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版膳食指南,究竟说了什么(二)

2016-03-14 12:43沈一萍
食品与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范志红营养素热量

沈一萍

2016年1月7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一新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范志红介绍,在美国,制定膳食指南不仅是一种学术探索和专业活动,而且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美国从1990年开始便有法律规定,健康和人类服务部(HHS)和农业部(USDA)负责每5年对膳食指南进行一次修订,以便更好地指导居民健康饮食,也为相关的食品、营养、健康方面的政策制定和相关活动提供依据。同时,企业、媒体、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都会经常使用到它。

二、重点关注食物的多样化程度、食物的营养素密度以及食物的数量

要在热量限制范围内满足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在所有食物类别当中,按照推荐的数量来选择多样化的高营养密度食物。

范志红解读:这一点中的“营养素密度”这个概念特别好。

营养素密度,是指一定量食品中某种微量营养素的数量和其中所含热量的比值。按营养素密度来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就是说谷类、薯类、豆类、果蔬、鱼、肉、蛋、奶等各种食物都要吃,品种要丰富,但每一类食物都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例如,各种粮食的热量值大同小异,那么只要优先选择其中维生素含量高的全谷杂粮,营养素密度就提高了;在全脂酸奶当中,B族维生素和钙的含量差异不大,那么选择加糖少的品种,营养素密度就会高一些;肉类选择脂肪含量低的,营养素密度就会高一些。

一般来说,只要食物中添加的纯脂肪(包括炒菜油、起酥油和肥肉等)、糖和精白淀粉多,那么食物的热量就会上升,营养素密度就会下降。例如,新鲜草莓的营养素密度就远远高于草莓酱(添加大量糖且维生素损失严重)。那些营养素密度很低的食品,也意味着这种食物让你长肥肉的能力强,而提升活力和修复身体的能力差。这样的食物,当然不值得多吃。

三、限制添加糖、饱和脂肪所带来的热量,降低钠摄入量

要选择添加糖、饱和脂肪和钠数量较少的饮食模式。减少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数量,让它们少到能够纳入到健康饮食模式中的程度。

范志红解读:第三点、第四点和第二点在很大程度上重合。

如果一种食物含大量糖、饱和脂肪,它很难成为高营养素密度的食品,所以经常吃肯定是不利于营养平衡的。美国膳食指南对糖、饱和脂肪、盐的数量都有限制。

糖 食物中添加的糖不能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0%。按每人每天摄入2 000千卡热量来计算,10%的量是200千卡,相当于50克白糖。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添加糖的推荐是:每日限制在50克以内,最好是每日25克以内。简单说,除了水果和水果干,加糖的食品(如点心、菜肴、甜点、饮料等),每天控制为一款比较稳妥。

饱和脂肪 应控制在每日总热量的10%以内,约22克。摄入过多饱和脂肪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饱和脂肪并不是魔鬼,含有饱和脂肪的红肉和乳制品能够为人们提供优质蛋白质,对补充钙、铁、锌等元素也非常重要。即便不是饱和脂肪,也要控制脂肪总量的摄入,否则热量极易超标。

钠 每天钠的摄入量控制在2 300毫克以内(换算成食盐约6克)。钠的来源不仅仅是食盐,还包括各种咸味调味品(酱油、豆豉、豆瓣酱等)、各种鲜味调味品(鸡精、蘑菇精、各种高汤宝、鱼露、海鲜调味汁、蚝油等)、含钠食品添加剂(各种磷酸钠盐、柠檬酸三钠等有机酸钠盐,以及苯甲酸钠、丙酸钠等)、含碳酸氢钠(小苏打)和碳酸钠(纯碱)的食品(加入碳酸氢钠的各种泡打粉、自发粉、膨发剂,加入碳酸氢钠的油条、麻花、发糕等面点,以及加入纯碱的面条、方便面)等。

四、把食物和饮料换成更健康的选择

在所有食物类别中,选择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和饮料,用它们来替换那些不太健康的选择。把文化差异和个人喜好也纳入考虑中,让这些健康的转变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长期维持下去。

范志红解读:这一点突出了个性化的选择。

它告诉人们,健康饮食并不是吃一成不变的单一食谱,鼓励人们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饮食口味来选择健康的食物,组合成健康的三餐。很多人总以为一个营养食谱就能解决问题,但谁能按别人的食谱吃一辈子呢?只有自己内心深处接受和喜爱的吃法,生活中应用起来方便可操作,才有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当然也并不是毫无限制,健康饮食要先考虑如何把该吃的食物吃进去,发现那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并把它们烹调搭配得令人愉快。

另外,消费者必须要学会看包装食品标签上的食物成分表,熟悉食物的营养成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被商业广告忽悠。

五、支持全民共享的健康饮食模式

从家庭到学校,从工作场所到社区,在全国范围内,在各种场合中,都要创造和支持健康的饮食模式,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都很重要。

范志红解读:这一点突出了改善饮食环境的思路,特别赞!

既要尊重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对饮食的影响,又要着眼于从社会整体来理解和解决营养问题,这一点或许是中国目前营养工作中最为不足的方面。营养问题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也受到环境制约。

美国有跨学科研究者对肥胖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后发现,和肥胖有关的因素多达200多个,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要想解决营养问题,全社会都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国民健康饮食提供好的支持环境。比如说,餐馆食堂要提供更多的少油、少盐菜品选择,食品企业要提供更多的高营养素密度产品,家庭烹调要注意减油减盐。这样,人们无论在什么地方用餐,都能轻松找到与健康饮食模式相协调的食物。

猜你喜欢
范志红营养素热量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用皮肤热量发电
剧烈运动的热量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喝口好粥不容易
科学养生 健康饮食
——《饮食科学》专家顾问范志红来沈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