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2016-03-15 11:29张慧芳
关键词:皖北价值观核心

张 如,张慧芳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236800)



依托地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张如,张慧芳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方向已经明确,贵在有效的路径。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的优秀精华,寻求地域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总结、提炼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因素,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机制使之服务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关键词:地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凝练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1]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了主题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

当前,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方向已经明确,贵在有效的路径。“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的共识,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核心价值观本身是否符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是否植根于传统文化,是否体现民族特性;二是核心价值观本身是否科学先进,是否顺应了世界潮流,是否反映了本民族的前进方向。如果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核心价值观就能转化成社会的共识,成为凝聚民心、引领社会进步的力量。”[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地域特色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高校都处于特定的文化区域中,包含着特定的地域文化。在建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这些特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总结、提炼其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将其融合于教学和学生实践当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4]依托地域文化,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机制使之服务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一、地域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文化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吸收中国几千年传统文明成果和其他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所形成的社会共识和理念。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特点,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优秀的地域文化体现出来,是人们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精神纽带。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找出二者的契合点,培养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这既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地域特色文化教育,也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对地域特色文化的认识。“把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充满时代气息,实现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继承、创新、发展和升华。”[3]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

一种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依靠教育者单纯通过理论说教就能完成的强制过程,需要受教者能动的参与,情感的融入,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传统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地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一定地域的具体表现,是千百年来特定地域生态、民俗、传统和习惯的集中表现,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生命力。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采用鲜活新颖的形式,依托地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大学生情感上更易接受,思想上更易产生认同感,从而增强理论的信服力,更增强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

(三)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

“高校承担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又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意识最活跃的地方,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4]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传统民族精神弱化和功利主义。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国内市场经济的影响,也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使他们难以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优秀地域文化引导大学生思想建设,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发掘地域文化资源,寻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体现地域特性。皖北属淮河平原,地处中原以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其典型的代表有“大禹治水”文化、道家文化和曹魏文化等。灿烂的文化内在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思想。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发掘地域文化资源,寻求二者的契合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皖北地域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理念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时代课题,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概念。皖北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和谐”思想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道家的和谐思想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身心和谐等方面,与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

天人和谐思想是道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5]道家强调崇尚自然,这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启示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道家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关于人际交往的思想,主张“容人”,宽以待人。“善者我善之,不善者我亦善之,德善”(《老子·第61章》)。“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庄子·庚桑楚》)。道家希望通过相互谦让和真诚交往来实现人际和谐的目的。借鉴道家人际交往的理念,积极应对竞争激烈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道家思想包含着身心和谐的理念。老子强调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之本。“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第46章》)。道家思想启示我们要树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生价值取向,为漂泊的心态寻找一种精神的归宿。

(二)皖北地域文化中蕴含的“平等”理念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平等是人的最基本权利,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准则。“向往平等,天经地义;追求平等,人性所至。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平等在推动社会变革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6]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向着不平等社会制度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平等呐喊,表明了农民阶级追求平等的美好愿望。陈胜、吴广起义的发生地大泽乡在皖北的宿州市,至今还遗存有大泽乡起义的遗址“涉故台”。此后发生在皖北的农民起义还有西汉赤眉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捻军起义。这些农民起义的价值理念和行动纲领都是追求平等。为了纪念陈胜、吴广起义,2014年安徽省民政厅下发名为《关于同意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镇更名为大泽乡镇的批复》,正式恢复大泽乡地名。同时皖北还保存了张乐行故居等一批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素材。

