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章淑丽
(河北北方学院 图书馆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与阅读教育研究
刘晓婷,章淑丽
(河北北方学院 图书馆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阅读已成为一种主要的阅读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高校大学生阅读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根据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指出图书馆需加强移动图书馆建设,提升移动阅读环境,增加移动阅读宣传,丰富移动阅读推广活动,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移动阅读。
关键词:移动阅读;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阅读教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便携式阅读终端的出现使人们开始迈进“移动阅读时代”,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使用手机和iPad等进行阅读的人们[1]。移动阅读逐渐已成为当前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一、移动阅读及发展趋势
移动阅读是以移动阅读设备为载体,对以电子版方式在互联网上出版和发行的文本、图像、声音与数据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通过便捷式阅读终端进行有线下载或无线接收,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新方式[2]。移动阅读的内容主要有网络新闻、博客、电子书和微信等,因其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更适应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4G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数字资源的形式多样以及移动阅读设备的广泛普及,都推动着移动阅读飞速发展。据新华网报道,2015年,移动阅读覆盖人群达到17 342.7万人,环比增长2.64%,同比增长28.24%[3]。相比传统的阅读方式,移动阅读具有方便、快捷与资源丰富等优点,可以充分利用读者碎片化的时间,覆盖人群越来越广。移动阅读的产生不会完全替代传统阅读方式,只是传统纸本阅读方式的补充。当前,高校图书馆纸本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移动阅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因此,高校图书馆需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职能。
二、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调查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现状,文章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市高校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其移动阅读行为进行调研分析,并归纳总结其移动阅读行为的特点。
(一)研究方法
该文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和张家口学院3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其移动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每所学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调查问卷245份,回收率为81.7%;剔除33份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70.7%。
在212位被调查大学生中,女生124人,占比58.5%,男生88人,占比41.5%;在年级方面,大一学生71人,大二学生40人,大三学生41人,大四学生60人,分别占比33.5%、18.9%、19.3%和28.3%;在专业性质方面,自然科学类专业学生92人,占比43.4%,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120人,占比56.6%;在高校分布方面,来自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和张家口学院的学生人数分别为78人(36.8%)、70人(33%)和64人(30.2%)。文章将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相结合,更有效地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与专业学生的移动阅读行为。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经过对调研结果的整理与统计,从移动阅读内容、时间、评价与使用情况4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移动阅读行为进行分析。
1.移动阅读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移动阅读的主要内容为5个方面:(1)通讯信息。82%的学生习惯使用手机微信、QQ及电子邮箱收发信息;(2)新闻资讯。79%的学生都会通过移动阅读的方式浏览网页新闻,看论坛、微博与微信信息;(3)电子书。63%的学生使用过移动阅读的方式阅读电子书,其中有21%的学生每天都会通过手机看小说;(4)视频。54%的学生使用手机看电影、动漫及公开课等视频;(5)搜索引擎信息。14%的学生会通过移动阅读的方式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从大学生进行移动阅读的内容可知,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内容多具有休闲娱乐性质,通过移动阅读的方式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相对较少。
2.移动阅读时间
移动阅读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充分利用读者的任何碎片时间,让读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晚上临睡前有移动阅读行为的学生占87%;课间休息时间有移动阅读行为的学生占37%;在公交站、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候车期间进行移动阅读的学生占48%;在公交车、长途汽车或火车上有移动阅读行为的学生占61%。
移动阅读是一种相对灵活的阅读方式,每次阅读时间可自行支配。调查可知,37.7%的学生移动阅读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26%的学生没有固定的时间,23.7%的学生移动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12.6%的学生移动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移动阅读对眼睛的刺激和消耗较大,且多为个人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因而大多数学生每次阅读的时间较短。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每天进行移动阅读总时间大于2小时的学生占36.2%,总时间在1小时到2小时之间的学生占47.6%,小于1小时的学生仅占16.2%。由此可知,移动阅读每天占用大学生的时间已相对较长,且已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移动阅读评价
对未来是否会增加移动阅读时间进行调查,发现77.2%的学生认为今后会增加移动阅读的时间,15.6%的学生认为会保持现状,只有7.2%的学生认为未来的移动阅读时间会有所缩小。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移动阅读表示认可。
调查还显示,69.2%的学生会在课堂或者自习期间进行移动阅读,其中有83.2%的学生会看与专业学习无关的内容。可见移动阅读会对专业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移动图书馆使用情况
此次进行问卷调查的3所高校图书馆均已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55.6%的学生通过手机使用过移动图书馆服务,44.4%的学生从未使用过移动图书馆服务。在使用过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同学中,56.4%的学生认为方便好用;46.3%的学生认为功能单一,希望能开发更多服务功能;39.5%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移动阅读资源数量太少,形式单一;20.8%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移动阅读的宣传不到位,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没有得到推广。
三、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策略
当前移动阅读已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职能,促进大学生阅读,图书馆需从以下4个方面促进移动阅读推广。
(一)加强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
移动数字图书馆即把图书馆的各类数据库延伸到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让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检索和查询文献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即时查看正文[4]。首先,移动阅读已成为趋势。高校图书馆应当在这种大形势下,逐步完善移动图书馆的手机APP功能,使师生可以通过手机移动图书馆进行图书续借、书目检索和借阅查询等,随时随地进入图书馆网站,节约读者时间。其次,丰富图书馆数字资源,尤其是电子图书资源。近年来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借阅量逐年递减,越来越多的读者习惯和偏好于电子图书,开通并完善电子图书借阅平台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再次,建立阅读交流模块,使全校读者可以分享阅读心得,进行阅读交流。图书馆也可以通过读者交流内容,深入了解读者需求,根据读者需求合理规划图书馆馆藏建设。
