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启示

2016-03-15 18:07曾迎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曾迎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4〕

政法与社会

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启示

曾迎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4〕

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具有将被动的应急需求转变为主动的预防需求、将被动的服务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服务参与者以及将整日孤独在家的老年人转变为参与社会交往的老年人的特点。借鉴这一模式,我国可采取如下措施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鼓励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养老服务;调动老年人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保障服务模式;推动高校与社区共享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启示

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缺乏个人、企事业单位及非政府组织的参与。[1]全国的养老机构只有22万家,而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人数也只有2万多人,满足不了几千万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2]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养老机构出现了床位不足、护工短缺等问题,而且,养老护理服务队伍整体层次偏低,存在业务能力及服务质量底下等问题,不时发生的护工虐待老年人事件就是这些问题的集中反映。美国的自然形成退休社区(naturallyoccurringretirementcommunity,简称NORC)养老服务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在美国,有一类因为历史原因而自然形成的老年人群居社区。这些人往往在同一个社区住了几十年,他们老了又都不愿意离开老宅,使这一区域老年人口比例畸高。这种社区被称为自然形成的退休社区,即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借鉴这一模式的经验可以实现社会资源与政府资源的有效结合,解决我国养老机构、专业护工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也可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升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整体水平。

一、美国的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加强社区建设,开展老年社区照顾服务”,是美国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理念。[3]从1772年建立凯斯利养老社区开始,美国成功探索出了一种以居家养老、专业机构护理以及退休社区照料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模式。尽管日益体弱多病的趋势无法逆转,但只要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撑和服务,老年人仍然可以在家安度晚年。1980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麦克·亨特教授提出了自然形成退休社区的概念。1986年,美国第一个正式的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在纽约曼哈顿的宾南社区成立。宾南社区居民大约有6000人,60岁以上的居民占75%以上。房产合作社联合纽约犹太社区联合会以及其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在宾南社区成立一个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以及其他社区服务的委员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宾南社区随后成为自然形成退休社区的典型。

目前,拥有养老服务支持的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已遍布美国25个州,仅在纽约州就有41处依靠州财政或城市财政资金向居民提供各种老年服务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支持的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大多数位于城市,少数位于城郊或乡村;社区通常由单元住宅建筑物或传统民居构成;社区的居民大多为中、低收入者,其文化与语言具有多元化特点;社区由社会服务机构牵头,绝大多数由政府资金支持,少数由私人慈善机构资助。[4]

自然形成退休社区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老年人已有的社会资源,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老年人在养老服务过程中的充分参与,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预防老年人因长期独处罹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动员社会医疗服务资源,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化被动为主动。在美国,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有三类:营利性服务机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和政府公立服务机构。其中,营利性的私人服务机构占66%,非营利性机构占27%,其余7%为政府举办的服务机构。为了鼓励私人机构提供老年居家养护服务,美国官方专门强调,判断“非营利机构或组织”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营利,而在于营利的归属。如果营利属于机构本身,仍然属于非营利机构。[5]

二、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特点

1.将被动的应急需求转变为主动的预防需求

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子女在结婚后选择不与老年人共同居住。大多数社区并不是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所以,开发商并没有将养老设施引入社区,这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自然形成退休社区与医疗机构、商场、教育机构、旅行社等社会资源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将原来的被动的应急需求转换为主动的预防需求,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老年人外出带来的风险,而且可以预防老年人患病,及时帮助老年人就医,降低了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由于突发疾病而遭遇无人及时救助的风险。就此意义而言,自然形成退休社区不仅使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远离费用高昂的养老院,有助于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控制就医成本,而且使得身心健康的老年人能通过参与预防性医疗项目更长久地保持健康。

2.将被动的服务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服务参与者

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充分尊重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选择,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网络,并认可老年人对社区的贡献能力。社区开展的很多活动都由老年人自己策划、组织,如读书协会、语言班、摄影协会及运动协会,同时,也有专业的社工对这些活动提供信息咨询、策划辅导、现场监督及跟踪报道。不同的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具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社工的志愿活动也应有所不同。在活动过程中,老年人可以将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社工,年轻的社工也可以将新鲜事物分享给老年人,让老年人由被动的服务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服务参与者。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而且促进了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老年人的充分参与有效地避免了老年人因退休而产生的心理落差。

3.将整日孤独在家的老年人转变为参与社会交往的老年人

子女长时间无法给予老年人良好的照顾,加之交通不便、行动不便等多种因素,很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偶尔外出购物、就医或者探访亲友,备感孤独在所难免,不少老年人因而罹患精神疾病。研究发现,美国有35%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可诱发功能性障碍的抑郁症。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使老年人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了解不同种族、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增进社区成员间的感情,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对我国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启示

