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100048)
关于李大钊赤色工运理论的追溯与总结
王永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李大钊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传播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苏俄为榜样的中国赤色工运的倡导者与引路人。本文对李大钊为赤色工运在中国的初步发展与开启、及在工运实践探索与认知积累下形成的工运理论与方略作了简略的追溯与总结。
[关键词]李大钊;赤色工运理论;工会
十月革命胜利的炮声与苏俄社会主义工人国家的创立,震撼了世界,也鼓舞与呼唤着由于辛亥革命受挫而陷入极其苦闷、困惑中的中华爱国知识精英。回顾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受挫,以往学习西方之梦显然破灭,而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无疑为锐意拯救中国危亡与民族振兴的知识精英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恰在此时,李大钊率先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与时代的呼唤,脱颖而出、一马当先地为十月革命鼓与呼,宣传马列主义、苏俄社会主义,求索中国革命的走向与新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李大钊于1918年7月1日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阐明了法俄两次革命的本质区别。他认为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是社会的革命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在揭示十月革命本质与特点之后,他又预见其对中国的激励与启示。他指出,处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对此“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的曙光”,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在讴歌十月革命伟大胜利的同时,他又告诉中国人民,苏俄的这次革命是一个新纪元的诞生,“其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从今而后,“到处所见的必然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都是Bolshevism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此时的中国工会运动,刚刚萌发和起步,于辛亥革命至世界一次大战期间,就惨遭袁世凯的绞杀和北洋政府的镇压,处于低沉无望的困境,正是十月革命的鼓舞、李大钊式的宣传为中国工会运动复苏、转变和赤色工会的崛起,提供了思想的旗帜,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十月革命爆发至五四运动前后,是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开拓赤色工运、创建共产党的发动期。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筹建共产党之前,首先应发动和组织工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送到工人之中,因此李大钊就开始提倡“劳知一气”,促进先进的、已经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精英去关注工运、调查工人,积极推动赤色工运的开拓与赤色工会的创建。李大钊在1910年8月接见北京、天津进步青年创建革命团体的茶话会上,就明确指出:“各团体要有一个正确的主义,主义不明,对内既不足以齐一,对外尤不足以与其他组织进行联合行动。”这个正确的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1920年12月底,李大钊提出“劳工阶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为核心组织,为横的组织,以对抗富权阶级”,“把所有一切的土地、田园、工厂、机器、物料,通通取回在我们手里”,从中可知社会主义与列宁苏俄式的工会,乃是开拓中国新工运所应走的道路、创建工人团体的目标。
在确定了旗帜、道路与创建赤色工会的目标之后,李大钊同志立即开始了新工会的创建活动。首先,他认为开展调查、开办刊物、组织演讲、尤其兴办职工学校,应是宣传、组织和唤醒工人的前哨与先导。1920年五一劳动节时,他撰文指出:中国的劳工同胞们,应该把今年的劳动节作一个觉醒的日期。为此,他呼吁、号召知识分子不要光是空喊“劳工神圣”的口号,而是要实际地做到到“劳工”中去。在他的号召与领导下,从1919年底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两年中,就先后有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共产党员与青年团员,到全国各地深入到工人中去。通过办刊物、学校,创建了一批又一批赤色工会,从而使中国工会由自发开始转向自觉阶段,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北方,1920年12月,李大钊派邓中夏、张太雷、张国焘等人,到长辛店通过演讲、宣传、教育、鼓动“苦难深重”的工人,建立工人自己的组织,物色与培养工运骨干与工会领袖。1921年5月1日,李大钊一面亲自组织在北京庆祝五一的活动;另一方面又策划、指导刚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党组织到长辛店,召开了规模空前的活动帮助工人庆祝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自天津、保定等地的代表约有1000多人,并在大会人员热烈的欢呼中宣告长辛店工人俱乐部的成立(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真正的产业工会)。从此该工会就成为京汉铁路工运风暴的起点和源头。而北方各地的工人也都纷至沓来到此参观、学习,当时被誉为“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这期间,李大钊还先后派张太雷去天津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体,深入工人调查,并出版一种小型日刊《劳刊》,以唤醒、教育工人;派罗章龙到唐山,高君宇到山西。他还亲自到郑州去工人学校调查并发表演说,多次去津唐巡视与指导。除此以外,李大钊又与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联系,指示他们开展工运,发动工人和组建工会。从1920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和陈独秀分别在北南创党,组织和领导了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苏俄革命工会为榜样、具有中国特色的赤色工会。据历史资料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最著名的工会,在李大钊领导下的北方,主要有以史文彬为主任的长辛店工人俱乐部;王尽美、王荷波领导下组建的济南津浦铁路工人俱乐部;天津铁路机务段由邓培、王麟书领导职工组建的铁路工会等。在南方,陈独秀也先后创建了上海机器工会、烟草工会,以及以王荷波为会长的中华(铁路工人)工会。与此同时或稍后,在两湖有共产党领导组建的粤汉工人俱乐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创建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京汉武昌段铁路工会和广州为数可观的共产党领导组建的革命工会,等等。这一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式工会,都与李大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说明他是赤色工会的旗手、赤色工会的开拓者。
