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花
摘 要:基于对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诗篇的文体特色和美学价值的分析,根据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歌特点,选取诗中具有研究意义的价值元素——语言结构、情感表现形式、文化思维智慧、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从现代教育的追求目标这个角度,阐释该诗作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关键词:徐志摩;雪花的快乐;现代教育
《雪花的快乐》写于1924年12月30日,在《现代评论》第1卷第6期发表,是徐志摩以“雪花”自喻,书写的一首富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作,是《志摩的诗》的首篇,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诗中隐含着的语言结构、情感表现形式、文化思维智慧、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等都是我们现代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我们现代教育的影响很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雪花的快乐》的教育启迪
1.诗篇语言与教育化语言结构
《雪花的快乐》是一首从内容到形式都浑融圆熟的诗作,全诗共有四节,每节五个小句,共计167个字。这四节诗韵律铿锵,具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诗中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和诗的节奏变化非常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每个诗节都蕴含着一个主题,一般来说,选择的语言结构形式不同,意义就会不同。这首诗里,作者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地理位置:在半空里,这地面上,那冷漠的幽谷,那凄清的山麓,荒街,在半空里,那清幽的住处,花园里,身上,衣襟,心胸;“雪花”的特征:一朵,(风度)翩翩,潇洒,飞飏,娟娟,身轻,盈盈;“她”的特征:朱砂梅的清香,柔波似的心胸;“雪花”的动态:是,潇洒,认清,飞飏,有;不去,也不上,去惆怅,飞飏,有;飞舞,认明,等着,飞飏;凭借,沾住了,贴近,消融,溶入了;她的动态:来,探望,有。这些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自然形成一幅独有特色的动态画面。丝毫没有组合的痕迹,不着痕迹地创造了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定的空灵环境。诗歌语言极具感染力,形成了诗歌艺术的魅力。教育化语言是不是也该如此呢?当前的教育所缺乏的不正是诗画般的语言吗?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我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结构成分的同时,更要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如何得体、恰当地使用语言。作为教师,不应脱离情感孤立地传递语言、交流信息,而应选择通过语言本身具有的感染力让孩子们学会以一种独有的视角共享信息,从而产生表达欲望与健康的心理。老师应该把专业化、学术化、缺失情感化的语言转化为教育化的语言,把身体蹲下来,把思维蹲下来,接纳孩子、肯定孩子、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
2.诗篇情感与教育情感表现形式
中国诗学历来重视作品的含蓄美,最早源于道家审美诗学的言意说,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它要求字句的精炼,即语言应蕴含较大的艺术容量,同时要求印象突出,明澈而有深度。《雪花的快乐》这首诗蕴含了作者对自由人生的热烈向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通过一种音乐感氤氲出一种气氛或意境,以凝练优美的语言,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或情思。《雪花的快乐》通过移情将“寻梦”的主体变成了“雪花”。雪花,即诗人自己,是徐志摩的个性与情感,性格与精神的外化,诗里的“她”是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是美丽幻象的产物,是爱的所在,也是美的象征以及理想和自由的象征。诗歌第一节便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诗歌第二节描绘了雪花寻理想的艰难以及对自我的肯定;诗歌第三、四节写雪花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归宿及实现理想后的快乐。诗中飞动飘逸的轻柔氛围,优美的意境,含蓄蕴藉的情思,清新和谐的旋律,让我们的情感在诗歌品悟中得到提升,得到升华。诗中有情才会感染读者,教育有情才会感染学生从容自信地对待生活,对待人生。教育因何快乐,教育因孩子们的健康发展而快乐。孩子们就如同徐志摩诗中的雪花,是一朵朵有着个体情感、个体需求、个体潜能和追求的雪花。孩子自身的要素是其发展的最好资源,有其自身演化的过程和内在结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浇灌学生干涸的心灵,为学生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教育者应当按照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实施教育,激发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诗篇文化与教育文化思维智慧
