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发展需求调查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金梦芸 吴勇毅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本文就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如何看待本专业、对专业发展需求的情况、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以及对教师尤其是汉语教师的认识和认同情况展开调查,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想通过对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以便为本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 专业发展需求 职业规划 教师认同
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在教育部正式注册开设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342个,在校生达到6万3千多人(吴勇毅,2014),其发展势头有增无减。我们设定了理想的培养目标,制订了高标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但我们对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却并不十分清楚。学生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专业的,他们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认识和认同如何,我们也并不十分了解。
华东师范大学是最早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四所院校之一,如何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培养出高质量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为国家战略服务,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想通过对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以便为本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调查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以下四方面的情况:
(1)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如何看待本专业?
(2)他们对专业发展需求的情况如何?
(3)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如何?
(4)他们对教师尤其是汉语教师的认识和认同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的,共发放问卷16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42份(回收率为88.8%)。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5人,占总数的10.6%;女生124人,占总数的87.3%(另有3人未填写,占总数的2.1%)。调查显示该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中学教育背景,142人中有123人来自各级重点中学,占总数的86.6%;非重点中学为7人,占总数的4.9%(另有12人未填写,占总数的8.5%)。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性别
表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生源质量
(三)调查工具
我们在参考相关文献(钱小芳等,2010)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专业发展需求调查问卷,该问卷由14道客观选择题和2道开放问答题组成,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1)教育背景;(2)选择该专业的原因(问题1、2、3);(3)专业学习和实践需求(问题5、6、7、8、9);(4)未来计划与职业规划(问题4、10、14、15、16);(5)对教师工作的认识与认同(问题11、12、13)。
(四)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由客观选择题和开放问答题两部分组成。客观选择题使用excel表格处理,统计每题每个选项的数量并计算相应比例。开放问答题的处理依据“类属分析”的方法(陈向明,2000),参考《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07)从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以及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方面分析本专业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认同,并从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来分析本专业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师的认识和期望。
(一)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的原因
1. 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原因
本研究调查了学生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原因。结果显示(参见表3),学生择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学校名气与实力”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分别达到59.2%(84人)和66.9%(95人);而入校时就选择“因为我想当老师”的仅占24.6%(35人);“其他”项中还有部分同学是通过“自主招生”进校的1。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最初选择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对外汉语学院)时并非都是(甚至主要不是)因为想从事教师职业。
2. 选择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的原因
学生为什么要选择报考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属于非师范专业)?调查发现(参见表4),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自己的兴趣、理想”(60.6%),其次是“专业分数线与自己的成绩”(53.5%)以及“该专业的发展潜力”(42.3%)。每一届学生中根据这三者选择专业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可见学生对于这个专业还是相当感兴趣的。调查同时也发现选择“该专业的实力地位”的同学(25.4%)多于勾选“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14.1%),可见学生在入学前对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的专业实力还是有一定了解和认可的,尽管对其内部结构并不熟悉。
表4 选择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的原因(本题多选)
表5 报考时的决定权(单选题)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是否会与家人、老师、同学商量,结果如表5所示,有将近八成的学生在选报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会与家人、同学和老师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后做出自己的选择,也有近二成的学生完全由自己做主;仅有2.1%的同学将选择权完全交给了家人或者老师。
(二)专业学习和实践需求
1. 专业学习
关于专业学习,我们分别调查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需求以及他们在课外的学习打算与计划。
