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宇
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
——以基层一线视角
吴新宇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部署实施一揽子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政策,在这么喜人的政策背景下,基层一线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动工作。适时举办"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研讨会",聚焦基层一线的智慧和力量,旨在为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可行策略和参考意见。研究观点指出,深刻认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立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将各利益主体和行动主体纳入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共治共管,体育部门从中扮演服务与协调的角色。全面深化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改革,以体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启动课外体育活动、科研等一揽子改革计划,整体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治理改革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体育部,河北唐山063009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06300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2 条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可以预见,学校体育治理和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将作为国家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3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2013年我国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督导评估报告工作,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具体到学校体育与地方实践中,以前由体育组(部)牵头调动校内资源遭遇很大阻碍,新制度改革将主管校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捆绑成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校园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与调集能力、经费保障水平、动力机制建设等环节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么喜人的政策背景下,基层一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也就是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地位,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动工作。”适时举办“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研讨会”,聚焦基层一线的智慧和力量,旨在为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可行策略和参考意见。
曹荣芳教授从国家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决策部署的宏观政策视角,认为国家将大学生体质健康作为教育改革重点工作来抓,体现了新常态下国家教育改革的决心和信心。2014年教育部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想改变大学生“软、硬、笨、晕”的状况,“软、硬、笨、晕”具体指肌肉软、关节硬、协调性差、动作笨、小脑前庭耳蜗器官缺乏锻炼和开发,晕车、晕船、晕军训的状况,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主要从4个干预手段着手。1)促进体育课教学“去竞技化”过程,所谓的“去竞技化”是指简化体育竞技规则,回归游戏本质。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学过程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对女生或初学者采用简化篮球规则、降低栏板高度、增大篮圈直径、小篮球的教学方法,回归篮球游戏的本质。另一方面是对有一定技能的学生采取正常篮球规则、标准场地的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分层教学。2)同步发展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育课上学到的体育技能、知识,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课外体育活动做延伸和拓展,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活动,需要至少每周3-4次,1-2h有的放矢量的锻炼活动。所以,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必需保证。3)进行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结合华北理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际情况,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保持太极健身球操和太极拳特色课教学,第二学期开展身体素质教学,二年级开始各项选项课的教学,三年级亦可开设体育教学课。也可把大一、大二的体质测验核算成分值,计入到体育成绩考核中,可以占体育成绩的40-50%,大三、大四体质测验算做选修课,总分达到多少分后再算学分。4)形成内外循环的特色治理体系。内循环指体育部具体操作、协调各项体育活动事宜。外循环指建立学校—学院—团委—学生会—体育部共同联动发展机制。另外把广大教职工的体质健康也规划到治理体系中,建立河北省特色体育发展体系。
尹辉教授明确指出运动能力的提高,不是朝夕之事,想要尽快的见到效果必须有一定的制定要求,给学生以一定的运动锻炼的强制目标,但目标要适当,让其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使其感觉到运动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有所提高,从而增强兴趣和信心。在现实情境中,体育“弱势群体”是导致学校合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对运动技能匮乏、锻炼意识淡漠、体态特殊的运动“弱势”学生,教师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法上进行引导,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态度要热情耐心,多用肯定、激励性语言,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增强学生信心,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样板,传授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度。如“弱势”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了,那么学生整体的体育素质状况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拉升。
