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2016-03-14 16:56郑薇娜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王 宏,郑薇娜



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王宏1,郑薇娜2

摘要:采用专家咨询与文献资料法对个体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武术精神”的内涵要义进行分析,并递进性建构“武术精神”关联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准则的内在逻辑。进而以此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整合基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目标下的武术精神价值传统,以期为学界梳理合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则的武术精神个性特征史料提供思路借鉴,并为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武术精神价值担当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视域;武术精神;当代价值

2012年11月,习近平领导起草的第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表述,是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立己育人的武术精神与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密切关联,如何正确体认这一客观性关联规律,并基于其逻辑设计对武术精神价值进行重新梳理与审视,对于当前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视域开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具其时代性意义,并且迫在眉睫。

1 个体层面核心价值准则引领武术价值取向的逻辑

1.1爱国的价值取向观

基于实现民族最高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论,爱国是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民,是捍卫公民自己的根本利益。爱国是基于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而表现出热爱自己的国家、效忠自己的国家,它同经济发展与社会构建相联系,要求人们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尊严、促进祖国统一为担当。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传统;容括了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传统;涵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人文传统;囊括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科技传统[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以爱国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则是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内驱动力之源,也是炎黄子孙在国际文化激荡的峥嵘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亦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之魂。民族传统文化视域中,爱国的价值取向引领民族体育运动富涵高贵的情操,彰显武术运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气节。

1.2敬业的价值取向观

敬业是对个体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是个体基于国家、集体事业的工作、学习、活动中表现出遵守职业规范的主人翁态度,构建于笃行致远的职业理想、自强不息的立业意识、敬重执着的职业信念、忠于职守的从业态度、幸福愉悦的职业情感、克己奉公的职业道德。敬业是爱国的日常表现,其崇高境界是无私奉献,要求社会公民能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敬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它要求职业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更是个人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重要平台。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敬业再现的是人们勤奋好学、顽强拼搏、热爱劳动、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再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敬业是实现个人幸福、社会繁荣的途径与保障,它关照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改革魄力与创新精神,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敬业精神正是实现改革创新的思想前提与保证。[2]“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圆中国梦的武术文化事业,需要以勇于攀登、再创新高的文化职业理想,以专注事业、执著追求的职业信念,以忘我工作、乐在其中的职业情趣,以顽强拼搏、再创辉煌的敬业精神,在平凡有限的生涯中构建中国武术人砥砺前行的风采蓝图。

1.3诚信的价值取向观

诚信的价值取向即以诚为本、信以行义的价值取向,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与忠于职守,这一待人处世的金律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优秀道德价值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人伦建设的价值基石。表现为言行一致和“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朱子全书·论语》)的表里如一,表现为诚实无伪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的诚信律己[3],表现为坦诚相待、“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的真实无妄,表现为一诺千金、“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的诚信待人,表现为的“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的诚信奉职,表现为“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与“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孟子·离娄上》)的诚信善道。古代中国素来被赞益为高度重视诚信价值的信用之邦,维系于取信于民及信守诺言的民本根基传统。当代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丰裕的社会,更是诚信善治取向的社会,是惩治欺诈、打击假冒伪劣、诚实相亲、信用良好的社会[4]。所以说,民族传统文化视域的诚信价值基石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造福炎黄子孙的根基,是维系民族传统武术运动网域个体与团体、个体与社会乃至个体与自我聚合的粘合剂。

1.4友善的价值取向观

友善的价值取向亦即胸襟宽广、与人友善的核心价值取向,它是中华民族“与人为善”之美德与古希腊“博爱”之精髓在中国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要求交际中的个体在摆正人我关系的思想前提下,努力做到“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老子》)的虚怀若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谦敬礼让,“有容,德乃大”(《尚书·君陈》)及“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的宽以待人,“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上》)的守望相助,“朋友之义,务在切直以升于善道者也”(徐斡:《中论·贵验》)的相期以善。友善,是善良与宽容凝聚而成的一种宽厚德性,友善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拥有真诚善良之心,善待亲朋好友与世人,并基于此获得他人的理解、信任与关切,促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人们在友好愉悦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以实现本我、小我与大我的人生价值。用爱和温暖来善待自然、环境与社会,以维护生态关系的平衡和谐,促成经济增长的可持续稳定。友善的价值取向观引领着武术精神的传承建构,新征程中,武术运动禀赋倡导对亲朋、他人、社会、自然付诸善良友好的爱[5],倡导与人为善、友善待人、守望相助、和睦共济的友善大爱。