在学生最期待的专业学习活动方面(参见表6),调查发现有89.4%的学生都选择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且各年级的此项选择都是最高的。这说明本科阶段的学生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跟该专业的特点有关。本科阶段的课堂教学实践也是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师身份认同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听课、备课、教学(见习、实习)、课后反思等过程,学生能充分体验到从事汉语教师工作的职责和意义,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考量自己的个性、能力等是否适合做教师。因此选择“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和训练”的学生比例也占到了52.1%,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在选择本专业时以及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将来“可能”的教师身份有一定认同感,所以也会明显认识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对专业学习活动的期待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更多的实践机会(89.4%)>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和训练(52.1%)>专业课程的学习(43.7%)>与名师交流(36.6%)>聆听各种教育类讲座(22.5%)。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等的排位并不高,这或许也反映了学生对夯实专业基础的重视程度不够。
表6 学生最期待的教育活动(多选题)
调查显示(参见表7),有34.5%的学生有专业课程以外的学习计划,这种情况(即有专业课程以外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没有此类计划的学生为数甚少,只有5.6%。有此想法而无行动的学生占的比例并不小(30.3%)。觉得应该有,但不知如何规划的学生虽也不少(28.2%),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可能与专业培养、社会实践以及教学实习等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有关)。如果我们从自主学习的角度看,四个年级的学生意识到计划重要性的达到了93%(已经有计划+打算形成计划+不知如何进行规划),而真正付诸行动做好计划的仅有34.5%,显然行动力还不强。
表7 有无专业课程学习外的学习计划或活动安排(单选题)
如果学生有课外的学习计划或活动安排,我们想知道其内容主要是什么。结果显示(参见表8),勾选“参加技能类培训班”和“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学生都达到了56.3%,“阅读大量书籍”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充电方式(53.5%),这说明学生是在为未来着想,夯实自己的基础,拓展自己的能力,培养职业精神。选择“参加勤工助学工作”(33.1%)和“选修与教育无关的其他专业或者课程”(29.6%)的同学相对较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勤工助学中除了一般的家教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对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辅导等),这跟一般的勤工助学不同,依然带有专业的特点,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而一般的勤工助学与学生今后从事教学工作的关联较小。
表8 专业课程学习外的计划(多选题)
2. 专业实践
反思以上情况,我认为,阅读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帮助的,不仅仅对学生如此,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势在必行的,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对知识的渴望都是无穷的,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你有没有坚持学习,坚持读书,我们每个人都期望成功,成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调查了学生对在何地何时参加教学实践的想法(参见表9、表10)。有近半数的学生倾向选择“赴海外的交流实习项目”。选择赴海外实习,除了是考虑能开拓视野、提高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因素以外,能感受在国内教汉语与在国外教汉语的差别也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可以为他们今后“走出去”深造或工作打下基础,这种“外向”是我们应该鼓励的,也是汉语国际教育所需要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留学生众多,本身就是理想的教学实践基地,另外学院跟上海许多国际学校合作,打造了一批国际学校的实习基地,因此有不少学生选择在国内高校或国际学校实习(25%)。“双语、双文化、双能力”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视,而学院也在不断打造国内外新的实践基地(比如最近跟新加坡美国国际学校的合作)。此外,实习与就业也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有相当多的本科生毕业后去国外深造或进入国际学校工作。
在实习时间方面,选择大三实习的比例最高(45.1%),选择大一实习的仅6.9%,理想的顺序为大三>大四>大二>大一。可见大三是比较理想的实习阶段。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同时面临着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参与实习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选择未来。目前我们对外汉语学院所采取的三年级实习的安排还是比较符合学生需求的。
表9 进行教学实践的理想地点(单选题)
表10 进行教学实践的理想时间(单选题)
(三)未来计划与职业规划
1. 学术规划
在未来的学术规划上(参见表11),“连续读完本科、硕士,没有想好是否读博士”的同学最多(45.4%),这与学院每年毕业生中有近50%的同学在国内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相符合;其次是“本科毕业后先工作,以后再找机会深造”(36.2%),这部分学生对未来继续学习还是有在考虑的;认为“本科毕业就足够了”的同学很少(9.2%),且每个年级的数量很相近;而想要“连续读完本科、硕士、博士”的同学最少,只有2.8%,且均为大一的本科新生,我们认为这还只是一种憧憬,学生在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后,才会比较实际地考虑读不读博。
表11 未来学习计划(单选题)
2. 职业规划
总体来看(参见表12),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多样(如“会考虑转行”的学生占22.0%);有一部分学生职业规划并不明确(“走一步算一步”的占13.5%,“看情况再说”的占22.7%),处于观望和犹疑状态(13.5%+22.7%=36.2%)。选择从事或很可能从事教育事业的同学约占总数的38.3%(16.3%+22.0%),其中立志要从事教育事业的有16.3%,而打算逐渐摸索并成为教师的占22.0%。
表12 未来的打算(单选题)
在就业选择上(参见表13),“教师”是最受本科生青睐的职业(43.0%),“公司行政类”(11.2%,主要是在企业内部从事人力资源、团队服务等工作)以及“公务员”(8.4%)也在部分同学的考虑内。“其他”的比例很高(38.3%),可见学生还有很多不同的选择和想法。
表13 职业倾向(多选题)
1. 对教师工作的认识
在对教师工作的认识上,调查显示(参见表14),本专业的学生整体上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是比较认可的,评价基本是正面、积极的,负面评价很少,但对教师职业由于可能存在的重复劳动现象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也有相当的认识(22.5%)。
表14 对教师身份的看法(多选题)
我们注意到,虽然很多学生知道本科毕业直接当汉语教师并不容易,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对于当教师(不一定是汉语教师)有比较明确的倾向(参见表15)。比如,大部分学生对是否做其他类型的老师“考虑过,但还没确定要做哪一种”(43.9%),“考虑过,已有明确目标”的占27.1%,两者相加达到71.0%。如果当其他类型的教师,学生认为他们最有能力胜任的是英文老师(57.9%)(该专业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比率是非常高的)和语文老师(41.1%),政治、历史、地理老师也有些把握(9.3%),其他课程则大多不行(参见表16)。
