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波,左 进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张海波,左进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46名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会话语料,旨在研究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中介语使用中有哪些常用句法范式。介绍中介语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中介语及句法范式的概念,并详细阐述语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在结果与讨论中总结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会话中的常用句法范式,即 “I think”句型和意合句式,并提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句法范式;工程硕士;英语会话
0引言
有关中介语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是年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首次提出了中介语假说[1](interlanguage)的概念,其后于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Interlanguage中详细阐述了中介语理论,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的规律,奠定了中介语研究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中介语理论被引入中国,此后的几十年国内学者在中介语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6年1月,在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以“中介语”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共得到1121篇文献,其中外国语言文字学科的文献共计927篇。笔者发现,以往有关中介语的研究中大多强调中介语对语言习得的负面影响,尤以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最为突出。在上述检索结果中以“中介语石化”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发现,外国语言文字学科的文献共计380篇,占比达到四成。有学者明确指出若学生的某些中介语错误经常重复出现而得不到指导,那么他的英语知识系统或表达系统将受到损害。[2]也有学者提出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减少或推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3]国内有关中介语对语言习得积极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只有寥寥数篇。笔者较为赞同丰国欣教授的观点:“传统上把中介语研究的目的定位在对中介语的排除上是不可取的;中介语是借助母语来形成心理词汇的意念表征,具有辅助目的语使用的作用,无法也无须绝对根除。”[4]事实上,在世界语(World Englishes)、英语作为通用语(English as an Lingua Franca),以及英语本土化研究不断发展的今天,笔者进一步认为一些具有可理解性(inteligibility)的中介语现象不仅是可以接受的(acceptable),甚至可以看作是英语变体的一种,是可以讲授的(teachable)。在此背景下,笔者拟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对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会话语料进行分析,探讨工程硕士研究生中介语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句法范式。
所谓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Selinker(1972)的中介语理论重点强调了第二语言学习中三个方面的问题:什么样的认知过程负责中介语的建构;中介语知识系统的性质如何;为什么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5]本文中所述句法范式是指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能够成功完成交际任务的句法项目。
1研究设计
来自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所理工类大学的46名工程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研究。参与者中本人及其父母的母语均为汉语,且出生地多数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较为发达地区,均未曾在英语国家生活过, 且多数同学学习英语的年数相似,多数同学英语水平相当。由此可以推断,研究对象的中介语形成因素变量相似。
语料收集过程中首先将46名参与者两人一组分为23组,然后让每组同学根据指定话题进行英语对话并用录音设备录音,开始录音前有五分钟准备时间,每个话题录音时长为三到五分钟。本研究共收集到音频文件43个,总时长约为200分钟,转录文本字数约为16700字。为增加研究可信度,录音完成后由两名研究人员共同将录音材料转录为文档,转录过程中有较大偏差的部分将重新转录直到一致为准。为使参与者能够展开会话从而收集到真实有效的语料,本研究所采用的话题均为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如:周末计划、个人生活、语言学习、旅行等。并且,每个话题都有相应的参考问题或项目,可以为会话者提供会话参考。话题形式举例如下:
Topic 1: Packing a weekend bag
Assume that you and your partner are going to spend the weekend together. Decide where to go and make a list of twelve essential items for this trip by discussing why each of them is needed.
camera, jacket, jeans, T-shirt, water, toothbrush, towel,toiletries, hairbrush, matches, dictionary, novel, notebook, newspaper, magazine, cap, pen, trainers, sweater, mp3 player, pyjamas, mobile phone, underwear, sunglasses, fine dress or tuxedo, designer shoes, snacks, jumper, watch, perfume, army knife, flashlight, swimsuit, laptop computer, coins, credit card, pencil, medicine
From Pair Work Book 1, p.73, edited by Peter Watcyn-Jones and Deirdre Howard-Williams ?enguin Books 2002
本文采用话语分析方法(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对语料进行分析。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实际使用中语言的观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方面来解释语言中的制约因素。[6]
2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表明,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会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句法范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I think”句式的使用;另一个是意合句式的使用。
2.1“I think”句式的使用
通过对语料分析发现,会话者“I think”句式的使用频率极高,达到169次。英语中一般在表达个人见解时会使用 “I think”一词,然而分析发现,工程硕士研究生在使用“I think”时不光为了抒发个人意见,而且还有其他用途。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语料进行阐释。
CS17: I think that around us are our Chinese, so…… and you?
CS18: I think is words and grammar, because ……
CS17:I think learn English is difficult for us, but ……and you?
CS18: I think we want to learn a language…
CS24:Yes, you are right, I think we also can take the camera ……
CS23:Yes, I think what’s most important is camera, because I think, in my opinion, I think the cameral have a lot of valuable……and I think the notebook is also very important, because…And I think the Mobile-phone is also important, because ……
CS24:Ok, I think it is enough, wish us have a happy weekend.
