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传播平台及全国中华文化学院综合研究

2016-03-15 07:01范前锋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学院文化

范前锋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5)



中华文化的传播平台及全国中华文化学院综合研究

范前锋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15)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华文化学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华文化学院作为传播中华文明的四大平台之一,是中华文化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及统战职能,是开展港澳台及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战略平台,特别是在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学院是开展跨文化国际交流合作的一个新的战略抓手。

中华文化传播平台;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纽带,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的方针,获得了广泛认同。他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两创”作为新形势下指导文化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正引领中华文化走向新的辉煌。在新的形势下,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华文化学院,必须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以文化统战为手段,以文化人,以文化暖心,以“大团结大联合”为目标,积极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不断发展和壮大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新贡献。

一、四大平台: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体系

目前,传播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有四大平台,或称四条主渠道(四支主要力量):

(一)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中国向世界各国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已由“国家汉办”在全球的135个国家建立了500余所孔子学院,学员总数达190万人。孔子学院的总部设在北京,于2007年4月成立,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女士任理事会主席,由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女士任理事会总干事。孔子学院制定有《孔子学院章程》,总部还办有院刊——《孔子学院》(多语种期刊)。目前孔子学院比较有影响的知名品牌项目有:全球“汉语水平考试”(HSKK)、“汉语桥”中文比赛及“汉语桥”夏令营、《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英期间,出席了英国孔子学院的年会开幕式,并指出:“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我国元首首次在国际场合表达了中国政府支持孔子学院的立场,也对孔子学院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给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推广本国文化的文化交流机构。如,德国的歌德学院,总部设在慕尼黑,创办于1951年。旗下知名品牌项目有德福考试。目前在北京、上海、重庆、南京等城市都设有德国歌德学院。再如,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语言学院,还有法国文化中心、英国文化协会(知名品牌为全球英语水平“雅思”考试)。另外,还有美国的各大学联合汉语中心(ACC)及专门针对亚洲国家而设立的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等等。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本国传统及现代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及文化软实力,积极争取本国的国际话语权。

(二)国学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由文、史、哲、艺诸学科融通的“国学”热潮逐渐兴起。国内各知名大学纷纷设立国学院。目前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都设有国学院。如,武汉大学国学院成立于2010年6月,院长由该校哲学学院的院长兼任(目前国学是挂靠在哲学的一级学科)。武汉大学整合了全校文史哲艺四门相关学科,具有从国学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一整套培训教育体系,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完整国学培训教育体系的几所大学之一,也是首个开设国学博士点的高校。该校国学院硕、博士的研究方向有五个: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及佛道学研究。

(三)中华文化学院

中华文化学院于1997年正式挂牌成立,是文化建设的“国家队”,是中央唯一以中华文化命名的最高级别的教育学院,是一所由中央统战部领导,以中华文化为纽带,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开展以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的研学、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鲜明统战特色的教育学院。同时,也是对内开展经济、社会、文化实用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现任院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女士。院内设中华文化教研部和培训部两个部门,目前正在筹组成立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工作上与中央统战部港澳台局(三局)联系密切。

(四)文化书院

其中首屈一指的是北京的中国文化书院。该书院成立于1984年10月,是由冯友兰、张岱年、汤一介、季羡林等老一辈文化名人共同发起的一家民间文化学术交流及研究机构。创院院长是汤一介,名誉院长是冯友兰,梁漱溟曾任第一届院务委员会主席。另外,还有中国“四大书院”:岳麓书院(湖南岳麓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嵩阳书院(河南嵩山)、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全国其他比较著名的书院还有:筼筜书院、问津书院、广雅书院、翰儒书院、东林书院、格致书院、逸夫书院等,这些文化书院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除了上述四大平台外,还有孔子国学院、中国孔子基金会、台湾的孔孟学会等文化机构。

