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实录与思考

2016-03-15 13:41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时长江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玩味黄鹂杜甫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时长江

《蜀相》教学设计、实录与思考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时长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运用诵读法体会诗意;2.通过改诗法玩味诗意;3.体会杜甫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2.初步感知:通过诵读品评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思想感情。3.玩味诗意:运用增删改字对原诗进行再创作。4.难点探讨:“英雄泪”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课堂小结:呼唤古典情怀,不做时代小丑。

·课堂实录

师:老师今年39岁,略显沧桑。(笑声。)怪就怪这艰难的岁月!一千多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也经历了艰难的岁月,他格外瘦削,他就是诗圣杜甫。他瘦,却瘦得有风骨,有精神!(板书《蜀相》。)老师检查一下学案的完成情况,请用一个词或词组来说明,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生:杜甫是一位心怀天下的诗人。

…………

师:老师很欣慰,没有一位同学说“他是一位很忙的诗人”,这充分说明了同学们具有良好的人文情怀!(生笑。)通过预习,大家能够初步体会诗歌的内容。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诵读品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中国古典名曲“阳关三叠”。(配乐介绍:阳关三叠,源自唐·王维《渭城曲》,根据古琴曲改编。乐曲情意真切,婉转沉郁。)下面,在音乐的伴奏下我们共同走进诗歌《蜀相》。(生齐读,后师范读。)

师:初读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很凄凉。

师: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生:这首诗写杜甫来到武侯祠堂,想起了当年叱咤风云的诸葛亮,再想到衰老的唐王朝,比较感伤。

师:很好。这首诗咏史怀古,睹物思人,蕴含着深沉的感慨。而这感慨之中还含有丰富的内容。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环节:玩味诗意。玩味诗意的方式有很多种,今天,我们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变换诗歌的“言”,改一下七言律诗《蜀相》……中国古诗始于“二言”,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诗。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是班固的《咏史》。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五言诗的一般特点是:节奏明快,音节灵活,有音乐美,如李白的《关山月》。我们先来欣赏同学们的创作吧!

生:祠堂何处寻?锦官柏森森。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三顾天下计,两朝老臣心。未捷身先死,英雄泪满襟。

…………

师:大家很有创造性!到底留哪些词更好,还需要我们仔细斟酌。金圣叹曾腰斩《水浒传》,今天,老师要腰斩《蜀相》,大家看看好不好?

蜀相

祠堂何处寻?城外柏森森。

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

频烦天下计,开济老臣心。

未捷身先死,英雄泪满襟。

师:怎么样?(生笑。)

生:我认为第一句还可以,但第二句不行,把“映阶”和“隔叶”都去掉了就没有意境了。(掌声。)

…………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看来,经典就是经典。下面我们进一步挑战六言诗。《诗经》中已有六言散句,但六言诗成熟在建安时期,如曹植的《亲薄命》。我们先欣赏一下王维的六言经典《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师:六言诗有什么特点?

生:六言诗两个字一个节拍,节奏感比较强,而且比较舒缓。

师:感受力不错。下面,我们就尝试着将《蜀相》变为六言诗!(给学生3分钟时间讨论。)

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森森。

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两朝开济老臣。

出师未捷先死,英雄泪下沾襟。

师:这位同学非常大胆,颈联中竟然把“心”去掉了!(生笑。)她改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首联中的“寻”字不应该去掉。“寻”是寻找的意思,也就说明杜甫是怀着追寻的心情去寻觅丞相祠堂的。同样,“柏森森”的“柏”代表着高洁,也不能去掉。

师:的确如此。“寻”字在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中也有。一个“寻”字能表达出茫然寻找的意味。

生:我认为第二联中的两个字“自”和“空”去掉也不行,因为这两个字最能表现出一种凄凉的心境。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没有这两个字,这一联写的景物就显得特别美好,是“乐景”。而杜甫的心境是凄凉的。

师:分析得很好。若没有这两个字,我们就容易想起“间关莺语花底滑”“两个黄鹂鸣翠柳”那样的意境。这两个字的出现,让“乐景”之中现出哀情啊!

生:我还认为颈联中的“心”不能去掉。“老臣”表现的就是年迈,表示岁月的流逝,而“老臣心”则表现的是赤胆忠心!(掌声。)

师:那该怎么改呢?