2 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武术精神价值的审视

2.1凝聚个体爱国情怀的武术精神

“爱国”的价值取向促使中华武术富涵高贵的情操,“爱国”的价值取向亦彰显中华武术高贵的民族气节,多有史料文献及诗文可作为这一释解的注解。“宋以后,传统武侠的最高伦理准则与儒家的最高合理取向相结合,就形成了武侠精神最高境界——‘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6]”这正是凝聚爱国情怀而享有盛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精神。另据史载,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王朝的莫大祸患,武者抵御南倭的爱国史料不乏陈述。“嘉靖癸丑,倭初至海上,屯下沙镇上。蔡可泉主督平贼之事,招募僧兵数百人,其中三十六人最为枭捷。首号月空,次号自然。傍贼结营,一贼舞双刀而来,月空从不动,将至,身忽跃起,从贼顶过,纵铁棍击碎贼首,于是诸贼气沮”(明李绍文《云间杂识》之《三十六僧抗倭》篇)。关于武僧月空抗击倭寇的事迹,“顾炎武《日知录》也有记载,称‘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御倭于淞江。其徒三十余人,自为队伍。持铁棒击杀倭甚众,皆战死’。[7]”“万代传侠名”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1877-1907)以学练武术强身健体、激励斗志,其手笔《鹧鸪天》中“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的词句至今令人深感振聋发聩。这些记载不仅是武术“强种御侮”、“抵御外侵”、“精忠报国”精神的观照,亦是基于武术凝聚个体爱国情怀的观照。

诚然,武术凝聚个体爱国情怀的高尚武术精神远非发端于宋朝,而是与武侠舍己爱国情怀的诞生相共生,并刻痕于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旅程。“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诸多类似于唐人王昌龄(698-757)这首《少年行》给予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高贵爱国壮行史料以赞赏抒发的诗词,她们洋溢爱国情怀的笔势与荆轲英雄壮举一道万古流芳。

2.2铸就个体敬业品性的武术精神

中国武术铸就个体敬业品性的武术精神,彰显于武术通达卓越之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昭示于中华民族对真与善、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之人类“大一”生命的追求[8],体现于个体对“闻鸡起舞”、“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躯体磨砺的执意,体现于个体对于“内外兼修、表里如一”操守修行的执着,体现于个体对仁爱与仁义、贵生及贵和思想修道的执拗。这种品行远非“更高、更快、更强”之拼搏精神所能及,观照于个体用武之道——“侠肝义胆”理念下恪尽职守的执着品格,正所谓孔孟所讲“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武侠品性,突出表现在先秦“刺客”们的英雄事迹中。“桓、文之后,大夫世权,陪臣执命。陵夷至于战国,合从(纵)连衡(横),力政(征)争强。繇(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符矫命,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腕而游侠者,以四豪为称首。”[9]刺客武侠则属于较早的门客类人物,其中出名的刺客有胁迫齐桓公割鲁侵地的曹沫,以鱼腹之匕首刺死吴王僚的专诸(当即亦被其侍卫杀死),屡刺赵襄子未遂而尽忠义的豫让(伏剑自杀),独行刺杀韩相侠累未遂的聂政(自屠出肠遂以死),“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等等。正所谓,“曹沫盟柯,返鲁侵地。专诸进炙,定中篡位。彰弟哭市,报主涂厕。刎颈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夺魄,懦夫增气。[10]”他们为了职业既定的目标,即便明知是飞蛾扑火,却依旧义无反顾,着实令人汗颜而心生敬畏。

武侠们敬业至舍生报国的武术精神虽限于中国武士阶层的未能呈现,已然融入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不可或缺的重要构建成分,不断讴歌并传颂于诸多武侠小说及功夫影视传媒主题中。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受历史及生平背景的局限,史载武侠们“快意恩仇、动辄杀人”等负面糟粕成分,及其过于“轻生”、过于“冷漠性命”等有悖于人道主义精神的思想也都是应该得以批判的。

2.3塑造个体诚信品质的武术精神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亦可谓是对大多武侠们身体力行诚信人品之生平的真实写照,他们践行示范着华夏“知遇必报”品性的高贵,展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主宰塑造个体诚信品质的英雄豪迈取向,这种以诚信为本、性命相换的精神成为春秋后世游侠的精神脊梁,亦是“武术精神对中国文化精神进行塑造的主要一面”[11]。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讲,“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12]。显而易见,司马迁是以肯定的口吻歌颂着他心目中的布衣之侠,既划清了侠与儒的界限,也区分了布衣之侠与豪暴之徒及民间盗跖的区别,肯定游侠讲求信义、爱打抱不平的侠客精神,道明了游侠行为“虽不轨于正义”,触犯封建朝廷法纪,但受到下层民众的欢迎,特此为他们树碑立传。“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少曷可少哉。[13]”司马迁以贤人、豪杰相赞于布衣武侠,并以布衣武侠与季次及原宪比较地位、衡量能力及比量对当时社会的贡献,执意于对武侠杀身不悔、扶危济困、不图报答等侠义品行的充分肯定,执拗于对武侠一诺千金之诚信品性之不可或缺的阐发。