中华文化就像一条流动不居、不断向前的河流,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在全国几十家书院中,就中国传统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展开过大讨论,目前仍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主张:是往回走还是往前走,是复古还是复兴。一种观点将传统文化视为救世治弊的唯一良方,对孔子、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主张一切效仿古人,按古人的行为方式行事;一种观点是将其统统斥为封建腐朽思想,加以痛斥、污化,数典忘祖甚至丑化祖宗,主张“文化西化”(欧化、美化)及“哈日”、“哈韩”。这两种立场及态度,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实际上,任何传统文化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当时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都会存在过时的、腐朽的、糟粕性的东西,我们不能盲从地照单全收。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世界上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古圣先贤,莫不是采取引以为豪、倍加珍惜的态度。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创”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方针,无疑为中华文化向何处去和中西文化互鉴指明了方向,是解决这种文化论争的一方清醒剂。

二、中华文化学院的总体情况

(一)中华文化学院总体情况

可以说,文化性、统战性是中华文化学院的最鲜明的两大特色,两者合起来就是“文化统战”。文化统战与统战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统战文化”,就是将统战工作上升到形而上的价值层面,其核心理念有三:“同、善、和”。目前,中华文化学院的品牌项目主要有:针对香港人士的国情研修班、台湾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中华文化系列讲座及香港国民教育系列讲座等。其中,香港国民教育系列讲座是经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中联办同意,以民间形式在香港举办,对香港市民进行国情国策宣讲的系列讲座,有助于推动香港市民认知国情、加深对祖国及民族的认同,已逐渐成为香港地区开展国情教育的一个文化品牌。中华文化学院迄今共主办了11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最近的一次于2015年6月在青海省中华文化学院召开。另外,中华文化学院还与香港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联合成立了“新鸿基地产郭氏英语培训中心”,举办了多期“公务员英语培训班”,还在江西中华文化学院设立培训点。

由于中华文化学院的平台和层次较高,所以所邀讲座或演讲的嘉宾都是社会名流或名家大师级的人物。如,在中华文化系列讲座中邀请了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传播中心于丹教授讲授《论语》,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讲授“固本开新:中华文化的当代传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央视CCTV-10“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孟宪实教授主讲“贞观之治”等。还曾邀请了台湾中台禅寺的惟觉长老、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来院演讲。总之,所请都是一些大咖大佬、名师大家,反响很好。

(二)各省市中华文化学院总体情况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华文化学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学院在社院工作中处在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是社院工作体系中的一块短板,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中华文化的教育、传播领域还有很多未曾开发的处女地,完全可以趟出一条新路子。目前各地中华文化学院的办学模式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有的还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如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就办得有声有色、别具一格。该院党组书记周和平非常重视、主抓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他创办了全国中华文化学院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院刊——《雅集》,并出任杂志的主编;他还组织成立了江苏省书画家联谊会,团结了一批省内外文化界的名流。还有云南中华文化学院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展人文交流合作,现已举办了60期近千人参加的泰国人学汉语培训班;上海中华文化学院已举办十余期“宗教文化与和谐社会”专题的双月讲座,也非常注意海派文化研究;天津中华文化学院主要是依托印尼(中国)天津商会开展双边交流活动;安徽中华文化学院与安徽大学的徽学研究中心合作,展开徽州文化及徽商的研究及宣传工作;厦门中华文化学院于今年3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是目前全国最年轻的中华文化学院,其特色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及对台文化交流重镇。其他的,如广东中华文化学院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影响较大;福建中华文化学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颇有研究;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对宗教文化研究颇有心得;江西中华文化学院着重研究赣鄱文化,举办“江西中华文化人物评选颁奖”活动;黑龙江中华文化学院着重研究龙江文化;吉林中华文化学院发挥省内延边州朝鲜族的语言相同优势,开展对韩国的文化交流;湖南中华文化学院着重研究湖湘文化,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蜚声中外;山西中华文化学院着重三晋文化及晋商研究;青岛和大连的中华文化学院因地缘关系,着重开展与韩国的文化交流;湖北中华文化学院的特色是延聘了两名分别来自港区、澳区的湖北省政协常委担任名誉院长。今年,湖北省中华文化学院又独创了“二人谈”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形式,在全国系统是一个教学创新亮点;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发挥中央统战部设在该院的“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两党关系”研究中心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台研究,成果显著;等等,都各有特色,不一而足,此不赘述。

