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训浩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020)
中医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兼职辅导员工作的探索
——以中医类专业课教师兼任辅导员为例
张训浩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020)
从辅导员队伍现状、专业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优势、中医文化融入辅导员工作的意义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就如何将中医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兼职辅导员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文化育人功能,传承中医文化,培养具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人才进行论述。
中医文化;兼职辅导员;专业课教师;高职院校
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四大功能之一,高校应充分运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教育学生,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中医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潘朝曦教授在2009年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中提到“中医文化是中华大文化的一个子部分,哲学思想、人文背景、科技背景乃至文字词汇皆充满着中国文化元素”。2012年北京市已经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虽然高校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但很多高校未将中医文化纳入其中。在对我校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86.50%的学生希望教学中增加中医文化相关内容。大多数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制为3年,前两年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后一年在医院进行实习。两年的校内教学时间完成现有教学内容已非常紧张,增加中医文化内容非常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特别是由专业课教师兼任的辅导员的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学生人数快速增长,加之专职辅导员相关制度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各高校很难达到每2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的要求,高职院校更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采取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模式。如某校有辅导员118人,其中专职辅导员33人,兼职辅导员85人,而该校某系有专职辅导员6人,兼职辅导员19人。兼职辅导员占据辅导员队伍的大部分,且均由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担任,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工作。
目前辅导员主要负责日常琐碎事务的处理,如开班会、下寝室、找学生谈心、处理学生矛盾、评奖学金、评先评优等,很多辅导员被动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常规管理工作,缺乏特色,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够。
专职辅导员基本都是思想政治专业毕业的,在专业性很强的医学类高职院校,他们工作最大的问题是专业的不熟悉,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专业发展、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在医学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兼任辅导员,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大一新生从高中到大学,开始接触中医的阴阳五行、中药、经络腧穴等专业知识,很多学生感到迷茫。如在某校每学期的学习委员座谈会中,提意见最多的是大一新生,且多为专业学习方面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专业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具有很大的优势。专业课教师懂专业但与学生接触少,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多但不懂专业知识,而专业课教师兼职辅导员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能利用自身知识和经验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更好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专业方面的困惑和问题,有利于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同时,专业课教师兼任辅导员既有利于缓解专职辅导员短缺矛盾,完善辅导员队伍结构,又能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沟通交流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促进个人发展。
中医文化教育对中医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张超中曾提到“由于忽视了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中医药的文化精神及其行业规模都有萎缩的趋势,表现为中医药人才匮乏、中药材资源枯竭、中医药教育西化、科研与临床脱节等后果”。中医教育只有重视中医文化,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丰富文化素质、健康身心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中医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1]。
当前医患矛盾加剧,既有社会原因和体制原因,也有医学教育重知识、轻人文的原因。现有医学教育体系高度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缺乏对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的培养,导致一些医疗工作者缺乏仁爱之心,对生命冷漠。中医文化素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中医心理学、中医伦理道德、中国文化礼仪、社会经济等内容,能让中医药从业人员深谙人类病痛和治病中的复杂感情及关系,用真情、真心、真意对待病人,解决病人的痛苦[2]。唐朝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中说“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均强调作为医生要尊重和珍惜生命。对于即将成为医生的中医学生而言,应该培养其医者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使其具有博爱精神和对生命完美的追求[3]。