通过上述举例可以明显发现,“I think”的使用频率极高,有时并不是说话者真正要抒发自己的意见,而是把 “I think”作为一个“缓冲词”为下面的会话赢得思考时间。同时,“I think”的频繁使用也反映出了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汉语交流中,人们不仅喜欢询问对方的意见而且也经常会反馈自己的意见,所以经常能够听到汉语说“我觉得”、 “我认为”、“我也这么想”、“对,对”等用语。 “I think”的使用不仅是母语的迁移效应,而且也是一个典型的中介语现象。
2.2意合句式的使用
一般认为英语以形为先,注重形式结构;汉语以意为先,讲究语义逻辑通达。正如王力先生所述: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的;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的。惟其是硬的,所以西洋语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惟其是软的,所以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7]。受汉语这一特点的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会话时一般倾向于使用简单句,不同语义群之间往往只以一些简单的连词相连,比如 “and”。亦或是不用任何连词的情况也很常见,本研究语料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例如:
CS4: I want to eat many food I love, I want to eat, 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
CS8: I just see, saw some beautiful things and the seafood, eat some seafood.
CS34: it’s raining, but we are so happy, and we left in the early morning, and it’s raining, and we just, two of us just on one bike, and she ride, and I sat on the back of ……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发现,编号为CS4的学生将几个“想要做……”的句型进行了简单堆砌,并没有使用任何连接词。CS34虽然使用了连词 “and”但仍然是一些简单句的使用,并没有使用更加复杂的复合从句。
2.3讨论
显然,通过上述结果呈现可以看到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会话中出现的主要句法范式是“I think”以及意合句式的泛用,这同样体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当前英语中介语的句法使用特点。按照传统中介语理论研究的目的,上述两种句法范式都是受到了母语负迁移效应的影响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减少或去除学生对这些中介语的使用,转而教授学生所谓“正确的”或“标准的”句法形式。然而,笔者分析发现,上述两种句法范式并未引起会话者之间的交流障碍,反而可以视为一种交际策略,对会话双方的英语交际起到了促进作用。说话者无须受“标准”句法形式的过多约束,可以更快地进行意义传达,受话者也无须进行语码转换便可较为轻松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英语变体多样化已成为事实。正如著名学者Jennifer Jenkins所说:“近年来,对于从事对外英语(TESOL)的工作者以及应用语言学者而言,质疑英语的‘-es’形式已经变得极不寻常了”[8]。据《民族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母语为英语的人约有三亿三千五百万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约为四亿三千万人,另据“英国议会”(British Council)的数据显示,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约有七亿五千万人,已经远远超过了英语本族语者人数。显然,在英语本土化研究不断发展的今天,再以传统的语言观指导英语教学已经不合时宜了。笔者认为,上述工程硕士研究生中介语使用中的句法范式不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可以视作中国英语变体的特点。
3结语
本文通过对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会话语料的分析,从中介语视角总结了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会话中常用的两种句法范式,即 “I think”句式以及意合句式的使用。不同于传统中介语研究倾向于减少或消除中介语现象的观点,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句法范式具有一定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并且能够促进会话双方的英语交际,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也体现了中国英语变体的特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英语教育目标真正从传统的以所谓“标准英语”为目标转变到以交际为中心的目标上来。传统的英语教育范式过分注重语言形式(forms)的准确性,往往忽略了语言功能(functions)。在许多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国家和地区的现场教学中,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GTM)直至今日仍大行其道,这导致许多英语学习者经历多年的英语学习后仍无法真正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旧有观念,转而强调以交际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培养不仅能够用英语与“英语原著民”而且也能够与其他“非英语原著民”进行有效交际的英语使用者。
参考文献:
[1][5]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1972, 10(3):209-231.
[2] 范烨.关于中介语对话的研究报告[J].外语界, 2002, 88 (3): 19.
[3] 杨丽,潘英.中介语石化概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1(S2):69-70.
[4] 丰国欣.论中介语的积极作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4 (3): 106.
[6] Brown, G., and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7]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 1954.
[8] Jenkins, J.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World Englishes and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J]. TESOL Quarterly, 2006,40(1):157-181.
(责任编辑:郑孝芬)
An Analysis of Syntactic Patterns between ME Students in the Peer-peer Interaction: From a Interlanguage Perspective
ZHANG Hai-bo,ZUO Jin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1,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onversation transcription from 46 ME students with a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syntactic patterns often used in ME students’interlanguage.In the introduction, problem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language research, the definitions of interlanguge and syntactic patterns are discussed. The body part begins with the illustration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the part of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authors generalize two kinds of syntactic patterns used in ME students’ interlanguage, namely, “I think”structure and Parataxis sentences. In the conclusion, som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are proposed.
Key words:interlanguage; syntactic patterns; ME students; peer-peer interactions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61(2016)02-0045-04
作者简介:张海波(1986-),男,江苏连云港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JG2214-123);淮阴工学院教育教改课题重点项目(JYB201306)
收稿日期: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