三、对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初步思考

现在有的省市中华文化学院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文化统战的作用,工作上缺少平台和抓手,方法不多,确实有负于文化学院建院之初的顶层设计。笔者遍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2015年5月18日由中央颁发、9月22日面向社会发布全文)及《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由中央统战部2003年11月27日颁行)两个文件,文中都没有涉及到中华文化学院的内容,只字未提“中华文化学院”这几个字。在这两个关涉社院发展的重要文件中居然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到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学院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是始料未及的。笔者原本只想找点政策依据和文件规定,用以指导地方中华文化学院的实际工作,结果没想到落了空。可见在怎样看待中华文化学院及如何发挥中华文化学院的文化统战功能、如何办好中华文化学院,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并未形成共识。期待在中华文化学院成立20周年的时候,能有指导全国各地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新政新规出台。所以,目前各地的中华文化学院都是处在探索各自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并无共同的办学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和复制。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本人提出办好中华文化学院的四点建议:

(一)文化学院办学应遵循“四个点”的指导思想,强调社会功能

“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统一战线,这是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出发点;进行文化统战,开展港澳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文化交流合作,这是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立足点;搭建文化工作的载体,打造文化统战活动的平台,这是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切入点;发挥各地自身优势,研究本埠地域特色文化,这是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基本点。”另外,中华文化学院要始终牢记政治使命,光明正大走正途,突出文化特色,以文化人,文化暖心。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打着文化和公益培训的幌子赚钱盈利,走低俗、荒唐的旁门左道,甚至搞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要始终把政治使命和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各省市中华文化学院应立足本埠地域文化特点开展文化研究

特色就是优势。没有特色,就不会有自身优势可言。目前,各地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千篇一律往台湾跑、接待几个香港的访团,而在突出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上功夫下得不够,研究不深,交流不细。深究之,问题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即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存在重复投入、同质化、低端化、脱离地区实际等问题,而忽视了需求端的主体性,忽视了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对象、教育对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结果造成教育效果的弱化、淡化。所以,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也存在“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即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及供给环境等,实现供给的多元主体共治、整合上下、内外资源,在比较、对比中找准不同文明差异的坐标,实现精准供给及优化人文环境,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从而切实收到文化统战及文化教育的效果。拿武汉中华文化学院来说,就可结合湖北武汉的地域文化,开展三国文化(关公文化)、炎帝神龙寻根文化、屈原端午文化、武当山文化、孝文化、宋玉文化、“九头鸟”文化、知音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汉口码头文化、武昌首义文化、武汉抗战文化及荆楚文化(总称)等的研究和宣传,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突出湖北武汉地域文化的自身特点。

(三)涉台研究及涉港研究应是中华文化学院都要开展的“公共课题”,“一带一路”战略则是现阶段要重点加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两岸三地)的最大公约数”。结合两岸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落实党中央关于“依法推进两岸统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深化涉台研究。目前,岛内“台独”氛围一步步加重,“台独”言行不断露头,像要走向“断崖式变化”,两岸关系开始步入不确定期(即“台独”回潮)。未来两岸关系毫无疑问会出现降格、停滞乃至倒退,和平发展会遭遇巨大阻力,不排除最终“两岸和平之舟彻底倾覆”,不得不动用《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势力予以致命打击。此时就越发需要开展涉台研究,为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不断注入新鲜内容,为对台及海外统战工作提供资政参考,为祖国和平统一提供理论依据。“一带一路”战略受到57个国家的响应,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千载难逢的合作共赢的发展机遇,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即使在相对不利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也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获得了相应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华文化学院也要善于借大势,在“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开展对外跨文化交流,美美共处,各美其美。

(四)地方中华文化学院要密切与地方党委统战部联络处及台办交流处、新闻处(宣传处)的工作联系

一些交流性的、联络性的、接待性的、事务性的文化交流及统战工作,必须要依托各地统战部门的联络处及台办交流处、新闻处(宣传处),这样才能克服单打独斗,单兵突击,新起炉灶,从而达到工作上的互利多赢,事半功倍,少走弯路,节约成本。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中华文化学院(北京)的领导,加强与兄弟的全国各省市中华文化学院的工作交流与沟通,学习互鉴,通报情况,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许烨)

范前锋,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副调研员,副研究员。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4.019

G123

A

1009-2293(2016)04-0072-04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学院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谁远谁近?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