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小学 史寿存
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发言的学生讲得津津有味,别的学生或东张西望,或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地顾不上听讲;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往往淹没在一片声浪中……种种现象引人深思。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主动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学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从三尺讲台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孩子心中,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这样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们讲,学习和生活有了困难愿意向我们寻求帮助;课堂上师生的情感融入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小学生的向师性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自己讲和问的同时,要顾及学生的议和答,无论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绝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当他们提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说给大家听。对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满怀期望的鼓励,富于机智的启发引导。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去听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倾听的习惯非一朝一夕养成的,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例如我在教“6的乘法口诀”时,课上我先让个别同学(在课前已经会背了的)背一背,其他同学感到好奇(没学就会了)都认真地听着,然后我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来验证这几个同学背的口诀对不对,摆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验证的是哪句口诀,摆的是什么?怎么摆的?其他同学听完后说一说,他摆的有道理吗?你又是怎么摆的?验证是哪句口诀?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另外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可以强化“听”的能力。自控能力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培养自控能力,必须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做事能力、不同认识水平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循序渐进。只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放过每一个时机,严加训练,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强起来。例如轻声讨论、响亮发言、认真倾听、有序地分工合作等,都能使孩子们加强自控,从形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教师也要善于矫正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课堂上,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而教学规律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意停课,中断学生的听课思维,而要灵活、理智,适时予以控制。例如教师在讲课时,一旦发现他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把严峻的目光刷地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与之目光交触,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采用灵活多变的语调,或急或缓,或长或短,或稍作停顿,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方法只要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搞好课堂教学。
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还是一种尊重。
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良好的倾听习惯一定会内化成孩子们的素养。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