200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1%。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总人口的25%。[6]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人的寿命的延长,而且意味着老年人在八九十岁高龄仍可积极地、相对悠闲地生活,凭借他们的智慧、经验和技能继续造福于家人、朋友和社区。

我国学者高度关注居家养老问题。杨家传认为,居家养老可提高服务效率,增加老年人的福利水平。[7]吴蓓分析研究了上海市老年人长期照料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见解。[8]周燕珉针对我国已建的城市住宅多未考虑老人居住的特殊要求的现状,在分析借鉴国外社区养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适合我国的居家及社区养老的住宅模式。[9]

然而,长期实行的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极大的制约。可以预料,随着中国独生子女一代人的父母大量进入退休阶段,也会出现自然形成的老年人群居社区,应当考虑如何应对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美国的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值得我国认真借鉴。

1.鼓励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养老服务

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参与度较低。为了提升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加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我国应当结合各地不同情况,充分调动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积极性,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养老服务政策,激发养老服务市场的潜能,从而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居家养老社区需要提高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建设,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把发展居家养老事业列为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切实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财政投入。鉴于我国的养老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养老服务又具有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性质,政府不仅应积极鼓励、扶持和推进社会非营利养老机构和组织的发展,而且应给予那些愿意在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投资者适当的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4]62

2.调动老年人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关注老年人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更关注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贡献。我国在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要调动老年人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可以将老年人对社区的贡献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老年人对社区做出的贡献进行量化考核,社区根据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的次数和质量进行积分统计,老年人在接受社区服务时也可以使用自己所获得的积分。社区还可以考虑为自愿参与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建立个人账户,记录他们自愿服务的数量与质量,确保他们在需要时能够享受到质量大致相当的免费养老服务。[4]62

3.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保障服务模式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状态,造成养老服务设施的分布和医疗保障政策的配套不够均衡,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均远远优于西北部欠发达的城市。老年人在退休后大多数愿意选择去东南沿海发达城市接受较好的养老服务,这也导致我国老龄人口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将医疗保障机构引入社区,将社区的医疗保障服务由原有的应急需求模式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的模式,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而且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我国已兴建的许多住宅小区在设计上未考虑老年人的特殊居住需要,在安全性、舒适性及便利性等方面都有欠缺。因此,今后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当以便于居家养老的老人获取护理服务、医疗服务、从事体育锻炼和接受继续教育作为出发点,设计住宅小区、交通基础设施、公园以及其他公共空间,使之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和生理特点。[4]62

4.推动高校与社区共享资源

高校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高校与社区相结合,帮助社区开展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活动,有利于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也有利于密切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高校可以将自己的图书资源、场地资源、设备资源向周边的社区开放,实现高校资源的共享,展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还可以邀请社区的退休干部进课堂,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工作生活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走出迷茫的青春期。*这不仅可以增加某些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而且可以使社区得以分享老年人在毕生劳动生涯中积累起来的技能和经验。例如,为了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创新学生党员的培养模式,一些高校针对学生党员的发展问题,引入离退休党员谈话机制,即高校聘任离退休党员在每一学期对每一位学生党员开展一次谈话教育活动。离退休党员通过与学生党员谈话,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学生党员及时纠正,有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加强学校对于学生党员的管理。学校和周边社区通过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方式,促进了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使老年人获得了成就感。

5.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我国有170多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以及家政服务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些学校经常与周边社区合作,组织学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解决老年人的部分生活问题。比如,开展社区家庭助理活动,聘请有爱心、求知欲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做社区家庭助理,为老年人提供上层次的上门服务。上门服务不仅有家政服务,还有养老保险政策宣讲和法律常识普及。我国很多老年人对外界信息缺乏了解,容易上当受骗。平均每年电信诈骗受骗金额达到100亿元左右,受骗者大多数为老年人。上门服务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可以解决老年人医疗知识欠缺、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更可以预防老年人上当受骗。

[1] 吴晓璐.家庭养老向社区养老过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J].劳动保障世界,2014(8):42-42.

[2] 陈建梅,王红艳.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养老方式分析[J].商业经济,2013(10):32-34.

[3] 张强,张伟琪.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社区养老服务:美国经验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4):122-127.

[4] 侯立平.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模式探析[J].人口学刊,2011(2):58-63.

[5] 吴洪彪.美国和加拿大养老服务业考察报告[J].中国民政,2010(7):23.

[6]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预测[J].科技资讯,2010(10):234.

[7] 杨家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2000(3):46.

[8] 吴蓓.城市社区长期照料体系的现状与问题[J].人口研究,2007(3):67.

[9] 周燕珉.我国城市居家及社区养老居住模式探讨[J].住宅产业,2010,(1):22.

(责任编辑:刘明江)

2016-08-15

曾迎霄(1989-),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管理系助教,硕士。

10.3969/j.issn.2096-2452.2016.05.013

C

A

2096-2452(2016)05-0052-03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