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大埔家炳第一中学 李燕平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对于我们学校高中来说,要达到上述要求,必然要在写作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拓展,以使写作成为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习惯性行为,成为他们生活必需的部分。而周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同时也是最具活力与个性的写作体验。下面,我将试着从周记个性化训练这一角度入手,探寻新课改背景下的写作教学。
生活永远是鲜活的,如果有心于生活,从日常之中便可发现独特见解、非凡心境,学生训练的热情就会不断提高。高一开学之初,我进宿舍了解内宿生情况,对第一次离家求学的同学不适应环境,颇有感触。一次课上,我以此为话题,引导学生注意,联系实际并激发他们试着去了解其背后的原因。然而,在周记检查批阅时,我发现此话题的周记不但内容丰富,感情真实,而且思维深度增加了不少,很多学生能从亲情、感恩、求学等方面来进行感悟,虽然有些稚嫩,但感染力已超过一般的习作。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里的每一点变化,都是生活原汁原味之所在,每一个视点都是关于人的思考,是最“人本”“人文”的东西,从孩子的视觉来看,都是周记的触发点与内驱力所在。我经常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广播、网络、电视及校内外的各类时事热点问题,比如前段时间社会比较热点的“扶不扶老人的事件”这一新闻,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整个事件进展和社会观点,并让学生就此写了一篇关于这类社会现象的周记,让他们在周记中谈自己的看法,同学各抒已见,收到的效果显著,总得来说,进入高中,学生视野宽了,更注重事件纵深的信息,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引导他们及时感受、探究并诉之于周记。
周记,是个体内在思想的外化,老师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大胆地表现自我,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从而使观察、想象、创造的天才得自由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些有争辩性的话题,比如在必修1单元教学《我很重要》中提到“我是否重要?”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表述,并写成周记。对于一些和我们或者和社会一般看法不一致的,我们也不要用简单机械的“道”去否定学生的“文”,而应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去疏导。
要让学生在周记中畅所欲言,教师还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宽容各种思想。徐特立在《非要惩罚不可吗》一文中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教国民,不是教顺民” ,要“反对无理的服从及自己没有了解的盲从”。我对于在周记中敢对老师或世俗观点提出质疑甚至批评的学生常给予鼓励和褒扬,使学生在释然之中有所感悟,如学生可能会在周记中谈一些对各科老师的评价,在批阅中我宽容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引导。其次,要宽容学生的写作质量。在以往教学中,我们总是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一律以特长生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位学生,人为地制造了写作的“白色恐怖”,严重打击甚至扼杀着学生的自信和自尊,相反,我们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言语表达的潜能,使之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体会成功,并从周记中找回自信。
学生作文,“往往以刻板的印象代替新鲜的生活,以现成的理论代替生动的实践,不能在文章中留下时代脉膊跳动的声音,成为一种扭曲地反映现实的虚拟现实” (谢志礼、苏玉春《个性化作文写作浅析》)。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精髓应是展现个性,也就是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而要探寻个性的内容,就得去除这种种陈思陋见,远离空话套话,用质疑和判断的眼光重新去审视,这样的求索是很苦痛的,当然,也正因为有苦痛,才有发现的畅快,才有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新课标就在“表达与交流”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新课标下的作文,呼唤的是个性化的语言,我们要指导学生去捕捉、积累生活中不同人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心境的个性语言。词汇丰富了,表述起来就得心应手,充满灵气。在生活中,有不少丰富厚实的如同活化石似的俗话谚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多用心,努力积累并用好那些生动而个性的语句。在我们客家农村,就有着很多表现力极强的乡土语言,如“船到桥头自然直”“没娘的鸡子儿团团转”“三两的鸭子四两的嘴”等。
学生写的周记,无论是优美的文句,还是心灵的独白,抑或是瞬间的感悟,哪怕只是一个独特的想法,一个偶然的好词妙句,一点闪光的思想,这些生命流动之中的点点滴滴,只要倾之于周记,都是最真的,故而也是最美的。我们都应该真心地欣赏并由衷地赞美,以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使其获得自信、胆识、正直、激情、关爱……从而激发学生周记的热情。现在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伴有自卑、迷茫、悲观、闭锁的而又烦躁的心理状态,在周记中往往表现为郁闷、孤寂,甚至是愤慨、偏激的。教师这时就不能视而不见,而要担当起朋友的角色来倾听,与他们交流,去疏导和抚慰他们,积极指导他们学习、生活和做人,使他们尽快走出阴影,脱离困境。
毕竟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有不少问题学生是难以和老师直接交谈的。可是,他们又确实需要有个良师益友。我常鼓励学生利用周记这个平台敞开心怀,和同学积极沟通。本学期,我就在班级开辟了阅读角,将征得学生同意的有特色的周记和作文展示出来,让大家互相评点交流。对于部分特别精彩的内容,我们还可利用兴趣活动时间单独印发,进行专项探究。在班会活动中,我也常发现生活味浓的有个性的观点,我常会即兴组织学生们花上几分钟进行讨论,并建议他们课后及时地记入周记中。
总之,经过多年实践,感觉周记成了写作训练的主阵地,课堂作文倒成了依附。其实,又何必一定要分个主次轻重,只要利于学生表达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利于学生语文写作素养的发展,把周记做大做强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