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中华路小学 梁 勃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项综合的专业活动,其中既有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有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潜在引导。有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往往有学生课堂开小差儿,心不在焉,甚至是对老师有对立、抵触情绪。究其原因是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扮演者说教者的角色,对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解,因而常常教育不到点子上,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提醒我们要学会运用爱的表达艺术。特别是针对学困生、纪律差的学生,尤其要恰当到位的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最大程度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呢?
学生总是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内心充满了仰视的感觉,故而与老师交往显得胆怯。因此教师应放下生冷的架子,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用一颗友善的心与孩子交流,谈心。从目光、心理、语言等方面使师生交往平等消除学生畏惧感、紧张感。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新时期师生关系要由教育、服从关系转换为民主、平等的朋友式关系。通过调查多数学生都希望老师能成为自己的好朋友,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姐姐”。作为教师也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们说话、交流,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怀的丝丝温暖,以真心去与学生沟通,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学生。
谈话是师生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不能只一味的教训和“语重心长”啰里啰嗦,更不能声色俱厉,高声呵斥。而要以一个开导者,引路者的身份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注意对方的感情。教师语言要亲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到语言幽默,情切心诚,切不可使谈话充满火药味和教训的感觉。
在师生情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巧用肢体语言,使学生们消除戒心,或疑惧心理,特别是对那些“问题学生”,千万不能“另眼看待”,而应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爱,每一句温暖的话语、鼓励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都足以让小学生在心中铭记感念,长久回味,从而使教师的关爱化作他们的学习动力,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教师将各种期待有意识的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便会在这种期待中努力超越自己,把教师的期待内化,最终达到与教师期待的一致。
如对一位足球特长但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的学生,老师对他提出了阶段性的期望:看到你在足球场上矫健的身姿,我为班里有你这样的运动健将而自豪。一想到你对待学习的态度,难免又增添了几分担心,将来你能成为既有体育特长,又有文化素养的新型人才吗?一定能!因为家长、老师和同学都在期盼着,相信你不会让我们失望。
记住学生和其相关的信息,并在交往中表现出来。
在一次家长会中,有家长提出孩子每晚回家练一个小时的钢琴,能否少做或不做美术作业。对此,在教学工作中,对他们应采取“特区”政策,鼓励老师结合学生所长在不同的课堂上给予展示的机会。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生活技巧,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丰富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性养生的再现。它的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祛除学习的疲劳,引起学习的兴趣,强化知识记忆。教学中多运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往往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如果能让幽默走进课堂,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碰撞智慧火花,提高课堂效率。
俗话说:“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长,更何况人呢?”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肯定存在上、中、下。从心理上讲,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同学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教师要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特征,善于发现其长处,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真诚地给以表扬,让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从而迸发出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大多数的教师总喜欢听话的孩子、成绩好的学生,于是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偏爱。作为老师应全面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用平等、宽容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发展的机会,不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待稍差的学生,更要多鼓励,多谈心、多引导、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宽容学生的过错,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上告”家长或交给班主任,而应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做到细心开导,耐心教育,给他们一个改正的机会。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要多包涵学生的缺点、不足,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沟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只有做到相互理解,师生凝聚力才会更强,师生关系才会更密切。
常言说“数其十过,不如赞其一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是对一个人最好的奖赏,最大的激励。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学生努力的过程,而对结果不做统一要求,教师应睁大眼睛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学生的优点,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激励学生,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必然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一定会感到充满了自信。学生做得好时,我们很容易露出赞赏的语言、微笑,而在学生做得不尽人意时,赏识似乎变得缺乏。
总之,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没有了爱,就没有了教育。列·尼·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他能把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应倾心竭力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我们用爱心培育心灵,让我们平凡的师爱发挥非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