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企业家园文化的培育

2016-03-15 15:43:18王永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家园升级培育

王永田

(淮南矿业集团老矿区事务管理处, 安徽淮南232053)

转型升级企业家园文化的培育

王永田

(淮南矿业集团老矿区事务管理处, 安徽淮南232053)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许多企业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企业中充分培育家园文化,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培育家园文化有利于增强转型升级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创新力和发展软实力,转型升级企业家园文化培育的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强企业家园文化的系统性建设,提高职工家园文化意识。

转型升级; 家园文化; 培育; 思路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传统优势行业、企业,如加工制造业、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转型升级成为我国优势传统行业、企业继续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成为我国许多企业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断定,早转型升级少困难、晚转型升级多困难、不转型升级最困难甚至于只有死路一条。企业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有资金技术困难、体制机制障碍,也有思想观念障碍等等。在企业中充分培育家园文化,构筑“具有类家庭性的行为方式、共同信仰和价值理念”[1],对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凝心聚力、共同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园文化的内涵

对于家园文化的内涵,目前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界定。对企业来说,家园文化首先是一种责任文化,体现着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双向而非单向的责任;其次,家园文化是一种亲情文化,体现着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间的非血缘亲情关系;最后,家园文化也是一种和谐文化,体现着企业各部门、各员工和谐相处的局面。所谓家园文化,可以定义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建立起一种企业帮助员工、员工依托企业的良好氛围”[2],经过企业和职工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共同责任、情亲、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追求,体现了企业与职工之间深厚的感情,反映了职工视企为家、爱企如爱家的精神境界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文化。家园文化既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既实现企业与职工的良性互动,又实现企业帮职工,职工服务企良好氛围的形成。

二、转型升级企业家园文化培育的意义

企业转型升级是指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宏观政策要求,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原动力,对原有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管理方式、运作模式、技术水平等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吴家曦、李华燊认为,转型表现为转行和转轨,升级指“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位置的提升”[3]。转型和升级是相互统一的整体,转型是升级的基础,没有有效的转型,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升级;升级促进转型,只有不断升级创新,才能确保顺利实现转型。

(一)培育家园文化有利于增强转型升级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容易使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收入稳定、自我发展空间等方面产生忧虑,思想呈现多元化、焦虑感增加。因此,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稳定职工思想,实现和谐发展成为转型升级企业首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强调“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家”的观念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中,将家庭视为“工作、生活的中心和精神的依托”[4]。现代社会,以家为依托和归属的家园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人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融入到某一组织或团体中,从中获得家的存在感。因此,在转型升级企业中培育家园文化,以家园文化强调职工与职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有利于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整体组织观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共同应对各种挑战,顺利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二)培育家园文化有利于提高转型升级企业的创新力

企业转型升级归根到底就是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是一个由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3]。虽然资金、生产资料等都是企业发展缺一不可的基本要素,但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性要素,而技术创新和升级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事实上,许多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往往创新动力不足,表现在引不进、留不住优秀创新型人才,缺乏自己的科研团队。转型升级企业的根本任务在于重新确定企业发展的动力源,重新建立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这个动力源是人不是物。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指出,像个“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培育家园文化,为企业成员营造一个类似于家的温馨的工作环境,发挥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作用,增强职工的安全感,进而支持、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创新力。

(三)培育家园文化有利于发展转型升级企业的软实力

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除了需要提升设备性能和技术水平等硬实力外,还需要大力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等软实力。在当今,软实力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园文化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家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忠”、“孝”、“信”、“义”等理念开展家教,能使人“日徒善远罪”,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样,在企业中营造的家园文化,通过类似于“家教”的方式加强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必然能实现对内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其忠诚于企业,对外提升企业诚信,使其树立良好的形象的效果,这无形的软实力能保障企业转型升级顺利完成。企业管理是将企业中人与物、人与人有机地结合,发挥其最大效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念的核心。将家园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让员工认为自己不是单纯的一个被管理者,而是一个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的主体,把企业看做自己,并以为企业工作和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方向;把企业遇到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把企业遇到的坎坷视为自己人生坎坷。这样,企业就有了转型升级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转型升级企业家园文化培育的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家园文化的核心、内核,在整个家园文化中居于支配地位。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过去以家长制为主要特征的家庭模式日益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化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关系,每一个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尊重。类似于家庭会议、民主协商等形式在家庭决策中得到人们的尊崇和推广。企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其成员也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有着相互的责任和亲情诉求,唯一不同的是由非血亲人群组成。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职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让每一位职工有机会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

