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然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高校辅导员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初探
徐金然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胜任心理辅导的特征对于此项工作的关键因素。在知识、自我概念、技能、动机及特质等五方面,高校辅导员应胜任心理辅导工作也具有特殊要求。基于胜任心理辅导工作的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高校辅导员目前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应加强选聘机制完善、培训力度加大及绩效管理强化等方面问题探讨。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措施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被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举措,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是其核心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的效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性作用。
高校辅导员对心理辅导工作是否胜任要看其对工作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掌握程度,也就是应达到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特征。为了对胜任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应充分了解三个问题:
1.工作特异性。不容置疑,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辅导比较重要,但在工作目的、内容、原则及方法等方面,与传统德育工作之间存在较大区别。大学生心理辅导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应用其具有的专业知识,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使学生提高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克服自身不足之处,确立奋斗目标,提高对社会适应性,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承担任务的特异性。为切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情况下,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都建立三级网络:由班级心理卫生委员及骨干成员组成一级网络,主要实现及时反馈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由辅导员、班主任及院系党总支书记组成二级网络,实现对大学生心理的跟踪辅导及早期预防;由高校专职心理教师及有关专家组成三级网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及目标的制定,对一、二级网络进行相关学术辅导,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有针对性地咨询。据此,二级网络在这三级网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高校辅导员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3.胜任心理辅导特征的特异性。胜任特征的分析主要是以单位特异性、行业特异性及任务特异性三个维度为标准。由此可知,在胜任心理辅导特征方面,高校辅导员具有较高任务特异性、行业特异性及较低单位特异性等特点。任务特异性较高主要是指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专业教学和行政管理不同,与常规学生事务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也完全不同;行业特异性较高主要是指与高校外的心理咨询及治疗活动不同,具有一定的学校教育和管理特征;单位特异性较低是指高校辅导员若具有胜任学生心理辅导的特征,可跨学校及院系作为流动专业人才使用。因此,在高校中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应具备胜任特征就是高校辅导员胜任心理辅导的特征[1]。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不仅要具备如学科专业知识及沟通、辅导技能等使专业及职业功能特色得到充分体现的基准性特征,还要具备如较高的自我认识要求,对待大学生的人际特质及对待辅导员的态度及工作动机等对于心理辅导工作绩效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整体工作水平鉴别性特征。
在心理辅导工作职能上,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胜任心理辅导的特征,还要针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存在发问题进行处理[2]。通过分析研究问卷调查结果可知,高校辅导员目前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效果方面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
1.心理辅导职能的履行不够。据分析高校辅导员职责及任务等有关文件,高校辅导员应履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组织管理及心理辅导四方面职责,而心理辅导主要涵盖对学生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职业生涯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的辅导。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已成为一项重要职责。且随着不断增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备受社会关注。调查结果显示,近45%的高校辅导员不从事心理辅导,35%左右的高校辅导员只是有时参与心理辅导,只有近20%的高校辅导员全身心参与心理辅导。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中情况不够乐观。
2.心理辅导专业技能不丰富。虽然在人际沟通、思想政治等工作方面心理辅导具有共性,但要实现“助人自助”效果,就要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高校辅导员认为其性格对于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比较适合,但70%左右的高校辅导员认为心理辅导技能不足,只有不到30%的高校辅导员认为掌握了心理辅导技能[3]。可见,高校辅导员普遍缺乏心理辅导的专业技能。
3.专业训练缺乏系统性。高校辅导员主要通过岗前系统专业训练及在岗培训获得心理辅导知识技能,但据调查结果显示,近95%的高校辅导员在上岗前不具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学习背景;近90%的高校辅导员在上岗后承认接受过心理辅导工作培训,但只有10%左右的高校辅导员接受过系统地心理辅导训练,10%左右的高校辅导员承认未接受过心理辅导训练。可见,虽然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接受过心理辅导培训,但因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在职培训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4.从事心理辅导的高校辅导员不具有充足的信心。与管理学生事务及学生组织不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其吸引力主要是该事业崇高,能使学生心灵得到改变和挽救,其挑战性主要是在工作中不只是需要接受技能训练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也考验个人综合素质。因此,基于对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明确,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对此具有较高兴趣,也具有较高积极性从事该工作。但因专业训练不够系统,对这项工作的胜任不具有较高的信心。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心理辅导工作而言,超过80%的高校辅导员具有较高兴趣,但近70%的高校辅导员承认还这项挑战性工作还难以胜任[4]。
高校辅导员胜任心理辅导特征是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在条件,而目前在胜任心理辅导特征方面高校辅导员队伍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胜任心理辅导特征。
1.对选聘机制予以完善。目前在高校辅导员的招聘方面还存在不够科学合理及不公平现象,如招聘前对任职资格未进行分析,招聘过程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对学校、学历及工作经历等条件比较关注。主要原因是相对于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高校辅导员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也不具有较高的职业岗位定位。因此,对应聘者在加强考察其知识技能等基准性胜任特征,尤其是自我、动机及人格特质等鉴别性胜任特征。
2.对培训加大力度。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胜任心理辅导的现状不理想,辅导员最需要培训心理辅导相关理论,远高于培训思想教育相关理论的要求,所以应对培训加大力度。在培训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重点在于改善提升基准性胜任特征。
3.对绩效加强管理。主要是利用绩效管理手段,将工作激励和行为导向功能充分发挥,进而使员工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实现组织生产绩效的提升。而绩效管理不只是对个体工作成果提高重视,还要对工作行为及其胜任情况提高重视,主要针对未来,通过寻求对胜任特征的培养实现提升组织核心能力,使个人和组织发展实现共赢。通过权重加大、指标细化及强调过程等措施,加强考核高校辅导员的绩效,从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性和职业化整体水平[5]。
综上所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对高校辅导员加强和改善心理辅导工作,使其提升高校辅导员胜任心理辅导的特征不断提升也是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加强建设的一个有效措施。
[1]郑涌,马建青,黄希庭.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12).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267-275.
[3]马向真.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3,9(11).
[4]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9).
[5]陶祁,冯明.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设计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9(12).
[责任编辑:曲占峰]
2016-09-22
徐金然(1984-),女,黑龙江安达人,讲师。
G44
A
1008-7966(2016)06-0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