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兵武(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基地实习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研究
庞兵武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公安院校学生在基地实习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符合教育规律,是实习的最终归宿和内在根据,对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职业岗位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大多公安院校在学生实习中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过分突出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学生在实习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严重缺失。分析认为通过提高基地实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的认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环境的营造、指导老师的适当干预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基地实习中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缺失。
关键词:实习基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实习是公安院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学校学习生活走向社会职业岗位的重要承启,是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应用的重要转折点,是从接受学校教育、管理和引导到将来社会工作岗位自我适应的重要关节,其目的是通过业务实践工作的锻炼,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系统综合的实践,从而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公安院校的办学宗旨主要是培养公安后备力量,由于其培养对象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讲公安院校对学生身心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同时也要求学生有更加坚定的政治思想立场和更加充实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当前,学校和教师进行强制性管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管理模式依然在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对教师管理的依赖程度很高。大多公安院校在实习基地对学生的管理也沿用了传统的以教师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这种实习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公安人才培养的需要,因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实习基地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日益显得重要。
本文试图简单分析学生在传统模式下实习基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公安院校大学生实习基地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策略,以改善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为公安院校做好实习基地学生管理提供一定帮助。
与学校管理环境相比,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实习基地的环境要求学生把自身所学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为将来走向职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理应有机结合,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空间。而目前公安院校在学生实习基地的实习指导中过多的主导,学生几乎是完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余地。
(一)实习基地学生的自我教育缺失
广义的自我教育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1]
多数公安院校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中明确自己实习的目的是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因而有热情、有干劲。但是在实习过程中由于较弱的独立能力和依赖习惯削弱了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公安院校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过程所处环境与学校内有很大差异,鉴于这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在学校的各种呵护式的管理模式,当真正要独立面对新的实习环境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不适应,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缺乏主观判断,较差的独立性让他们无法了解自我教育需求,思想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进行有效地自我教育。学校和教师过多的引导、教育和强制性管理使得学生们产生极大的依赖心理,往往造成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而自我教育要求客体能够依据社会要求制定教育目标和内容,独立的思想意识使受教育客体产生自我教育需求,而在学校环境长期的依赖性使他们在面对新实习环境的时候无法产生自我教育需求并通过自我教育实现教育目标,久而久之将会失去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寄希望于毫不费力就能在实习中有所收获的人来说,现实与期望的差距往往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失落。成功的期望与不成比例的认知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造成这些实习生在自我教育中的挫败感。
(二)实习基地学生的自我管理缺失
自我管理是指一个人主动调控和管理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自我控制。自我作为心理活动的主体,一个人需要进行自我意识、自我控制与自我调适,自我作为管理行为的客体,一个人需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与自我反馈。[2]
公安院校学生在学校接受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各方面都有明确的管理标准,生活和学习上受到队长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但实习生进入实习基地从事实践工作时,实习基地往往根据工作需要把他们安排到到不同岗位,相对于学校的班级集体模式显得比较分散,同时实习基地也往往视他们为“非正式的外来人员”,对他们不加以严格管理,管理上存在空挡,导致在学校一直被严格警务化管理的学生思想松懈。虽然实习生大多已经是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他们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加之习惯于学校保姆式的管理等原因导致他们在实习中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而实习基地的实习过程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不能有效地投入到实习中去,处理不好实习中的各种问题,无法合理有效地分配自己的时间。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归因于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不足够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依赖教师的权威和硬性管理制度,以服从、遵守教育为主,重视统一的管理方式,不重视启发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忽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三)实习基地学生的自我服务缺失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为了是这些想法能够实现,通过自我的一些思考和设计,捕获相关的重要信息,通过这些来服务自我想法的实现,即为自我服务。
公安院校学生在基地实习中,应具备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在实习基地实习和在学校正常的学习活动有了很大差异,要求学生要独立地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实践检验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更加贴近于实际工作的现状要求学生要摆脱在学校那种保姆式的管理,学会自己为自己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而当前大多实习基地仍然采用对学生过多提供服务的现象,基本上没有脱离在学校环境中的老传统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比例被压缩到尽可能低,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正常的实践技能提高,也对学生将来能否以合格甚至优秀的面貌从事职业造成很大不便。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实习基地每个人都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样的个性化的设计安排,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以完全遵照执行的模式。如何在实习过程中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有效地收获更多,首先就是根据自身需要获取充分的信息,对自己的实习规划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是学生自我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实习过程中各种事务的完成和解决,也不能完全依赖实习指导老师的细致安排,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工作任务的完成、业务能力的完善等方面的内容,也要通过自我服务来解决。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他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3]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他的观点阐释了教师“教”的最终结果是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从而达到离开学校以后仍可以独立地终身学习,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服务。公安院校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活动正是学生通过几年学习以后,走向工作岗位以前的真实性体验,是从学生变身为社会工作人员的最后磨砺和检验,从此以后将个人独立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在实习基地学会并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将是这些学生们将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是公安院校基地实习的最终归宿
