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3-15 22:34潘月敏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郭 敏,潘月敏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郭敏,潘月敏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安徽农业大学在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并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地建设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结果表明, 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实践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植物保护;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国务院关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决策贯彻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作为今后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1]。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依赖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后盾,而培养拔尖创新性人才的一个重要前提便在教育创新[2]。高等院校是我国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创新实践的先锋[3]。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从而有效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4]。

植物保护专业作为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在农林领域及相关部门从事与植物保护有关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每年有50%左右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余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自身兴趣爱好及国家政策,选择自主择业和创业,分别在企事业单位、农药公司、现代农场等从事服务三农的工作。鉴于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需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因此, 不断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保障我院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学院依据植物保护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措并举、因材施教、分型指导,以满足专业教育过程中对实践动手能力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普通昆虫学实验、农业昆虫学实验和杂草学实验等五门课程是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实践课程。以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观察已有玻片标本来认识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教师和教材上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造成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缺乏参与意识,对整个实验过程一知半解,更不可能去思考和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因此,需对目前培养方案及实践教学内容等作进一步优化,以适应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此,采取如下措施改变现状:

1.1师生联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设计型综合性大实验的开设

实践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5]。在新体系下,通过师生互动实验项目的开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以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为例,实验教师在课前一周可与选课学生进行沟通,邀请学生参与实验材料及其它实验器材的准备,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并了解注意事项,逐步在实践学习中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如此可大大提高学生动手及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逐步淘汰课程间重复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设计型综合性实验项目。例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观察材料,亲自制作玻片标本;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堂上,鼓励学生按照《植病研究法》中提供的方法,完成罹病植物组织上的病原菌分离及鉴定等工作。在植保生物技术实验课程设置上,完全采用设计型综合性大实验,学生从病原菌单孢分离开始,逐步完成包括形态学鉴定、病原菌DNA提取、T-A克隆、DNA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等一系列实验内容。通过综合性大实验的训练,突出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觉到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最终使他们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1.2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增加前瞻性实验项目

专业前沿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实践课课程设置过程中,可结合新大纲的课程设置,增加前瞻性实验项目。例如,在植物保护专业二年级学生中开设植保生物技术实验课程,让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有害生物抗药性评价、作物致病菌分离鉴定、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及有害生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形式。然后通过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领悟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在生产中是如何被运用的奥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1.3结合农业生产现状和出现的新问题,设计替代实验内容

实验课来源于实践,需要与实践紧密联系,因而在实验课开设时,需要根据农业生产现状和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实验内容[6]。例如在安徽地区,水稻稻曲病和小麦全蚀病有逐年加重趋势。因此,在普病和农病实验课程中可增设上述两种病害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内容。此外,在安徽北部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螟已成为生产上危害玉米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中增加玉米螟发生规律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内容;相反,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萎缩及抗虫棉大面积推广,棉铃虫已逐渐成为生产上的次要害虫,可选择向学生作简单介绍,如此培养的学生既能在专业技能上得到系统训练,又在专业知识上不脱离生产实际。

2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在过去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以任课教师“填鸭式”的授课为主,主观上忽略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此,安徽农业大学在植物保护专业新大纲制定过程中,结合专业实际,以学生为本,采取了多项新方法,以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2.1充分利用数字化互动实验室,实现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联动

数字化课堂基于互联网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一种全新模式。它鼓励任课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让位于学生,发挥学生在实践课堂上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围绕授课内容和进程,利用教学实验室设备实现与校外互联网平台及学院实践基地的视频互动,将可视、鲜活的教学素材不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为例,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将金寨试验站及郭河实践基地的病圃与教室计算机连接,让发病的作物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增强他们对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此外,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开设过程中,提前给学生布置预授课内容与范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参与该门实践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内容讲授,让学生学习从教师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既可有效锻炼学生组织和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2结合植保专业综合性大实验,实现专业知识现场教学

课外教学活动作为新大纲框架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直观认知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利用大杨店农业园及郭河实践基地的资源,因时制宜地安排农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的综合性实践实训课程,将学生从课堂带入田间地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包括病虫害普查、样本采集与鉴定及病虫害标本制作等一系列实践教学任务。通过以上学习,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到重要植物致病菌及害虫的典型特征及危害症状;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充分了解生产上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快速鉴定植物病虫害夯实基础。