韩富清教授结合自己长期从事教学、群体和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经验,对更好完成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应该优化、简化体测仪器的操作方法,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与测试进度。严格检查每名测试学生的身份,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所有体育教师的技能,要求所有教师全部掌握各项测试项目的操作技能与数据统计的方法,做全科目的测试人员,确保测试质量。加强动态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不同阶段、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体测与体质调研及群体项目团队的工作任务。
栾秀群教授从如何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角度,展开了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改革发展的思考。认为大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两大因素是时间和兴趣,锻炼时间和运动兴趣需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强制学生进行锻炼,是目前保障锻炼时间,培养习惯的必要手段,包括强制手段与强制制度。“强制手段”的实施由各学院领导牵头,学生会具体组织实施,在体育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制定锻炼计划、锻炼内容以及锻炼的形式,规定学生每天、每周进行锻炼的时间与强度,定期检查锻炼效果,“强制制度”是学校层面把学校体育和大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到学校制度中,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与自己切身利益挂钩,促使学生进行锻炼,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营造体育锻炼氛围,逐步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宣传锻炼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改革教学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锻炼活动,引入比较时尚的健身内容作为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引导所有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健身的长效性。
邱新宇教授建议学校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乃至全校学生体育教育素养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学校体育文化体系。在顶层设计中构建体育文化,首要的问题是设计我们学校体育(不仅仅是指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核心理念应注重体育的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结合。要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园网站主页上建立有一个“体育”链接,直接点击就可以看到体育比赛等新闻图片,增强视觉冲击力。建构体育知识,应与学校标识形成统一的整体。建立学校名人堂,加强学校的体育传统和体育文化建设。可以创设校本化的品牌联赛,也可以建立主题口号、吉祥物、拉拉队等文化体系。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改革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将冬季长跑成绩纳入体育课成绩中。除了每学期的选项课考试之外,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的强项进行考核,作为加分考虑因素。加强体育锻炼理论和基础项目常识的教学。不断更新体育知识,增强体能练习兴趣。从训练角度而言,允许其他同学参与到学校各单项训练队中,教练员给予一定的指导。其它保障措施方面,晨跑换早餐(3块钱一张);参加体育锻炼换积分兑奖品,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给一张积分卡;建立体质健康之星评选体系,每年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进行广泛宣传,学校和学院层面分别给予奖励。
许晓峰老师建议认为,正确引导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要做到循序渐进。制定有效制度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对体育锻炼的过程实施监督。发挥竞技体育的带动作用,在竞技训练过程中展示体育魅力,引导更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采取多途径发展,创办体育社团,开设体育公选课,增加我校体育锻炼人口参与数量,创造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利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设立体育课考评体系,开始不达标者体育课考试不及格,逐步过渡到不予毕业。为学生在假期预留体育锻炼任务,请学生家长监督完成,并在开学后测试。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购买保险,设立医务监督。
兰健老师结合体育校本化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建议认为加强体育课中身体素质的练习和考试比重,加大800m、1 000m的成绩比重,相比国家标准提高一些,让学生达到考试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运动中找到快乐。增加场地设施,让体育项目多样性,在校园网开设体育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共享,在平台上分享一些和体育相关的知识。提高学校体育单项社团或俱乐部的管理,委派或聘请体育老师进行业务指导,成立各单项社团或体育俱乐部的裁判员学习班和委员会,组织学生进行课余的竞赛。让体育在校园里形成文化,大力宣传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建立体育园地和展览橱窗等。
马威老师结合自身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经验,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炼为“软硬结合”、“刚柔相济”,所谓“硬”(即刚),就是学校必须制定出体能达标的最低标准,每年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如果学生不达标将无法拿到大学毕业证。这需要学校的领导和体育部积极配合,并且严格监督规定的实施,这样会让一些懒惰不愿锻炼的学生不得不抽出时间健身。久而久之养成锻炼习惯,身体越来越好以后就会对锻炼产生依赖,也就是一定程度上的运动成瘾。所谓“软”(即柔),是通过体育课、体育讲座、体育网站、各种运动协会和各种体育运动赛事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传授体育运动健康知识,教授正确的、标准的、最新的健身方法,让学生自觉参与锻炼。这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心。首先,老师自身必须热爱本职工作,业务能力要强,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健身达人,精通健康知识,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这样才能在授课时树立威信,进而深入的影响学生。其次,要无时不刻地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再次,要不断提醒树立学生危机意识。比如为什么老年病开始年轻化?运动带来的好处是药物和保健品所不能替代的。“今天不健身,明天看医生,今天不锻炼,明天上医院”等健身观念的传播。最后,学校要转变体育工作理念,将体育比赛从名次至上、金牌至上逐渐变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不以胜败论英雄,让更多的师生体验体育比赛带来的乐趣。