笔者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和兼职辅导员,充分利用这一双重身份的优势,在担任工作的十余年中,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中医文化融入辅导员工作。
4.1 挖掘资源,构建“两馆一室一节”中医文化教育平台
为了更好地在日常兼职辅导员工作中融入中医文化,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构建了“两馆一室一节”中医文化教育平台。“两馆”即我校的中医药文化馆和三峡中药科技馆,在中医类专业学生入校后,带领其到“两馆”参观,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医仁医仁术精神,追寻中医渊源,进行文化熏陶,提高学生对中医药的感性认识,增强其专业自豪感。“一节”是指每年3月17日的“中国国医节”,组织中医文化讲座、跟随专业课教师进行中医义诊、“中医文化典故与名家”图片展、中医文化文艺表演等活动,将中医文化上升到更高的程度,增强学生荣誉感。“一室”指学生寝室,每学年开展寝室中医文化展示活动,要求学生用中医文化元素布置寝室,引导学生学习中医文化知识,由于学生长期在寝室活动,就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医文化影响。通过“两馆一室一节”中医文化教育平台,形成进校初、进校中、长期3个教育梯度,以达到初步认识、强化认识、潜移默化递进教育效果,有利于学生思维、行为、情感及价值判断等方面接受中医所特有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医的热爱之情。
4.2 搭建中医文化三级实践体会平台
中医是一门仁术,一名好的中医医生既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仁爱之心。为此,我们专门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中医实践活动,培养其仁爱之心。在探索中形成了校内、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医院三级实践体会平台。(1)在校内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医文化,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推拿义诊活动,为全校师生服务。(2)跟随专业课教师到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基地或组织“三下乡”活动开展义诊服务。(3)在学生对医学有了初步体会和认识并具备一定知识后,安排其到医院观摩中医治病。通过三级实践体会平台,学生亲自与医生、病人接触,既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学习兴趣,又能真实感受中医人文关怀及其独特的魅力,逐步形成仁爱之心。
4.3 充实例行班会内容,增设中医文化类课程
每周召开例行班会是学校教育管理学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但学生对例行班会缺乏兴趣,开班会时精神不集中,接收信息少。根据学生问卷调查,有96.15%的学生认为班会有必要召开,从例行班会中能知晓学校本周发生的事情、下周将要做的事情,本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处理。但有78.85%的学生认为应丰富每周例行班会的内容,使其更有吸引力、更贴近专业。
专业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在每周例行班会时间,分学期逐步增设中医文化类课程。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均学习《易筋经》《八段锦》,第二学期开设中医名家与典故课程,第三学期开设中医文化与传统文化课程,第四学期开设中医健康与养生等课程。学生在学习《易筋经》《八段锦》过程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中医名家和典故课程中,感受中医仁术和仁医精神;在学习中医文化与传统文化课程中,认识到中医文化既具有悠久历史,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学习一定的中医知识后,再学习中医健康与养生课程,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化,还有生命和健康。在中医文化教育中,提升学生中医文化素养,巩固专业思想,使中医得到更好的传承。
4.4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中医文化教育
专业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中医文化活动。举办中医文化主题讲座、进行中医典故诵读、开展中医文化知识竞赛、组织中医名家事迹小品会等。特别是中医名家事迹小品会,让学生以寝室为单位,以某一中医名家的某一事迹为主题,自导自演小品,让中医名家的思想和事迹震撼学生的灵魂,启迪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内心的反省,体会中医的“仁”;如扁鹊治疗虢太子“尸厥”、孙思邈大蒜治疗泄泻、钱乙黄土救太子等。成立中医文化兴趣小组,让学生自主开展中医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中医文化,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开展中医文化活动既能丰富班级生活,使班级管理和辅导员工作更具特色,又可以发扬和传承中医文化。
将中医文化融入兼职辅导员工作,学生对中医会更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更高,专业思想更稳定,同时辅导员工作得到了学生更多的认可,班级凝聚力增强。
中医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丰富的内涵。将中医文化融入辅导员工作,发挥了高校文化育人功能,既有利于培养具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人才,传承中医国粹,拓展中医文化传承途径,减少医患矛盾,又有利于缓解专职辅导员队伍短缺予盾,完善辅导员队伍结构,丰富辅导员工作内容,提升其工作有效性,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专业课教师才能,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在国家提出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进一步在辅导员工作中融入中医文化则具有更深层的意义。
[1]吕梅军.论中医药高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李顺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 弘扬中医人文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3):197-198.
[3]张玲丽.论挖掘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院校人文精神的要素[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160-161.
G451.6
A
1671-1246(2016)11-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