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刚
(天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公安局长,本院1980级校友)
从公安民警素质要求回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
李培刚
(天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公安局长,本院1980级校友)
近年来,一大批“80后”“90后”公安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县市公安队伍,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经过实践的磨砺,成为公安事业的生力军,有的已被选拔到了基层领导岗位。作为早期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和职业警察,笔者时刻关注、关心这批年轻民警的成长与发展。在此,笔者将通过透视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改革和创新公安院校教育工作提出粗浅建议。
(一)不缺学历缺阅历
眼下的年轻民警是“高学历”的代名词,但他们直接从校园步入警营,实践经验匮乏,实战技能欠缺,理论与实践出现对接断点,遇到一些重大的突发警情常常束手无策、惊慌失措,往往只会做“请示”“报告”的“传声筒”。阅历经历的缺失是“硬伤”。他们亟需基层一线的锻炼和急难险重事件的历练,亟需实现学历、知识优势向能力、经验转化。
(二)不缺思想缺感情
年轻民警大多理论水平较高,有思想有见地。问题是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背靠“大树”长大,不善与人交往,且长时间“宅”在“象牙塔”,长期“躲”于网络世界,群众意识淡薄,“警民鱼水情”淡漠。对群众感情的缺损影响到警民关系,局限了年轻民警说话办事的立场、方法和态度,即使走近群众却走不进群众,面对面却很难心贴心。
(三)不缺干劲缺韧劲
年轻民警大都有激情、有干劲,且性格单纯,好胜心强,不服输,不甘落后。但是,优越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脆弱,一旦碰到困难、遭受挫折、面对矛盾,或受到委屈、遭遇不公、陷入困境,则很容易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这样的民警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脆弱,很难做到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缺乏应有的执着与坚持。
(四)不缺知识缺文化
年轻民警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心态浮躁的社会,虽然知识面广、知识量丰富、知识层次高,但是知识碎片化、心态功利化问题突出,缺少文化修养、文化素养和文化涵养。须知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知识是学来的,文化是修来的、悟来的,需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故而必须摒弃急功近利、囫囵吞枣,在比较、研究的状态下读书学习,丰富学识,增强见识。
(五)不缺活力缺定力
年轻民警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勇于创新的群体,但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社会阴暗面的侵蚀,往往找不准“对比点”、选不准“参照系”、守不住金钟罩”,容易被干扰、受影响、遭裹挟,分不清是非,放不下名利,经不住诱惑,止不住欲望;容易发生理想信念的动摇,价值观的偏移,内心定力的疲软。
(六)不缺情感缺情怀
年轻民警个人情感丰富,并且个性特征比较明显、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感觉上他们总少了一些警察情怀,想事情办事情以个人为中心,首先考虑的是小家”而不是“大家”,缺乏大局意识、宗旨意识。由此折射出来的是人生站位不高、思想立意不深,责任感、使命感的淡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精神的缺失。
(一)积累“三知”,开阔胸襟视野
一是要知“情”。要了解世情国情。任何时期的社会治安均会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影响。只有把公安工作置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复杂剧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考量、把握,才能弄清问题根源,厘清脉络,有的放矢。譬如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等“三大陷阱”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面临的严峻挑战,将会很长时期影响我们的政治、经济、治安稳定。要了解市情民情。知晓掌握一地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知识,有助于全面了解情况,正确分析存在的问题,快速融入新环境,便于针对地域特点来开展工作。要了解敌情警情。要深刻认识对敌斗争形势、维稳形势、治安形势,包括暴恐、邪教等敌对势力活动情况,治安、刑事类警情占比情况等,做好总体评估,明确工作方向和着力重点。
二是要知“理”。要精法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善于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要通情理,知“人情冷暖”,懂“人情世故”,善解人意,处处以情待人,事事以情感人;要明道理,明白事物的一般规律,明辨是非,善断对错;要懂心理,能够洞悉工作对象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态度、语言、动作等行为有效应对。
三是要知“书”。要广读通识书。公安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研读哲学,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史通识、天文地理,追求“大学问”,练就“大视野”。要精读专业书。人民警察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对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要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掌握,除了整体把握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历史现状外,还要对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跟踪了解。要深读法律书。公安工作的实质是法律应用,主要是刑事司法、行政执法。大量的基层工作是调纠解纷、信访维稳,故而在在学好刑法、行政法的同时,还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学习民商法等相关法律,提升法律综合素养,植厚用法能力。
(二)提升“三质”,夯实事业根基
