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礼旸
“70”后“猿叟”。为寻觅安全、健康、美味之食而上下左右搜索的孤独的行者。
下沙烧卖
那天和大为相约到上海浦江镇鹤丰农庄“鱼菜共生合作社”,和一班朋友参观了大棚里“鱼菜共生”的奇景,然后就在棚里摆开长桌,以鱼和菜为涮料,吃起特色火锅来。吃到一半,一位胖胖的女士送来了热气腾腾的烧卖。挟一个,进嘴,不禁叫起来:“啊哟,下沙烧卖呀!”农庄的仇总翘起大拇指:“这正是下沙烧卖呀!”我忙问:“这里是下沙?”仇总说:“这里是浦江镇,古代叫鹤沙,下沙就是鹤沙呀,所以我们农庄就叫鹤丰农庄!”
想不到浦江镇就是鹤沙,这里的特色下沙烧卖,只有春笋上市时才有,一般只做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烧卖这一干点,原是北方人的常食,古称“稍麦”,即是说皮子薄,稍有一点点麦而已,也称“烧梅”、“烧麦”。下沙烧卖里没有糯米,只有笋丁和肉馅。点心师傅左手持皮,右手拿一木质“刮刀”稍刮肉馅,只用左手边转边捏便将烧卖包成。水开了上蒸笼,一般蒸8~10分钟即可。想到这里,将烧卖倒过来,在薄薄底部咬一小口,吸过卤再咬开,从底吃到顶,肉和笋的鲜、香以及麦面的香、筋道,一个也不能少。
胖胖阿姨告诉我们,她家的烧卖虽没有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口味一点也不差。我对她说:“下沙烧卖是否‘申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好味道上海农村各处都有,叫‘笋肉烧卖。据我所知,春笋应时之日,青浦、松江……都有,不信到时去朱家角一看,也一样好吃。你这版本肉料比较精,一泡卤量也比较得当,不油腻。所以,依我的舌头辨别,不比‘申遗差。”
葱油金银丝
葱油金瓜丝是崇明名菜,名闻遐迩。有一次吃到茅益大师所做“葱油金银丝”,口味为之一新。茅大师将藕切成绿豆芽粗细的丝,与金瓜丝分别以精盐、味精拌渍后,在盘中摆成太极图案;然后放上葱丝,浇上热花生油,即可食用。此菜不但好看,且葱香扑鼻,脆嫩爽口。金瓜丝如此吃,只此一家。
肉丝葱油拌面
多年前,曾和新亚富丽华公司的成先生到“沧浪亭”吃面,我点的是杭式虾爆鳝面,是烩面,汤不多,味很浓。他点的是葱油拌面,且吃得很投入,速度快却沉醉其中。我吃完了,打个饱嗝,说:“老成何必介省(这样节约),光吃葱油拌面?”老成说:“葱油拌面吃起来‘煞根,味道到位。可你没注意到我是肉丝葱油拌面,枉为美食家也。”
老成的话我没在意,本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知有一天到 “苏州朱鸿兴”吃面,看到价目表上有“肉丝葱油拌面”,想起老成的话,点了一碗。卖筹的阿嫂奇怪地看了我一眼,大概是想挺胸凸肚的“大块头”怎么吃这么便宜的拌面?面来了,拌了几下送进嘴里,一筷进去顿觉不俗,一连吃几筷,真过瘾!顿悟成先生经验之谈。除了“煞根”两字,无可形容浑身舒泰之感。再细细辨味,葱香、肉鲜、面滑、油润,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吃罢面,再慢慢喝完“小汤”,真舒服。
擦完嘴巴,走出门。回头问卖筹阿嫂:“为啥有大吃一惊之表情?”答曰:“想不到倷介(你这么)内行,拣最好吃的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