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远,方 楠
(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浙江宁波315100; 2.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200050)
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
吴 远1,方 楠2
(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浙江宁波315100; 2.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200050)
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主旋律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开展的基于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需要构建并完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施实体制公司、虚拟学院、模拟公司等全真化实践教学模式,拓宽多元化创业实践载体,旨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切实提升高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 新型现代服务业; 创业型人才培养; 实践探索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李克强总理于2016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其迅速发展需要大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操作技术的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如何全面提高面向现代服业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今后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加强现代服务业亟需人才培养,加快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把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今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目标。2015年6月,教育部推动组建了“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这些举措将高职教育推向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前沿。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内容。现代服务业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产业,其繁荣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它所具有的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非资本密集型特点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对实现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化,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高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应用技术技能的高层次创业型人才是新常态下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1]。
基于现代服务业的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应该充分结合区域定位、地域经济特征、市场需求和地域人文特色资源,紧跟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新引擎。就创业实践而言,高职院校可以从创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载体等多维度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完善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三位一体”创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高职院校要加强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与现代服务业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建立一套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制。
现代服务业专业设置和课程必须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作出适当调整。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要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以学分制为导向,构建广谱式、专业式、融入式“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全体与个体、分层次与分阶段、通识性与专业性的现代服务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2]。加强对新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采取将专业课、创业课程及一些基础课程混合融入的“专业+创业”方式[3],把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职新型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在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4]与新型现代服务业专业教育相结合,开发建设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按照通识类创业教育课程、专业类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创业教育课程来设置课程,形成学科课程、训练课程、实践(战)课程相结合,采用虚与实结合的创业课程和创业项目孵化的指导,构建并完善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
(二)实施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全真化实践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课程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深层次紧密型校企合作的全真化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将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创业教育教学场所放到创业“模拟公司”、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平台乃至企业现场,努力实现创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创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新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与产业对接,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全真化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是学校通过“产学研”职教联盟、创业教育联盟等深层次紧密型政校企地合作方式,成立校内创业实体制公司、虚拟学院和创业“模拟公司[1]”,由校内专任创业老师和企业导师带领有意向自主创业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指导、训练实战化的教学模式。
1.实体制公司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创业联盟和“产学研”职教联盟等校企深度合作方式,成立学校独资或学校与企业合资的实体制公司,积极探索“工作室制”、“公司制”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校中企”合作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职创业指导、训练实战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性创业实践平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类专业“工作室”育人模式,校内外导师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工作室,采取师徒制方式,指导学生创业;应用外语类专业依托宁波美最时城市学院分公司,利用速卖通、淘宝等在线交易平台,实施外贸销售业务的实际操作;商贸类专业依托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把学校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作为天猫“双十一”活动的战场,与宁波罗蒙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形成了浙江省同类高校中独有的“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教学做”一体的全真化实践教学模式。
2.虚拟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依托“产学研”职教联盟,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创造性地成立了政行企校共建共管的非营利、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以培养适应新型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高端技能人才为目的的虚拟产业特色学院。“虚拟学院”坚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实践教育为重点,融“学习性”于“工作性”之中[5],将新型现代服务业专业课教学、创业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进行融合与渗透,通过教学情境企业化、师生身份社会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途径实践化、教学成果商品化、考核形式多样化等途径进行实践教学模式[6],在教学方式上,综合运用教学做合一法、理实一体化法、竞赛引领法、模拟实战法、项目教学法等,努力构建“创业理论教育+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实战演练+创业成果展示”的“四位一体”的新型现代服务业创业教育模式。
3.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
为全面提高学生创业实战能力,在创业实践教学中引进创业“模拟公司”实训项目,并整合相关资源,逐步形成以“模拟公司”为实践教学技术平台,构建“意识、基础、实训、实践”于一体的创业培养。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通过创业模拟公司化运作的全程模拟实训,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拟定创业计划书、创办企业、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降低成本等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增加对创业的直观感受,熟悉创业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创业导师现场传授学生在模拟创业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技巧,努力提高学生创业实战能力。
(三)拓宽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践载体
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依托校企合作、产学研联盟和创业联盟等创业实践载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高职学生提供积累创业经验和提升创业实践能力的创业实践平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宁波市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全方位积极拓宽多元化创业实践载体,不断提升创业实践成效。
1.加强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深化职业教育的“宁波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模拟公司制校内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和校外创业孵化平台结合的“三轮式驱动”模式,构建“三轮式”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创业教育实践“三课堂”高效联动和“三实践”的高效互促,以“三轮”为依托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和创业实践活动。
2.建立现代服务业创业服务中心
专门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为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指导服务,采取校内专职创业老师每日做诊和定期邀请宁波创业联盟的创业导师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的市场调研与设计、指导和扶植、对接与孵化、资金支持与融资等个性化的“一对一”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4],极大提高创业服务能力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3.成立现代服务业创业先锋团
创业先锋团采取“教、学、训、赛、践”为一体的实践管理模式,指导创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维拓展训练、团队合作训练、商业创意训练和创业计划大赛,让创业学生充分掌握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创业知识与技能,以“就业、创业、发展”为核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生注册的“萌校”微信公众平台是宁波市首个O2O校园微生活服务平台,“萌校”微营销创业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移动商务技能大赛一等奖。2014年,学生荣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2项。
4.搭建现代服务业创业孵化平台
创业孵化平台是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为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开发与孵化的实践平台。学校依托宁波创业联盟这一个国内首家城市创业联盟提供的各类创业园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客咖啡及创业公寓等创业孵化平台,积累实现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创业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U创空间”(U创蕴含着“有你创”到“由你创”再到“优创”的三个阶梯式的进程)是学校基于现代服务业的公司类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包括教学实践、项目管理、服务孵化等三大功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切创业实践和创业活动。创业实践者以创业团队方式经营,在“U创空间”打造集客(JOCO)大学生创业平台。该平台分线上和线下两类,线上平台为“创业.创青春”创业信息资源平台,线下平台为JOCO(集客)创业互动平台。[7]
5.打造现代服务业创业网络平台
以现代服务业创业项目为基础,积极开展学校与地方的合作项目,建设宁波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学校充分利用宁波互联网众创园的创业网络平台,有效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创业资源,及时发布创业政策,开展网络创业培训与全方位指导,进行创业交流与分享,满足学生的多种创业需求,提升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的基于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有其现实针对性和时代紧迫性。高职院校需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完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施实体制公司、虚拟学院、模拟公司等全真化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拓宽多元化创业实践载体,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切实提升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高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吴远.基于现代服务业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2):92-94.
[2] 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3.
[3] 段海峰.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20-21.
[4]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EB/OL].(2015-10-21)[2016-05-09]http://w w 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7/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
[5] 刘海远,韩晓玲.跨学科视角下“融入式”高职创业教育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5(5):63-65.
[6] 付培凯.基于“教学工厂”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6):32-34.
[7] 宁波教科网.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U创空间”建成开园[EB/OL].(2015-9-22)[2016-05-09]http://cjcx.nbedu.net.cn/.
G717.38
A
1671-4733(2016)03-0050-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3.013
2016-05-09
2015年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面向新型现代服务业的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G15-GJ01);2015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5 A026);2016年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三螺旋理论协同创新的宁波高职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 YGH111)
吴远(1969-),女,安徽淮南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和创业教育,电话:13567436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