生:我认为不如写成“三顾频繁大计,两朝开济臣心。”(有反对声。)

…………

师:有想法,我们群策群力,呈现了这首《六言蜀相》。

蜀相

祠堂何处找寻?城外松柏森森。

映阶碧草空绿,隔叶黄鹂低吟。

三顾频烦大计,两朝开济臣心。

出师未捷身死,英雄泪下满襟。

师:改得怎么样?(生笑。)是啊,不管怎么改,都不能取尽原诗的妙处。我们在推敲诗意之时不难体味到诗人的辛酸、无奈以及内心深沉的郁愤。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品味诗意,请听古诗吟唱。吟,是中国古诗特有的一种诵读方式,讲究“无腔无调,随意而出”,意在通过吟诗,心中复现情景,领会诗情。而吟唱需要音乐的配合,借助音乐更准确地把握诗意,表现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当代著名学者、辽南吟诵传承人张本义先生的《蜀相》。(欣赏吟唱,师生静听。)

师:听着张先生的吟唱,我们的心弦是否再次被轻轻触碰?唐代政治家王叔文,在革新遭到挫败时,就曾反复吟诵此诗,为之流涕不已;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时,就是“诵此二语”“三呼渡河”而卒的。是什么打动了他们?

生:是诗歌中的诸葛亮形象打动了他们。诸葛亮雄才大略,又遇到了明君,但也有终生遗憾,这使有抱负的人深感叹息。

…………

师:很有道理。正是因为诗句蕴含着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才引起了后代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我们来看下面一段话。(幻灯片展示: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琦君《泪珠与珍珠》)

师:好一个“眼泪不为一己而流”!在路途艰难的背景下,杜甫一如古代失意文人那样,遭受了仕途、生活等多重压力。在仕途失意之时,他没有落泪;在贫病交加之时,他没有落泪;在衣食无着漂泊西南之时,他仍旧没有落泪。但,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当江山残破国势倾颓之时,他想起了诸葛丞相,“长使英雄泪满襟”!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在诗歌的平平仄仄的背后,是一颗博大悲悯的赤子之心。最后,请允许我用一首小诗,向我们的伟大诗人致敬。

追怀杜甫

少有凌绝志,万卷吟成诗。奈何严风里,行迈一何迟。

登高终寂寞,放歌能几时?斯心长浩浩,千载有人知!

·思考

当下,“核心素养”成为最新的教改热词,然而,这个内涵难以界定的词语很容易成为摆设。我认为,“核心素养”其核心旨意在于它代表了未来需要的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大胆求新,才能在新时代引领教改潮流。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认为是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其核心应该是对语言的感悟,有了感悟,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更能由浅而深,体会语言背后深邃的文学文化蕴涵。因此,此课上,我作出了如下探索:

1.以兴趣为引导,引导学生推敲古诗词语言

当我说要改诗的时候,学生跃跃欲试,那是融合了他们的理解、思考甚至个性的尝试。课上完了,但学生的热情没有消退,而且有的学生认为,古诗吟唱很有意思。除此之外,对经典的玩味更激发了学生的反思和创新意识,群体参与修改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意识。

2.由浅入深,追求合理的课堂生成

课前所发学案里有背景知识和作者介绍,还有对于诗歌的评论。学案上的小问题个性化地概括了诗人及诗歌内容。课堂上由对诗人的印象,到阅读感悟,都是为玩味诗意做铺垫,而玩味诗意不能停留于语言的推敲,要为体会诗歌深层情感做铺垫。在听《蜀相》吟唱之时,没有一点笑声,就说明前面的铺垫是成功的。

3.将“听说读写”融合,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在“听”上,有音乐与吟唱,有师生的诵读;在“说”上,有师生互动交流,有生生互动讨论;在“读”上,有齐读、范读、品读;在“写”上,有学案的概括训练,有课堂的改写玩味。“听说读写”完全可以融合。这样的课堂既可以尊重学生个性,又能张扬学生共性,也能实现师生共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反思本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无论是教学,还是高考,都应追求二者的结合。如此,才算抓住了根本。

编辑/ 李莉

E- mail:lili79928@163.com

猜你喜欢
玩味黄鹂杜甫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春天的小精灵
两只黄鹂
问黄鹂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玩味之秋
玩味唇情
玩味绘像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