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静(秦皇岛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
□陈文静(秦皇岛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建设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我国教育事业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人学观的研究和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对于人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支持。通过对于人学观的研究和学习,促进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事业当中,许多教育事业忽视了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对于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促进学生在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的同时,身体素质也可以不断增强,促进我国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而在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于人学观的相关分析和研究,将有效提升我国体育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综合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人学视域 学校体育教育 现实探问 发展路向
通过对于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将极大程度的促进我国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事业不仅为我国起到了人才保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现代化的改革,实现体育教育的综合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人学视域的角度下,来进行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中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以及发展路向,希望以此来提高我国体育科目的健康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1、人的本质与体育本质之间的联系
在人学观的研究和分析理论当中,人性的本质是具象的、可自主生成的,人可以通过实践等手段实现对于人性本质的自主掌控。对于人来说,自由是人性本质发展的最终目的,它是由人性内在的本质所提出的具有价值性的人性发展方向,只有通过对于自由的追求,才能实现人类内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而在体育当中,其主要的目的也是自由的发展。体育运动主要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对于自身的身体相关活动为主,将人们从繁重的生活事务和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是实现人类自由本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在目前的体育运动发展中,通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与研究,逐渐发展出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其中的许多体育形式非但不适应人们的正常训练,反而为人们的身体带来了更多的负担和压力,这已经从根本上失去了体育运动与人性本身的发展目的,这不仅不利于体育运动对于人们积极向上的自由引导,反而极大程度的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在我国教育事业内的体育学习,同样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结合发展,为学生对于自身身心的合理直配和调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体育教育是以人的存在而存在
体育,是以依赖人自身的身体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所以说体育教育是以人的存在为存在。通过对于体育的教育,将促进人们的精神和身体力量的同步锻炼,这也是体育运动对人们综合发展的重要作用之一。人类的存在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存在,同样也是精神上的存在,二者的互相结合构成了人类的存在,而人类的种种活动形式,就构成了我们所谓的运动。体育作为运动形式中的一种,也是通过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着,它是人类活动的具体产物。与此同时,它也为人类的肉体和精神带来相应的能力提升,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事业中,体育教育为学生的综合培养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3、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不仅要对学生的外在能力进行相关的培养和教育,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内在精神进行引导,从真正的意义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着不仅是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也是对我国的综合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业单位,它对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知识、文化培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于人们的知识文化教育,将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进一步对我国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育事业当中的体育教育,也起到了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不仅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教育,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将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1、学校对于体育精神的不重视
通过对于体育的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目前的大部分教育事业当中,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都不够重视,对于体育精神的学习也比较忽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产生了阻碍。同时,也有一部分学校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体育教育就是实现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教学和体育知识的传授,这一错误观点的产生使学校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严重忽视对于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单纯加大了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反而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2、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实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育事业和体育教师都极大程度的受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教学任务当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即可,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由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学生来说,这份自由的本性可能会表现的相对明显,而部分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死板化、模式化发展都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使学生无法充分的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
2.3、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
随着知识信息的全球化发展,学生在学校外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多种多样的途径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各国之间文化的了解,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学生的综合发展也越来越具有个性化特色,这就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学校依然存在忽视学生个体需求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忽视,使得体育教育不具备相应的针对性,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积极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只有通过教师对于学生个性化的积极性引导,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体育运动的学习中,也将充满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1、加强体育精神的重点建设
在进行体育教育加强的过程中,一定要主要以人为本的结合,实现人学观下的体育教育发展。教师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自主发展方向,教师尽量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对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干预和限制。同时,对于体育精神的建设也要重点加强,实现体育精神正确的自由引导方向,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下,结合基础知识实现体育教育的现代化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在体育运动中释放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3.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育事业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当进行现代化的改革,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发展新模式的同时,结合传统模式的基本框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育。在体育教育的整体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由天性来实现体育知识的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对基础的知识和理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简要的技术知识传授,具体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自主完成,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3、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人性与体育运动的发展主要目的都是自由发展,而目前受到教育事业对于体育教学的相关限制,导致学生内在本性的自由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发挥。教师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发展目标,避免出现由于教学任务的限制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阻碍。教育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划分,实现不同的体育教育模式,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进行简单易学的基础知识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相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传授,使学生可以得到循序渐进的体育学习过程。教师也可以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实现具有针对化的教学方针,充分发挥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特点。
3.4、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产业的发展脚步,必须实现相关教育模式的重组和完善,才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8]。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基于需要实现对于学生的教学特点,必须将教学重点放在对于学生本身的教育当中,而不只是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课程当中适当的丰富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教学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出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设立一些相关的体育游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下,我国的许多教育事业对于体育学科的发展都不够重视,只注重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我国的大部分学生都严重缺乏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学校是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停留最多的场所,只有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身体锻炼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加强我国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提升。文章主要通过人文视域下体育教育的主要价值进行分析和阐述,进一步分析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建设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黄爱峰,王健.学校体育发展的10大问题省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6(02).
[2]郭小莉,宋旭.当前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学术界,2015,03 (06).
[3]刘延波.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范式的反思与重建——从“预成”到“生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09(03).
[4]赵洪波,马从坤.论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及其理性回归[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11(06).
[5]陈万红.体育课程改革的本体论探寻——以泰勒课程研究范式为分析框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2(11).
[6]舒宗礼,王华倬.生命教育视阈中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12(03).
[7]张加林,唐炎,胡月英,刘阳.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国际比较[J].体育科学,2016,02(01).
[8]徐晓华,朱波涌.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