(三)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思想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发展、和谐富裕的精神力量,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皖北地域文化包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古有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三国时期的曹操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而深沉的家国之忧,其思想中蕴集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他的思想直接影响和造就了曹氏家族的文化传承,曹丕和曹植的思想中包含着济苍生、拯社稷的强烈家国情怀。抗日战争时期,皖北是新四军深入敌后浴血奋战的地方。彭雪枫将军率领新四军第四师开辟和巩固了豫皖苏及淮北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第四师的组建和壮大,为平原游击战争的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周元将军抗击日军,以四十四之英年殉国,为国人敬仰。这里也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皖北大地至今仍完好保存着一大批爱国主义的历史古迹和革命旧址,如曹操运兵道、涡阳新四军四师指挥部旧址、濉溪临涣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这些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四)地域文化中蕴含的“诚信”理念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无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还是社会层面的基本社会属性,或是个人层面的基本价值追求,其立足点都是诚信。皖北人民的诚信意识源远流长。亳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巷钱庄就是诚信经营的历史见证。亳州是中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神医华佗的故里,被称为“中华药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为保证市场中药材的质量,亳州从打造“诚信药都”入手,组织万名药商举行诚信签名活动,评选“诚信经营之星”,对药商进行诚信教育,发扬了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正是由于数代人诚信经营,才为亳州赢得“中华药都”这一盛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诚信现状不容乐观,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问题。诚信缺失不仅表现在商业领域、生产领域,也出现在教育学术领域,高校已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多发地、重灾区,严重影响了学术诚信,更影响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利用地方文化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

(五)地域文化中蕴含的“敬业”和“友善”理念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皖北地方文化蕴含“敬业”和“友善”的理念。古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足迹遍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的神医华佗。今天,在各条战线涌现出了许多劳动模范。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财富。从古至今的皖北人民心存善良,与人为善,为培育大学生友善的品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弘扬地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推动地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意见》指出,“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平台,也是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高校可以将地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融入教学,如可以举办“地域文化大讲坛”、“地域文化沙龙”,邀请专家到校讲学;开设关于地域文化的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在相关专业开设相应的地域文化课程。精心选择教学手段和讲授方式,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形象生动、可亲可感的媒介中,使大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之下,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校园文化彰显浓厚的地方特色。从学校的校徽、校歌、校训,到校园的整体布局、景观设计,处处都可以展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品质。如亳州师专校徽主体元素之一“亳”为亳字之篆体,彰显出亳文化的悠久历史。校歌张扬了曹魏文化的进取精神。文化浮雕镌刻着华佗、曹操的人生传奇,展现着“华佗五禽戏”的奥妙。孟二冬是宿州学院走出的学子,他的为人、为学、为文、为师,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胡锦涛总书记称赞他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宿州学院兴建了孟二冬纪念馆和孟二冬铜像,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就是参观孟二冬纪念馆,学习、弘扬和传承了孟二冬精神。皖北一些高校成立了一批地域文化研究机构,如淮北师范大学成立了皖北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蚌埠学院成立了淮河文化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学院成立了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亳州师专成立了亳文化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传承了地域文化,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受到校园环境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

实践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尤为重要,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平台,对增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意义重大。实践基地形式多样,可以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也可以是公司企业。而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皖北大地至今仍完好保存的革命旧址有:涡阳新四军四师指挥部旧址、濉溪临涣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蚌埠孙家圩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皖北也遗留了一批宝贵的历史古迹:曹操运兵道、大泽乡起义遗址、楚汉相争时期的垓下古战场和淝水之战古战场。这些实践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窗口,大学生通过参观可以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自觉践行之。

(四)借助地域历史民俗文化传统,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

《意见》指出“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1]我国优秀历史民俗传统的节日都已经确定为法定节日,让人们充分体会节日的真正内涵。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皖北民俗具有丰富的生活底蕴、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以服饰、剪纸、泥塑、年画、编织、扎画、玩具、布艺、文艺演出、诗歌等为载体。皖北民俗的典型代表有:武术如华佗的“五禽戏”;文艺演出活动如“小车子旱船”、“高跷”等;地方戏如“二夹弦”、“亳州梆剧”等。民俗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观念、信仰、理想与智慧。深入挖掘地域民俗文化资源,借助这些优秀民俗文化,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注:本文系安徽省2014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2014A319)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3]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03-05.

[4]吴云峰,张德学.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以黄山市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的考察[J].黄山学院学报,2014,(4).

[5]唐突生.老子哲学与人生智慧[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77,130.

[6]包心鉴.平等的核心价值意蕴[N].光明日报,2013-04-27,(11).

猜你喜欢
皖北价值观核心
摄影·美好安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