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视阈下高职英语微课程设计

2016-03-15 15:06刘常兴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微课高职

刘常兴

自主学习视阈下高职英语微课程设计

刘常兴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中牟451450)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能满足学习者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等特点在教育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高职英语微课设计应该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支持下,从学生自主学习视角出发,在教学内容选择与模块化设计上下功夫,构建适应性强、模块程与度高、能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微课。

自主学习;微课程;英语微课设计

自2011年胡铁生在国内首次提出“微课”概念以来,作为一种新型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微课就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1]。此后,微课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各大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着力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在逐渐探索将这一新的教育资源运用到教学改革实践中去。高职英语教师有必要把握信息时代的特质,依托微课程来激励高职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效率和学习质量。

1 自主学习理论

伴随认知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而产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学家开始倡导以培养学习者的责任心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即培养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概念由此而来。最早将“自主学习”引入外语教学领域的学者是Holec,他(1981)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能力”[2]。D.Little(1991)将自主学习定义为“进行客观的、批判性反思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3]。在理论上,自主学习“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4]在实践上,它主张有目的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独创性地学习、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5]

2 高职英语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社会需要具备语言输出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沟通交流问题。高职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相对较弱,这与传统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上的欠缺有一定关系。因此,应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而作为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移动设备成长的“数字土著”一代,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仅仅依赖书本文字的学习,而更加偏爱超链接、富媒体、人机交互技术等为其提供的学习环境[6]。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学习需求,但是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授课时间有限。虽然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足,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指导。“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7]。“微课”具有简单高效、随时随地想学就学以及生动有趣等特性,把微课设计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 高职英语微课设计

英语微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英语教学或者英语学习资源,从本质上说,它更是一种教学模式,具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服务功能,可以称之为小型化课程。

3.1高职英语微课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以开发高质量学习资源为目标。首先,高职英语微课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8]。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十分自信。英语微课设计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内容过于简单,学生难以产生成就感,因而产生不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内容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应针对学生学习需求设置少而精的学习内容,聚焦问题,突出主题,强调解决现实问题。课程进展过程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能从深入学习中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

2)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在学习效果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微课学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15分钟之内。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进行知识点分割,将知识体系划分为小粒度、自包含的组块[9]。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往往是因为学习过程中难以取得成功,取而代之的是连续的挫败感,然后就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因此,将较大较难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便于完成的简单目标,让学生在一次次获得成功之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较为持久的学习热情。比如信函写作,可以将知识体系化分为信函写作背景知识、信函写作基本格式和信函写作基本句型等几部分。针对每一部分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微课,使英语信函写作符合学生英语写作基础,降低学习难度,并设置适当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习得的知识,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微课设计要符合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的要求,提供开放式内容。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更是知识的共建者和贡献者,因此应允许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允许学生对微课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半开放式的资源结构形式能集群体智慧促进高职英语微课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提高其资源建设质量。为了能让英语学习服务于未来学生的就业,必须征询学生意见,把英语学习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3)高职英语微课还应该适应不同情境、不同设备的特征,具备多元格式特征[8]。微课内容要支持不同的学习形式,不仅可以以课件的角色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支持学习者线上线下包括移动学习的需要。因此,微课不仅要适合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行学习,还应适应手机、学习机等终端设备。同时,其教学内容应尽量呈现多样化与个性化,以满足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肢体语言这一节微课,可以设计多种情境和问答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化差异。

3.2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首先,微课设计要支持学习内容的传递。微课程主要用于学生自学,因此,英语微课内容的设计要有完整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清晰的层次性,与此同时,还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实操性,以保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而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微课要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和学习流程。微课设计应从单一的内容设计扩展到与学习有关的各方面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也要结合学习过程的设计,要按照学习逻辑,遵从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活动步骤,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衔接。以身体语言微课设计为例,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基础知识,还要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比如:什么是肢体语言?同样的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同的肢体语言可以表达同样的意义吗?让学习者逐步熟悉身体语言的概念、文化特征,并结合微课实例和自身实际主动探究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再次,微课设计要实现学习者与微课的双向互动。微课应该在如何学习、积极参与、提供实时反馈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选择[8]。英语微课程也不例外,与内容相对应的学习活动都应该包含在内,如针对信函写作的微课,可以设计以下活动:让学生进行在线讨论,提问疑问并及时答疑;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写作成果并写出学习反思;还可适当设计练习测试供学生练习写作基础知识;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等。

3.3设计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体系

丰富多样且满足需求的高质量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及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是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三大外部因素[8]。微型课程应该满足移动学习需要,因此除了提供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外,微课程还应包括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不仅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首先,要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作为一种系统化、专题化、半开放式的微型课程,英语微课的学习效果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来评定,而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就学习过程而言,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信息处理速度以及学习的方式;就学习结果而言,针对某一阶段或者某一知识点进行考核,发现学生微课学习的效果或进步,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综合评价。其次,要实现英语微课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结合起来,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中,将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和汇总,供学习者参考。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利于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此外还能提高师生的参与热情。同伴互评、对微课进行修改和完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还可加快知识更新,完善充实内容并促进知识框架的构建。最后,将英语微课评价和课程整体评价融为一体。教师是根据整体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设计的,微课程看似零散,呈现碎片化特征,但是不应忽视课程之间学习和评价的连贯性。在英语微课评价方案中,系统课程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都应占一定的分数比例,分值的设置可根据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难易程度、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以及前后知识体系的联系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为了给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评定提供参考,教师应在微课评价环节对所有学生每个知识点或者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评和测定,并记入学生个人学习档案。[10]

4 高职英语微课设计面临的挑战

微课设计是英语微课开发的关键环节,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个性学习程度大大增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并通过恰当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首先,微课设计不仅要打破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而且要对内容进行细化处理,因此教师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重新建构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其次,微课程要求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借助趣味十足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点讲清楚,还要将其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设计技能,还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再次,为了使微课程评价更加客观,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进度,及时提供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就对教师的教学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有效把握微课设计的每一环节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最后,要打破原有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新建构、设计制作微课,与学生随时互动并及时给出反馈信息,教师需要付出大量时间、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和耐心,没有长期奉献教育事业的决心,是很难长久坚持下去的。

5 结语

虽然高职英语教学有多种形式,学生学习方式也有很多种选择,但是微课因其短小精悍而更具魅力,更因其快捷、直接、有效等优势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语言的学习重在输出,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微课开发设计、实施利用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只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还是应该勇敢地尝试将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方式融入到教学中去。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2]Holec,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D.Little.Learner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1991:47.

[4]臧严.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科学教育论坛,2006(1):134.

[5]杨芸.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理论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6(7):96-97.

[6]顾小青,林仕丽,汪月.理解与应对:千禧年学习者的数字土著特征及其学习技术吁求[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23-29.

[7]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8]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2):100-110.

[9]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0-104.

[10]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29-131.

Englishm icro course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under the perspectiveof autonom ic learning

LIU Chang-xing
(Henan VocationalCollegeofAgriculture,Zhongmou,Henan,China451450)

Micro course hasbeen accepted widely in the educational filed because it's terse and forcefuland canmeet the demands of autonomic learning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The Englishmicro course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supported by the autonomic learning theory and paymore attention on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and modular design to build a coursewhich has strongadaptabilityand highmodularity to satisfy thediversified need of thestudents.

autonom ic learning;m icro course;Englishmicro course design

10.3969/j.issn.2095-7661.2016.02.035】

H319

A

2095-7661(2016)02-0112-03

2016-01-11

刘常兴(1981-),男,河南林州人,硕士,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者微课高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