李大钊作为赤色工运的开拓者与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其最初讴歌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图应该有两个。首先,是为了寻找指导中国革命的旗帜,从十月革命胜利和俄国社会主义国家创立中,他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后来指出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因此,他在十月革命后,极力搜集材料,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学习和攻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并在不久写出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他正由信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变为信仰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从此,他找到了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在了解和宣传俄国革命经验时,李大钊已经有了求索的结论,这就是走十月革命的路。他认为“此次革命比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要有意义得多。因俄日在俄共主张上,还有精神照顾到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而中国革命的前途,要采取西方的策略时,则最好去学习俄国共产党”,那就是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之路。第二,是为了寻找建党的基础,唤醒和教育工人由自发转向自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在上海的迅猛崛起与新觉醒,其态度之坚决、步伐之一致、威力之非凡,更坚定了他在中国创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式的工人政党之信心与决心。
当李大钊认识到在中国创建工人政党,不仅可能,而且十分必要与紧迫之后,就加快为创建党寻找阶级基础与依靠,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于是他在五四运动至筹建中国共产党期间,就开始迅速、周密部署,以北大红楼筹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共北京共产党组织等团体为中心,以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为典范,并积极与已去南方的陈独秀联手,大力推动工人运动的开展,使之不断高涨,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创立不久的具有全国规模的工运高潮。李大钊正是通过以上工运实践的探索与认知积累,才形成他的工运理论与方略。其内涵、要点与特色归纳如下。
第一,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实行党的领导。他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先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社会改造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从事工人运动,经对工人现状与历史的考察,撰写《共产党宣言》,他们“大声疾呼,檄号举世的劳工阶级,促他们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让工人知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做不到的。”列宁更是反复强调唤醒工人觉醒和奋起投身革命,一定要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阶级斗争的学说。李大钊认为,赤色工运的开拓与新工会的创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与俄国的经验,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为此,他一方面派遣他的得意门生,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会成员与共产党员,如: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到铁矿山创建赤色工会;另一方面,又鼓励尚未从事工人运动的党员投身工运。他指出“我们做党的工作是为了革命,搞劳动组合也是为了革命”。
第二,确立工会宗旨。李大钊从一开始指导创建工会组织,就指明其宗旨是为了革命、信仰和实行社会主义,就是他所指出的,“劳工阶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对抗富有阶级、资本阶级”,用这种“横的组织”来打破所谓“纵的组织”——几千年来“上下阶级竖立”,人民被“束缚、践踏、屈抑、凌虐”的社会组织。
第三,是为了维权。工会是工人之会,从其在欧洲产生,就是为整合内部团结、向资本家开展斗争、争取工资、工时、劳动保护等经济权益。面对当时生活尚不如骡马、工作在炭坑、人像群鬼、劳动场所如地狱的中国工人的悲惨处境,李大钊一再强调新建工会一定要维护职工的权益,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主持北方党委领导下的长辛店大罢工、开滦五矿同盟罢工等,都把工人的切身权益作为工会开展斗争的突破口与首要目标、工会奋斗的根本宗旨与紧迫任务。
第四,关于创建工会的组织原则与作用,工会的教育与机制运作等,他也多有创见。例如,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在长辛店创立的铁路工会,就是本着产业组合,上有工人代表会,下有十人团,实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建会原则。1922年5月在广州,由李大钊最信任的学生邓中夏策划主持召开的首次劳动大会,制定组织原则、决议、规定:“我们组织工会应当以产业组合的原则”,“凡是能采用产业组合的,都一律采用产业组合法去组织工会”,不能者,“不妨用职业组合”。此外,李大钊在创建工会时尤为重视工会的教育作用,提倡工会创办刊物、成立学校、举行演讲等,以培训工人的文化与政治素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则是他重视宣传教育的铭言。
综上所述可知,李大钊为中国赤色工运的开拓者与赤色工会的创建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运理论与方略,促使中国早期自发工人运动转向自觉。
[编辑:金世育]
[中图分类号]D4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53(2016)03-0040-03
[收稿日期]2016-03-06
[作者简介]王永玺(1937-),男,河南商丘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工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