相较于风靡全球的西方奥林匹克运动会所推行倡导的人文理念,显而易见,传统中国武术塑造武者诚信品性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倡导“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体力的竞赛,绝不是金钱的竞赛[14]”的诚信品格之约束遥相呼应。但相对而言,传统中国武术精神以武者躯体性命所承载其塑造诚信品质的崇高使命与担当更为可贵,凸显塑造武者诚信品质的武术精神甚为更高一筹。

2.4构筑个体友善人伦的武术精神

武术构筑个体友善人伦的武术精神发端于儒家文化的核心内涵——“仁”之友善及墨家“兼爱”、“天下莫贵于义”的思想,这种注重仁义、崇尚道德的品性在立人方面表征为武德戒律,在武侠英雄事迹中表征为劫富济贫、锄暴安良、抑恶扬善所追求的泛爱行径。从武德戒律上看,有“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左传.宣公十二年》)之“武有七德”;有“学拳以德为先,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做正大之事,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武技书.初学条目》)之学拳约律;有“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意待人,善守其德”(《永春白鹤拳.拳谱》)之学拳四善;“常奉师,常守法,常精练,常提防;戒谈人高下,戒妄动手足,戒贪淫美色,戒夜行不轨,戒助人为害,戒交游奸邪”(《岳家拳》)之四常六戒;有“人品不端者不传,不忠不孝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文武不就者不传,借此求财者不传,俗气入骨者不传,市井者不传,拳脚行不传”(《昆吾剑箴言》)之择徒慎虑;有“一忌荒惰,二忌矜夸,三忌躁急,四忌太过,五忌酒色,六忌狂妄,七忌讼棍,八忌假正,九忌轻师,十忌欺小”(《少林拳短打十戒》)之练功十忌,等等。这些武德戒律无不彰显着武术构筑个体友善人伦的传统。

武术构筑个体友善人伦的武术精神在武侠英雄史迹中亦是不一而足。例如,司马迁在其《游侠列传》中明文记载,“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清晰表达了司马迁“以余所闻”对武侠们虽触犯王法但能够做到重仁义而廉洁谦让、尚道德而不耻私欲、合道义而丑豪暴等游侠精神的赞颂。

3 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精神立己育人之精华与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之价值准则间具有同源同根、个案共案性关系,这亦是核心价值观引领武术核心价值取向的逻辑。同时,基于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视域审视武术精神而言,以凝聚个体爱国情怀、铸就个体敬业品性、塑造个体诚信品质、构筑个体友善人伦[15]等价值目标建构起武术精神价值的授武、学武、用武、品武史料不乏其陈。

东方奇葩之武术所具备的精神价值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命题,结合人文理念进行梳理与整合贴切于武术精神家园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史料素材不仅具备弘扬武术人文精神的价值担当,而且具有契合当代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意义。也再次明示,传承武术文化精粹与弘扬武术精神依然是时代赋予武术学界同仁的伟大命题。

参考文献:

[1]张传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主心骨[J].求是,2009(15).

[2]张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关系解析[J].教育评论,2014(8).

[3]沈壮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的价值标准[J].湖北社会科学,2014(10).

[4]任平.诚信与文明:中国梦的价值基石[N].光明日报.[2013-04-10].

[5]郑薇娜.中国体育价值认知历程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3).

[6]董跃忠.武侠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7]邵雍.上海讨论中国会党史问题探讨会党在近代中国的功过[OB/EL].[2015-08-12].中华文史网-社会史,http://www.historychina.net/shs/356652.shtml.

[8]王宏.中欧体育哲学思想比较[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182-183.

[9]班固.汉书·游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0]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

[11]周大鸣,秦红增.中国文化精神[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12]班固.汉书·游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3]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4]王祖爵.奥林匹克文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5]王宏,郑薇娜,沈克印,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体育价值特征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9).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Values of Wushu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Level Core Values

WANG Hong1,ZHENG Weina2

Key words: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level core value;wushu spirit;contemporary values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s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literature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s and essentials of“wushu spirit”and progressively construct the internal logic of criterion for the individual-level core value that relates to wushu spirit.And then,taking this as a theoretical basis,the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and data method,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integrate the value tradition of wushu spirit in the goal of value criterion like“patriotism,dedication to work,credibility,friendliness”,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an idea for reference of academics by combing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wushu spirit with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at tally with the criter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and also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wushu spirit value as a purpose and a means.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3X(2016)05-0388-03

收稿日期:2016-03-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890019)

第一作者简介:王宏(1973-),男,河南罗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哲学.

作者单位:1.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3 1.Wushu College,Wuhan Instit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9;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ongnan University.of Finance and Law,Wuhan Hubei,430079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