表15 是否考虑过做其他类型的老师(单选题)
表16 自认为最能胜任哪门课(多选题)
2.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认识
我们以开放题的方式询问学生,他们认为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是什么。
学生认为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大致可分为四类:(1)学术功底;(2)语言能力;(3)交际能力;(4)品格和特质。学术功底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解释语言点的能力、语言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积累等,这些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来积累并强化,以便能顺利应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生活(120人次);语言能力指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学生认为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应该“熟练使用一种及以上外语,英语要好”(112人次);交际能力包括能和学生友好相处、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学生普遍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需要汉语教师能够“拥有国际化视野,尊重他国文化”(78人次),而大四的学生普遍都强调了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恐怕与大四上学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概论”的专业课有很大的关系;品格和特质包括工作态度和个人特质,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作为一个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应该“热爱教学和学生”,“细心、负责、专注”,“乐观幽默”(121人次)。学生的这种认识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07)比较吻合。
对未来的国际汉语教师的生活,学生有如下评价(参见表17):括弧中的数据,前面为该选项选择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比例,后面的数据为该选项选择人数/(全年级人数-未填信息人数),即该选项在有效内容里出现的比例。
学生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工作方式、强度、环境、收入、社会地位等大都持正面的评价,负面评价很少。积极、乐观、正面的评价会促使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尽管这些评价未必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的结论:
1. 学生选择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的原因主要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理想”、“专业分数线与自己的成绩”以及“该专业的发展潜力”。他们在入学前对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的专业实力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可。
2. 本科阶段该专业的学生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跟该专业的特点有关。但学生在调查中对“专业课程学习”等的排位并不高(居中),这或许也反映了学生对夯实专业基础的重视程度不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3. 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课外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的重要性,但真正付诸行动形成计划的比率并不高,行动力还不强。
4. 有近半数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赴海外进行教学实习或实践,其次是在国内高校或国际学校,而最佳时间是大三阶段。
5. 在未来的学术规划上,有近半数的学生希望连续读完本科和硕士,这与学院每年毕业生中有近50%的同学在国内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相符合。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先工作,以后再找机会深造。而认为只要本科毕业就足够了的同学很少。
6. 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当教师)的居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职业规划并不明确,处于观望和犹疑状态,另有一部分同学会转行。从总体上看,教师特别是国际汉语教师仍然是学生青睐的职业。如果做其他类型的教师,教英语或语文是学生比较有自信和把握的。
7. 学生对教师尤其是国际汉语教师的认识和评价大都是积极、正面的。他们所认为的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比较吻合。
金梦芸,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吴勇毅,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法、国际汉语教师教育、华文教育等。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发展调查
附录
附注
1 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专业,而不受高考分数的限制,因此,不少以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除考虑个人爱好等因素以外,也常希望能到专业排名靠前的院系入学。对外汉语专业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排名靠前的专业,因而很多学生选择了该专业。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钱小芳,陈则航,马欣. 英语免费师范生身份认同感与课程需求的调查研究. 中国外语教育,2010,3(3).
吴勇毅. 学生职业发展与国际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国际汉语教育,2012(2).
吴勇毅. 深化专业改革,培养卓越人才:来自华东师大的报告. 对外汉语研究,2014(1).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TCSOL and TCFL in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we conducted a survey focusing o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majors, academic needs, career planning and level of recognition towards their teachers, especially towards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ome interesting phenomena have been revealed in the survey which can be used as basic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n curriculum design in the related major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TCSOL and TCFL;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career planning; level of recognition towards teachers
* 本文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资助,曾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2015.10.24—25,天津:南开大学)和“第二届华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11.7—8,广州:暨南大学)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