公安院校旨在培养公安后备人才,通过基地实习可以转换理论知识和技能到现实的工作实践,通过严格的基地实习以后,学生就要走向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基地实习是把学校培养的“半成品”转化为“成品”的熔炉,离开实习基地以后,这些学生将变身为公安战线上合格的一员。而一名合格的公安工作人员是应该具备相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的。从这个角度看,通过实习基地的实习,为学生创造环境,引导学生不断地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使受教育者的自我需要与实际工作需要不断趋于一致,这一过程无可否认是公安院校基地实习的最终归宿。
(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是公安院校基地实习的内在根据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公安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落实,不能仅仅通过教育者的外在传递来完成,还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我的接受与内化,也就是说,真正要达到教育效果和培养目标,必须做到学校教育的外因作用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内因的统一。与外在学校教育相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显然是内因,是取得最终培养效果的重要根据。公安院校实习基地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实习学生提供了一个“升华”的有利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学生更加真切地接触现实,真正地转化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自己学到的各专项技能,最终通过基地实习,达到理论、技能和现实的完美结合,即一名合格的公安职业人员。把所学转变为所用是实习根本目的所在,只有同学们在实习中树立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正确态度,把对自己的教育、管理、服务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真正把自己塑造成合格甚至优秀的毕业生。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学生归根到底是自己教育自己,在他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别的任何地方发生着长期地决定他的行为的各种影响的决战。”基地实习中实习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对其今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良好条件,接受各方面的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确定自己的方向,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因此,公安院校要适应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优越条件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充分发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建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理念。
(一)提高基地实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的认识
基地实习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的发挥是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内涵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公安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公安人才培养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走向自主、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公安院校应充分认识在基地实习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发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发挥作为基地实习的重要环节,以此提升学实习工作的质量。指导老师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主角”,把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的发挥贯穿到整个基地实习工作中去。同时也要鼓励基地实习的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提高对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的认识,自觉地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发挥中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二)明确并突出学生基地实习的主体地位
目前公安院校在基地实习管理中,过多依靠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缺少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这种做法束缚了实习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基地实习模式往往制定各种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各种实习管理机构对学生采取硬性的制度化管理,学生在实习中充当完全被动的受教育者角色。这种制度化约束式的实习管理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这种传统的实习管理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也不利于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因此,公安院校在学生实习环节要更新观念,改变学生在基地实习中接受命令式服从的做法,确立学生在基地实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需求,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潜能。
(三)注重对实习基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环境的营造
传统制度化强制性的实习管理模式弊端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其压制性效应正逐渐衰退,学生在实习中自我意识的培养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在实习基地建立学生自主的管理模式并营造宽松的实习环境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势在必行。指导老师应该在学生实习中树立起一种精神和权威的榜样,在实习基地营造“慎独”与“自省”的作风环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依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这两方面之间相辅相成,有其相互渗透又互相影响的地方,加之从众的心理在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创造出一个正确的舆论环境,才能通过一股无形的引导力制约个别实习生的不良倾向。实习基地的理想效果则是通过环境的营造达到不教而教,不导而导,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的。
(四)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适当干预与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
提倡学生在基地实习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并不是否认指导老师的作用,更不能理解为指导老师可以放手不管任其自然,恰恰相反,指导老师在基地实习中要发挥引领、导向作用。在实习中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学生相对于老师来说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经验的积累和蕴藏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在实习中自主性的发挥,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更科学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实践中高屋建瓴的指导。
公安院校学生在实习基地中的实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是学生从学校学习生活走向社会职业岗位的重要承启。实习基地的实习活动正是学生通过几年学习以后,从学生变身为社会工作人员的最后磨砺和检验,随后将独立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在实习基地学会并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是这些学生们面对未来的必备素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是公安院校基地实习的最终归宿和内在根据,因此,加强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基地实习中有其必要性。大多公安院校在实习基地对学生的管理沿用了传统的以教师管理为主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导致学生在其中充当被管理者的被动角色。学生对教师管理依赖性过强,造成学生在实习基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严重缺失,这种实习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公安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提高基地实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的认识,明确并突出学生基地实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实习基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环境的营造,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适当干预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目前实习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缺失,从而提高基地实习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李家龙.对自我管理要素体系及其实现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9:4.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
[4]郭海龙.自我管理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机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
[5]童明国.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几点作法[J].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3).
[6]郭海龙.国内自我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出路探讨[J].重庆社会科学,2005,(1).
[7]王鲁军.领导者的必备素质:自我管理[J].党建与人才,2001,(12).
[8]李永壮,赵涛.基于个体的优势管理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
[9]崔文子,杨俊福.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3).
[编辑:李永新]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405(2016)01-0078-04
作者简介:庞兵武(1985-),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铁道警察学院警察体育与战术教研部助教,主要从事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