闫田老师建议指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就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用体育教师自己的特点吸引学生。学校层面应充分考虑体育教师的特殊性,不单从科研业绩衡量体育教师的水平和贡献。应该把教学任务完成的出色,得到学生的认可。老师的勤劳付出,需要在课时薪酬待遇方面给予切实保证。郑琨老师面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的事实,提出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增添体能内容。开设田径与技巧课,从跑的基本练习(摆臀、摆腿)投掷、跳跃开始系统的教授学生们正确的练习方法,课程中同时安排一些田径竞赛规则,以及班与班之间的田径对抗赛,提高学生积极性,体育课上恢复女生800m、男生1 000m的测试,技巧课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体操运动(滚翻、跳马等)提高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田径与技巧可以合并成一节课。大一两个学期都设为普修课太极拳和田径、技巧课,同时二年级开设体能选修课作为田径与技巧课的提高班。
张玉明老师建议从学校层面制定本校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体育教学为主线,以传授运动技能、知识为基础,以运动能力和科学锻炼为手段,真正地让学生的素质练习内容进课堂,改进或改变教学的内容,改变教师以传授技术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学生了解锻炼价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地让学生在锻炼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在快乐中享受生活学习。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普及促进大学生身体发展的资料和相关信息,建立体育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能够在教学和学生课堂进行交流,对学生提供方便的指导。高岩松老师认为大学生体质的改善,最直接的方式是体育锻炼。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好处和重要性。单单强调体育锻炼的益处,效果不太明显,可以采取结合教师自身举实例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到好处。一周一节的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不是太大,教师教授的是一种方法,一种理念,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乔振赢老师从篮球技术的视频教学视角,认为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体育视频教学资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篮球技术教学科研先确定关键动作作为稳态下静力性核心力量进行练习,然后把关键动作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篮球技术。以篮球持球突破技术教学为例,先把准备姿势,顺步假动作和交叉步动作作为关键动作,然后把关键动作作为稳态下静力性核心力量进行练习,最后把准备姿势和顺步假动作,顺步假动作和交叉步动作联系起来作为功能性的力量训练,为完整的持球突破技术提供视频仿真支持。对于体育课外作业,每周交一次半小时视频,一次视频占总成绩评价的5%。
黄璐老师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行动能力,一方面强势推行“顶层设计”和“治理体系”,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行动能力”和“治理能力”建设,这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缺少强有力的“行动能力”,再好的“顶层设计”也会成为“海市蜃楼”。李世森老师的主要针对“考核评定体制”改革提出改革建议,“考核评定体制”决定着广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不改变现有体育成绩填报形式的情况下,建议20%的平时成绩以现有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弱项来替代。比如男生测试50m、100m和引体向上项目,女生测试50m、800m和立定跳远项目。建议把“每周五”打造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健身日,以“三大球”项目为基础,借鉴美国职业篮球模式建立各学院大学生、教职工联赛制度。
刘颖老师认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应该在几个方面实现策略创新。1)组建教学团队,每个项目组建成教学小团队,既能促进教学又能让每一位教师有归属感。2)体育社团由团委主管,体育部负责技术指导,既有利于校运动队的人才储备,又能把教师的技术水平更好的发挥。3)每年开展一次体育文化节。4)加大学校选修课的比重,每位教师应开设一门校级选修课。体育教学团队、社团发展、体育文化节、选修课这4个方面创新策略,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孙平老师认为主要从课程设置和场馆及师资建设方面发力,将课程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实现体育教学的精品化,将视频上传到校内体育板块,方便学生了解与学习。针对入学测试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开设身体素质强化班。建设健身走廊,充分开展学生早操和课外活动,这是一种以学生学分要求学生,是一种“被迫”运动的形式。建设实用的多功能体育馆,增加改善学生的上课环境。从教学和科研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
王麟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课堂教学及课后练习中要加强身体素质联系,同时,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在每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选2-3个项目作为基础测试项目。期末前再次检测,比较前后两次测试结果,总结课上身体素质练习的干预手段与结果。通过初期的测试成绩,分析身体素质的差异,针对性地制定课上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并介绍练习的正确的方法与练习次数,教会学生如何制定个人运动处方。针对学生相对薄弱的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制定练习方式方法,强调动作完成的质量。重点在于练习方法和练习形式的介绍,让学生课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形式,加强理论辅助实践。设计针对性的游戏,增加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利用简单易行的小器材。加强强制性测试项目的推行,以测带练。进行必要的上课安全教育,包括技术动作的正确做法、人身安全、练习强度、简单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等。