一是提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提高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效益下滑、职工福利减少等问题。当物质利益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时,企业可以更多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常性地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和需求,构筑一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氛围,建立非血缘的亲情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正向的、积极的情感,从而发挥他们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二是创新激励机制体制,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转型升级企业更要注重薪酬分配、工作奖惩等激励机制体制的建设,使员工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的奋斗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让以企为家,为企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员工能得到合理的收入和发展空间,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增强员工在企业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比如株洲石油公司实施后备站长培养机制,为畅通员工晋升渠道提供制度保障,是员工感到有“家”的关怀[5];三是坚持员工共享转型升级成果。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和主力军,要坚持转型升级依靠员工、转型升级为了员工、转型升级成果由员工共享。

(二)加强家园文化的系统性建设

家园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文化,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要素组成的。家园文化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其内涵的建设。企业如果只注重家园文化的形式建设,如提几个口号、张贴几个标语、出几本手册,这对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创新力不会起到根本性的推进作用,对员工的功能性激励、导向、约束等也不会得到强化,必须加强家园文化建设。

第一,家园文化是一种心理文化。企业要把对内满足员工的需要和对外满足用户(消费者)的需要作为其内在追求。要在企业营造家园的氛围,是职工认识到既然是一家人,就要干一家人的事,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对企业负责,忠诚于企业,积极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出力;第二,家园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家园文化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把职工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姐妹,给职工带来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尤其是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对经济困难,也要坚持维护企业职工利益的宗旨不能变,该解决的要解决,能够做的要尽量去做,要做到有福共享、有难共当,同甘苦、共患难;第三,家园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行为准则、考核标准、工作规范等,都应该融入家园文化的内容,体现家园文化的要求。比如对于高危行业企业,就应该将“生命至上”作为家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有关制度和措施加强安全工作建设,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三)提高职工家园文化意识

家园文化作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就要让职工意识到家园文化队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在思想观念上接受并认同企业家园文化要求,提高家园文化意识。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更需要有一支具有奉献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感的队伍;要有一支把企业当成家,自觉成为企业家园文化的学习者、宣传者和践行者的队伍。家园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企业员工对家园文化的认识和形成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浅到深、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的过程。家园文化意识体现在视企为家、视同事为亲人、视公家事为当家事,体现对企业的责任、担当和对同事的亲情。因此,一方面,要强化家园文化入脑。要通过讲座、学习会、讨论会、宣传栏等对家园文化的重要性、要求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员工以企为家、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和意识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强化家园文化入行。家园文化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成为职工自觉的行为。对于严格遵守和践行企业家园文化的职工,要抓住典型大力进行宣传。相反,对于那些家园文化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要进行批评教育。要将家园文化的履行情况作为职工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并作为重要依据纳入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体系,发挥家园文化在奖惩方面的导向和规约作用。

四、结语

家园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的重要竞争因素。家园文化通过其价值导向、责任约束、精神激励等方式,为加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效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凝聚力、创新力和软实力,促进企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诚然,家园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方面需要企业长期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还需要企业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强企业家园文化的系统性建设,不断提高职工家园文化意识,激发职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唯有如此,转型升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 周浩杰.打造企业家园文化初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52-53.

[2] 王剑,严骥.家文化视角下的企业员工自我激励[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32-34.

[3] 吴家曦,李华燊.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9(8):1-5,9.

[4] 顾晨.中国企业“家文化”创建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5):56-57.

[5] 王毅.“家文化”推助企业发展[J].中外企业文化,2016(2):59.

F272-05

A

1671-4733(2016)03-0036-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3.009

2016-05-24

王永田(1968-),男,安徽太和人,助理政工师,从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电话:13866644335。

猜你喜欢
家园升级培育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园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4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回暖与升级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绿家园
星火(2017年2期)2017-03-07 04:11:01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