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建荣
(山西路杰公路工程技术咨询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注浆技术的要点解析
宁建荣
(山西路杰公路工程技术咨询公司,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完善高质量的交通体系,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质量的交通设施及完善的交通体系的重要性逐渐的显露出来。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幅增长城间快速运输体系的大力需求,高速公路已然成为带动我国整体交通运输运营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公路建设中,难度通常集中在桥梁和建筑的安全舒适和耐久性上。将重点研究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这一难点,从注浆技术出发,简要分析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注浆技术
1注浆技术近况
目前,我国的注浆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高速桥梁方面仍有不足。在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从设计到实施均需要考虑社会大众的自身需求。由此可见,在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桥梁建设的安全性、舒适性、耐用性、便捷性实为重要参考要素。虽然我国目前公路桥梁施工的施工技术还略显薄弱,但注浆工艺、物理液压等多方面,透过裂隙在岩石和土壤中注入泥浆固结,提升岩土体的密实稳定,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安全、舒适、耐用性上加以保障。因此,根据工程建设的土地地质特点,采用不同的注浆工艺及设施,得以将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为国家床罩更多的经济效益。
2什么是注浆技术及其如何分类
2.1压密注浆技术的介绍
压力注浆,通过较高的压力注射浓度稠密的浆液,在注水管端部形成浆泡,并且随着浆泡尺寸的正大,产生更大的压力迫使土体移动。随着水压的不断升高,土体结构不断受到挤压,并且所注灌浆优先将包含空隙较大的土体填充,并随着不断的压力,土壤板结增强,构成一种高强度高防渗性能的新型结构的土体。
2.2渗透注浆技术的介绍
渗透灌浆与灌浆不同,它填补了土的裂隙和裂隙,以便将裂缝中的水和气体排出,不改变形成土壤颗粒排列的情况,利用泥浆深入原理,将土壤颗粒凝聚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土壤饱和的状态。对于渗透注浆,对地基的渗透系数往往有要求,渗透系数小于10-5cm/s数量级的地基,则不适合采用渗透注浆的方式。
3注浆工艺要点问题
3.1简介钻孔放样过程
钻孔施工工艺,包括现场准备、打桩放样、埋设护筒、钻孔、清孔、灌注混凝土等。在钻孔前,施工放样的误差要严格控制,误差以mm为单位。力保数据变差控制精准,护筒内径与桩径要相差200 mm以上。在钻孔过程中,根据工程当地的地质特点选取合适的的钻孔器械,并且注意钻孔施工时的连续性。
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要求很高,施工过程中必须及其认真,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道工序的地下工程。这样促使施工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及丰富的现场经验。合理把控钻孔设计孔位与实际孔位之间的误差,一般这个数值范围为50 mm。
3.2成孔工艺的技术要领
成孔工艺,采用潜孔锤,绝不能使用冲洗液水钻技术在填筑体、桥面结构层和混凝土垫层进行钻进。而且孔深不能小于设计的尺度,偏差率控制在最小。并且,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时,则需要考虑二段注浆的方法,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成孔后,清孔过程不可忽略,可用相对密度较低的泥浆或者清水注入以便完成清孔过程。在清孔时,需要注意避免泥浆密度上下不一致,这样影响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式用以清孔这个是严格禁止的,这样会降低桩尖处土低的承载能力,从而引发断桩的风险。
3.3压水试验的技术要领
压水试验工艺是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步骤,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它便于测定选择最终的注浆参数,确定地质是否可灌,注浆通道是否通畅,了解土体裂隙情况的实验性工艺。
压水试验一般在裂隙冲洗后进行,通畅进行简易压水测试时,时间设定为20 min,平均每5 min测试记录1次压入流量,连续4次读数中,测值结果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小于1 L/mm时,压水试验即可结束,试验结果计算值取最终值。压水试验结果以透水率q表示,单位为吕容(Lu),计算公式为:q=Q/pL。
4结语
公路桥梁在现代交通运营体系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它关系着民生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发展中的必然。注浆技术在此的重要应用不言而喻,如何将此工艺快速发展,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技术上的颠覆与革新,将注浆施工的操作规范,把握注浆技术的要点,发现并解决注浆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为社会带来跟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邬东海.谢玲.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
[2]全艳丽,史西凤.浅谈桥梁施工中新材料、新技术的改进技术[J].科技传播,2010,(15).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6)06-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