一是要提升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公安工作任务繁重,加之当前警力严重不足,经常熬夜加班、长期超负荷运转是常态,必须自觉加强体育锻炼,练就强健的体魄。二是要提升警事素质。在执法要求日益严格、规范的环境下,擒拿格斗、查缉战术、武器警械使用、团队处置行动等警事技能不熟练、不精湛,就无法保证招之能战、战之能胜。三是要提升心理素质。公安民警24小时备勤,承担着高应急、高对抗、高危险性工作,时刻处于临战状态,随时要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方能应对得了、处置得好。
(三)完成“三转”,自觉转型
一是要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要深入体会学校与社会的差别,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全面查找思想、态度、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不足,积极改变、完善自我,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二是要做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要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谋求新的突破,进而通过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迅速转化。三是要做好从学员到警员的转换。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于责任。要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自觉肩负起人民警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只有把责任立在了心中、担当扛在了肩上,才能从本质上实现从学员到警员的彻底转换。
(四)把握“三准”,阔步前行
一是定位要准。基层是最广阔的舞台,要立志基层、扎根基层,在基层建功立业。只有将起点定位在基层,才不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心理落差,才会热爱工作、积极适应工作。安心干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二是方向要准。要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坚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准确定位做人、成事的方向,沉心静气,心无旁骛,才能避免误入歧途、走进邪路,才能少走弯路。三是发力要准。要坚持吃苦在前,盯紧基层基础和公安信息化工作,扑下身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全身心投入,不等不靠,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各界的肯定。
(五)坚守“三线”,砥砺坚贞品格
一是严守道德底线。要始终做到修身、自重、慎独,把道德修养转化为自发行动,内化为正确价值取向,不失做人之风范,不做有愧于良心之事,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行事,以良好的个人操守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二是紧守纪律红线。要自觉加强党纪、政纪、警纪知识学习,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纪律、讲规矩,自觉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慎初、慎微、慎权、慎交,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和亲情账,倍加珍惜荣誉、名誉及政治生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防止“一疏清零”。三是固守法律高压线。法律高压线碰不得、摸不得,轻则失自由,重则“一失万无”。要敬畏法律,带头守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不可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确保政治安全、职业安全、人身安全,保证职业生涯不中断,人生追求不终止。
(六)保持“三力”,永葆警察本色
一是保持政治定力。公安机关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公安民警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坚定“三个自信”,永葆“四个忠于”政治本色,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二是保持创业定力。成长成才没有捷径,无机可投,也不会天上掉馅饼。成长的过程是素质总分积累的过程,是业绩不断积累的过程,是规避化解陷阱、风险、危机的过程,是得到组织、同事认可度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放弃、不断追求的过程,须要不改初心、保持耐心、坚定信心。三是保持君子定力。在融入时代、社会、集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消极因素、不良习气的浸染和诱惑,要始终保持“思想竞进、内心宁静、行为干净”,坚决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七)追求“三高”,激扬青春梦想
一是精神要高尚。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强化自身修养,培养健康情趣,提升思想境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不为私心移节、不为玩物丧志、不为名利失德、不为物欲动心、不为权重傲物,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二是理想要高端。起点可以从最基层做起,但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不能丢,为公安事业奋斗奉献的追求抱负不可夺,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不可废。身处最底层,只要胸有雄心壮志,一样也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三是形象要高大。要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心态阳光,作风正派,切莫好高骛远、心浮气躁,成天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讲狠抖威风、骂人讲脏话。要树立个人的正面形象,努力在社会上、同事中赢得良好的口碑。
(八)实现“三好”,成就精彩人生
一是工作要好。要不断提升公安专业能力、规范执法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新媒体应对管控能力,提高警务实战水平,在任何时候都能顶得上去、扛得下来,确保履好职尽好责。二是业绩要好。要争先创优、争胜创模,在业务上做骨干、当专家,成效上出精品、创特色,评比上占位次、有影响,做到工作有看头、有说头,拿得出、叫得响。三是人缘要好。要端正态度,摆正心态,加强日常沟通,主动适应环境,增强默契配合,快速进入状态,融入集体,展现个人魅力,从而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形成和睦快乐的工作氛围,建立稳定、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