史教育要拥抱现代传媒,现代传媒为扩大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如果听任伪历史大行其道,事情就会走向反面。笔者呼吁,加强现代传媒与历史师范生学习行为的研究,采取可行的、有效的措施,纠正历史师范生错误的网络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电影电视、网络类历史资料,树立基于史实的历史意识,培养从文献史料出发的理性精神,养成历史教育传递正能量的职业操守。历史师范生通过严格的史学训练,在毕业走向职业岗位时,能以严谨的理性品格、坚实的史学基础、良好的信息能力,从事严肃的历史教育工作,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历史教育为中学生确立人生典范、为他们确定人生追求目标提供借鉴的积极作用,提升中学历史教学的水准,维护历史学的崇高荣誉。
[1]冯长运.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修订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4.
[2]冯长运,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2.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方美玲,张琮,初娜娜.历史学科网络课件拼装教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8.
[5]南帆.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238.
[6]黄少华,翟本瑞.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黄少华.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5.
[8]刘裕.传媒与道德——大众媒体对青少年道德影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7-93.
[9]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7.
[10]杨鹏.网络文化与青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68.
[11]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5.
[12]张静,李晓凤,姚岚,等.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
[13]张豪锋,张水潮.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65.
On the Impact of Modern Media on the Learning Behavior of Normal History Majors and the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YAN Ya-mi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The modern media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of history education,and the network provides abundant resources for history education and also exertes the harmful influences to the learning behavior of nor⁃mal history majors.In the network era,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of undergraduates assumes the tendency of fragmentization,superficiality,pedestrianism and linearization.Students slide into bad habits of joking history which violates reason spirit of historical science,and generates an illusory feeling of owning history knowledge. The histor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hould face the modern media’challenge to the history education,train stu⁃dents’consciousness of discriminating and analyzing network resources,lead them to return to historical data, guide them to differentiate various historical readings,raise their capability of using the reference books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apability.
modern media;normal history majors;learning behavior;influences;countermeasures
G 652
A
1007-6883(2016)05-0090-07
责任编辑 温优华
2016-04-27
韩山师范学院2014年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HJG1403);韩山师范学院2015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强校教学类项目)(项目编号:HJG1525)。
严亚明(1965-),男,湖北汉川人,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