3.1综合策略的运用与改革实践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学生、教师、学校3方面共同决定的,从学生层面来讲,培养学生长期的、持续性的自觉锻炼意识。根据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和方法,体育教师从强迫变成引导,让他们产生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荣辱意识,进而激发学生们自觉长期锻炼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从教师层面来讲,对于学生“不会跑”“不会跳”,针对练习的情况,教师应加强学生基本的田径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习,在正确的跑、跳基础上,再辅以体能训练,这样效果会更显著,而且事半功倍。从学校层面来讲,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解决好学生活动时间与场地使用时间的矛盾问题。加大宣传力度,从侧面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提升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3.2紧抓学校内外部因素建设,促进大学生体育健康发展
从学校内外部两方面影响因素的层面,提出了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改革发展的建设性意见,指出在学校外部发展环境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家长对身体素质的整体现状的认知判断,如何为切实提高大学生运动能力的提供驱动力,并制定一套完善且适合我国国情的从小学—中学—大学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具有实效性。就学校内部管理层面而言,只靠体育课上的教学远远不够,要制定一套适合高校的“强制”学生进行参与体育运动的措施。比如学生健康体质状况水平与学分、毕业成绩相关联。各相关部门多组织各项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沙龙、体育知识讲座,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3.3建立学校体育治理体系
深刻认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立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将各利益主体和行动主体纳入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共治共管,体育部从中扮演服务与协调的角色。全面深化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改革,以体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启动课外体育活动(群体、校园体育联赛积分制度、运动会“一年两赛”改革等)、科研等一揽子改革计划,整体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创新协调机制,重点支持与全面发挥学生自治、参与管理的作用,引入诸如学生裁判员的培养与实践等更多更好的学生自治管理形式,体育教师向组织者角色转型并发挥“引擎”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治理关系,全面释放学生、教师作为行动主体的价值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新宇.美国健康体适能计划研究及其启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5).
[2]吴新宇.谈健康体适能的几大研究范畴[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 (4).
[3]吴新宇,付晓春.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
[4]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
[5]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11 (6).
[6]黄璐.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意见》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6).
[7]人民出版社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1).
A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asic Level
WU Xinyu
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our governance ha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eenagers and a series of policies for school sport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deployed and carried out.Under such an inspiring political background,the basic level must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ountry’s appeal and consciously apply the reform spirit to plan and drive work.Meanwhile,“Seminar on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Development”is held regularly,which focuses on the wisdom and power of the basic level,aiming at providing feasible strategies and reference opin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viewpoint points out that it’s essential to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arduousness and long term of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establish school’s sports governance system and bring all interest bodies and action subjects into the school’s sports governance system to realize shared governance and co-administration,while the sports department plays the service and coordination;at the same time,it’s also important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work,center on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and completely start a series of reform plans including extracurricular athletic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s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development strategy;governance and reform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3X(2016)06-0549-04
收稿日期:2016-03-06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5GJJG0 89)
作者简介:吴新宇(1967-),男,河北唐山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