(二)提升移动阅读环境
每个高校图书馆几乎都有自己的电子阅览室,传统的电子阅览室功能主要是电子资源检索,如期刊和博硕论文的检索服务及电子图书书目的检索等,对多媒体网络的学习还承担了教学服务等功能[5]。如今,传统的电子阅览室已不足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应当改善传统电子阅览室功能,一方面需要在网络环境上提供无线网络覆盖;另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一些电子书阅读器或者平板电脑等适合阅读学术文献数字资源的移动阅读设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良好的移动阅读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移动阅读,提升读者阅读兴趣。
(三)加强移动阅读推广宣传
高校图书馆在不同程度上都开展了移动阅读服务,但是大多对移动阅读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图书馆网站也没有显著的移动阅读宣传。多数学生不了解移动阅读,不能熟练使用移动阅读的软件终端,对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使用度不高。图书馆需要让读者了解有哪些移动阅读数字资源,如何使用现有终端软件以及终端软件的检索技巧等。同时,图书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和推广移动阅读,如学生关注度高的图书馆微博、微信和校内论坛等,不能仅局限于图书馆大厅展板和图书馆网页。
(四)丰富移动阅读推广活动
目前,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移动阅读内容的质量和更新的要求比较高[6]。多数大学图书馆会在世界读书日期间进行一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图书漂流、书评征文、图书荐购及读者评选等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推广的阅读载体几乎都是纸质图书,而当前移动阅读已成为一种趋势,高校图书馆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对移动阅读进行推广,并且制定每个学期的阅读推广计划,让阅读推广不仅局限于世界读书日,而应努力让阅读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
四、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教育
当前在推广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同时还需要对其阅读行为中发现的问题加以修正,使大学生能够健康地移动阅读。
(一)提升大学生移动阅读技能
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生存能力,高校将信息素养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7]7。当今网络信息激增,移动阅读终端中的资源信息更是浩瀚无边,如何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避免被无用信息干扰,是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的重要部分。同时,信息素养课程中还需要增加对移动阅读平台的使用指导,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技能。学校一方面应当提高信息素养课程的师资水平,另一方面应将信息素养课程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保证向所有在校学生开设,使信息素养教育正常有效地进行。
(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阅读行为
移动阅读在给人们带来无限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性危害。如果大学生自制力较差,在上课或者自习课时间用手机看微博、微信或小说等,或者一有空闲时间就用手机来阅读,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对于手机阅读带来的不良影响,高校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对网络信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阅读积极向上的内容。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办阅读教育讲座,或者通过信息素养课程对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时间和阅读方式等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规避移动阅读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增加大学生自主阅读动力
促进大学生阅读,从根本上让大学生喜欢阅读和多阅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大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为增加大学生的阅读动力,需科学规划移动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说,移动阅读主要是用来扩展知识面和提升综合素养的,专业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还主要依靠传统纸质文献。图书馆可定期通过微博、网站及邮箱等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内容,并增加共享与互动模块,吸引大学生关注。
目前,在中国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移动阅读推广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移动阅读技能和阅读积极性,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对促进大学生阅读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在高校图书馆中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叶凤云.移动阅读国内外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142-145,147.
[2]韦成府.移动阅读成潮流[J].中国教育网络,2013,(5):70-71.
[3]潘福达.移动阅读付费率升至近两成[EB/OL].http://bjrb.bjd.com.cn/html/2015-05/27/content_282698.htm/2015-05-27/2015-10-25.
[4]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12-15.
[5]雷音.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及创新服务[J].现代情报,2006,(8):176-177.
[6]屈亚杰.浅谈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4,(S1):102-103,112.
[7]郭晶.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与进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白晨)
A Study on the Mobile Reading Activities and Read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a Survey among Readers
LIU Xiao-ting,ZHANG Shu-li
(Library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obile reading has become a major way of reading.A survey into the reading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has been done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the featur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mobile reading of college student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of reading promotion and reading education such as to further th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libraries,to perfect the environment of mobile reading,to enhance the publicity of mobile reading and to enrich popularizing activities of mobile reading.
Key words:mobile reading;university library;reading activity;reading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 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6)01-0087-04
作者简介:刘晓婷(1987-),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馆员,图书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服务。
基金项目: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JG201566)
收稿日期:201511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106.1532.02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1-06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