徐志摩是引进西方诗歌艺术实践新诗的诗人。其诗歌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创造性地吸收和融汇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外来诗歌艺术两种诗歌文化,并致力于诗歌形式和文体的创新以及新诗内容和容量的扩展,成功地创作出符合民族传统审美观的诗歌,与此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雪花因何而快乐,雪花因“她”而快乐。她是作者的理想,是作者的爱人,是作者的人生使命,是作者的世界。作者在凝视雪花的过程中,陶醉其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人的现实世界进入到人的精神世界,不是任其思维遨游,而是有明确的方向和路径,为飞向“她”而蓄势。如此开放的思维,如此富有特色的文化吸收,如此优美的语言风格和诗歌特色,如此解放觉醒而有质量提升的生命,让人体会到一种美的境界。我在徐志摩的诗中,看到了他为生命的自由流淌与个性的充分张扬在不断创造最优化的条件。徐志摩诗歌的创作意境让我想到了当前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能为我们的学生做些什么?思维方式不仅与语言密切相关,还与文化密切相关。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文化碰撞的火花即思维,不同文化的碰撞在辩证思维的过程中会产生更为开放的思维,更为活跃的思维。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任何事物,就事论事,就会变得呆板,思想僵硬,学生应该学会比较,学会用比较的方式看问题,学会用东西方两种文化比较的视野看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想象的窗户,让孩子充分去想象,帮助孩子打开一扇思维的窗户,让孩子尽情去思考。正如程红兵老师所讲,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让孩子意识到,教科书不再是孩子们的世界,而世界才是孩子们的教科书。
4.诗篇生命价值与教育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
《雪花的快乐》是一个典型的浪漫诗人追求自由精神的象征性体现,是富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作,是以快乐为基调的生之颂歌,表达了其对自由、纯真爱情、美好理想的渴望与执着追求。诗中,徐志摩被雪花的快乐所感染,移情于雪花,将个体的情感、情趣、理想投射于这朵雪花,让自己成为一朵性灵的雪花,“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我有我的方向”,表现了作者情感的明晰和选择的坚定,“飞飏——飞飏——飞飏”,既有追求的急迫,又有自信的从容。作者认为人生不能在冷漠的幽谷、凄清的山麓和荒街自怨自艾,人生的快乐是追求爱与美的归宿,在爱和美中消融。“假如我是一朵雪花”,“一朵”,每朵雪花都是有差异的,都是不同的。我是那朵翩翩的,潇洒的,娟娟的,身轻的,盈盈的,有方向的雪花,这是我的优点,我的特色。从“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到“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我有自己的思维,我有我的方向,我有我的梦想。诗中的雪花极有个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快乐的寻梦中非常自信,非常乐观,非常坚定,诗中体现出一种思想:今天的准备和积累是明天的基础。正如傅佩荣在《哲学与人生》中所说:“我们要肯定人性的特色,因为不管选择了哪一条路,都会发现人类的确有他特别的尊严所在——他必须自己决定该往哪里走。”生命的觉醒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思考与选择。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应该拥有理想并承载理想,在关注学生的明天中关注今天,应当让孩子们拥有梦想,还要激发他们的梦想,给他们创造终身发展的机会。教育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为了生命的自尊。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当一个快乐的孩子,在快乐学习中获得终身发展的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然而然发出自己的声音,寻求自己的梦想。
二、概括与总结
本文从诗歌的艺术特色的思考移情于对当前教育的思考。综合上述分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角色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的创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对未来一代的教育理念上应该根据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不断反思,不断重构,不断创新,使我们的孩子能够汲取徐志摩《雪花的快乐》中的有益元素,让我们每个孩子都能去理解生命的意义,去真正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教育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学生的精神和思想是自由的,学生的身心是和谐和愉悦的,学生的心灵和个性是放飞的,由此,学生的信心、兴趣、毅力、能力、素质获得真正的提升,达到生命在这一阶段的极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廖玉萍.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论《雪花的快乐》的音乐美[J].现代文学,2008(04).
[2]魏丽.1925年的雪与两位诗人的感兴:徐志摩《雪花的快乐》与鲁迅《雪》的比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06).
[3]黄小珍,余亚梅.诗化人生:传统文化精神品格的架构—试论徐志摩的情诗对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继承[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01).
[4]曲博.徐志摩个性化的现代格律诗及作品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2).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