2.3实施因材施教、分型指导,实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联动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论文)是我院植物保护专业实践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两者相对独立,分别于不同的时间节点实施,耗时长,且训练不系统。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一方面将考研学生安排到科研实力雄厚、指导力量强的科研院所和大学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科研道路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将参加就业的学生安排到生产一线的植保站和大型农药企业进行实训,以帮助他们将专业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今后就业提供重要的保障。此外,在新大纲框架下,实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打通,生产实习结束后,学院组织专家组对生产实习报告进行集中评选,然后根据学生意愿,将具有较强创新性的生产实习成果直接升级转化为毕业论文,这样可有效节约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的学习时间,为学生考研和就业腾出更充裕的时间。

2.4推动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培育,实现开放性实验教学

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作为我院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起到重要作用[7]。2006 年至今,学院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分类指导,先后建立了本科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新开放性教学实验室。在创业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植物保护专业的多届学生围绕专业特点,先后实施了包括食用菌开发、昆虫养殖、植物病虫害鉴定和虫草生态鸡养殖等多个创业项目。在以上项目实施过程,从创业思路的凝练到项目的申报及实施,从成本核算、产品包装到销售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专业教师作为技术顾问在必要环节提供参考意见,辅助项目实施。实践证明,在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有效将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相融合并转化为生产力,结果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在创新项目培育过程中,学院出台了多项重要举措,通过整合资源为本科生搭建了专属研究平台,并实行全天候开放制度。植保专业的本科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借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及部分教师的科研经费扶持,在开放性实验室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在过去的5年中,学生利用开放性研究平台进行了大量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也十分显著,先后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安徽省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首届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创新实践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3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生产实践基地,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课程的两个主要模块,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课程实习上,学院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8个实验站以及我校大杨店和庐江郭河2个基地,分季节、分作物系统开展病虫害调查与识别等工作;在生产实习环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植保学院就已在全省30多个基层植保站建设生产实践基地,植物保护专业大三学生利用暑假时间,由学院统一安排进驻基层植保站开展实习工作,期间需要完成病虫害普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专题报告、实习日记及病虫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实习内容。近年来,学院顺应新形势,转变思维方式,按照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为植保专业学生量身定制生产实习内容,先后与一批在科学研究、农资研发及销售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农资企业签署毕业生培养合作协议。植保专业的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分别选择在基层植保站及科研院所进行生产实习、在国内外大中型农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近两年,学院为积极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浙江大学、浙江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及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等院所高校之间拓展战略合作内容,通过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打通的方式,延长了毕业生在以上科研院所学习与工作的时间,以进一步加强他们对专业前沿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从而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4引入多元化考核模块,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课程考核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以往的考核过程中,实习报告的评价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为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革新,淡化单一的实验报告评价体系,逐渐引入多元化考核模块,将学生准备实验、课间互动及课后思考与总结等环节纳入考核指标中。实验课前,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准备实验,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轮流抽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并给出成绩。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任课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操作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价,分项记录;同时,引入互评机制,将实验小组内部同学之间的相互评分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课程成绩评定体系。在课下,任课教师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在下一次前集中讲解。以上训练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5结束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前提。植物保护专业实践课程对培养涉农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地建设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详述了我院在该课程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希望能为其他同行教师提供借鉴。同时,通过全力推动教学改革,以为培养拔尖创新型植保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N].人民日报,2006-02-10.

[2]刘川生.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现代大学的使命[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9-12.

[3]万华方.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思考[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118-120.

[4]卢铁城.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10-13.

[5]郭敏. 植物病原真菌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4): 16465-16466,16468.

[6]林巧玲,何红,易润华.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2(3): 37-39.

[7]张立新,檀根甲,吴冬梅. 植物保护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9(9): 46-49.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Protec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Top Cre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GUO Min, PAN Yuemin

(SchoolofPlantProtection,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Hefei230036,China)

Abstract:In allusion to the practical issues during the teaching,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reform ideas 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base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n experimental courses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 based on the newly promulgated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under the new teaching model.

Key words:plant protection; prac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capacity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质量工程项目:[2015]37-QT-14

[第一作者简介]郭敏(1982-), 男, 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73(2016)03-0096-04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