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磊,申明乐,刘玉洁,闫卫红
(南阳理工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机化学教学研究与探讨
王英磊,申明乐,刘玉洁,闫卫红
(南阳理工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473004)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当前无机化学教学的现状,从培养学生兴趣、精简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评价体系、建立学业导师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新建地方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事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逐步实施转型发展,将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与传统理论型本科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师为目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教育体系[1]。
无机化学是南阳理工学院化工、生物、食品、中药学等专业大一新生所学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作为豫西南地区唯一一所新建地方应用型理工类高校,一直秉承“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教学工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为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无机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正在面临着多个难题。首先,生源质量有所下滑,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与省会、沿海发达城市同类本科院校相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因地理位置、品牌效应等诸多因素影响,生源的整体素质有明显下降[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较差、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在我校新生中普遍存在。其次,理论学时大幅锐减,教学任务较为繁重。由于大一新生开学较晚,再加上各类入学教育、军训以及实践教学学时增加等原因,我院无机化学理论学时已经减至48学时。对于内容繁杂、知识抽象的无机化学而言,教学质量没有时间保证。再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容易厌学厌课。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依然采用中学阶段所习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然而由于授课进度较快、课堂容量较大,学生难以适应,总是一知半解,时而久之,学生便开始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旷课等不良现象。
2.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有着极大的憧憬,对新的课程在学习初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门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无机化学教学,具体措施:①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让学生感受学有所用。大一新生初入校门,学习中最渴望知道的是所学知识将来有何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结合,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平衡原理时,联系我校实习基地南阳晨光化工有限公司的合成氨工艺,分析其采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原因。②引用化学发展史料,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由于高中过早的分文理科,导致理工科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有所欠佳,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化学史和化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造福人类和社会的责任感。如在讲授元素周期表时,简单介绍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每一种元素的背后都有一段漫长的故事,一张元素周期表凝结着一代代化学家的智慧和心血。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前提[3]。
2.2转变教学理念,精简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和元素化学。虽然课程学时不断被压缩,但教学内容却没有相应减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如果只考虑知识的全面性,每一章节都详细讲解,将无法保证课程顺利完成;反之,若每一章节都简单讲解,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应转变传统教学“求大求全”思维理念,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相关专业的知识结构需要,以“少而精”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首先,对于内容繁杂琐碎、记忆性知识较多的元素化学部分,不再进行课堂教学,采用学生自学模式。其次,淡化或删除理论性过强但实用性较差的内容,如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程等。优化之后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4]。
2.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知识和能力的衔接,循序渐进改变教学方法,逐步从“老师讲,学生听”模式向“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交流、启发引导、探索讨论等新模式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5]。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6]。如对物质结构部分,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微观世界形象化、具体化,降低知识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由于公式多、推理多,板书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更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2.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以慕课(MOOC)、大学公开课等优质资源为代表的网络课程,近年来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模式。MOOC的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译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和学习需求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自由选择课程,通过观看课程视频、完成作业练习、参与论坛讨论、参加测验考试等活动,最终获得认证证书。目前,关于无机化学的网络课程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兴文教授主讲的MOOC和天津大学崔建中教授主讲的视频公开课等。但对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而言,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可适当将一些优质课程的学习作为课程考核内容的一部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此外,与传统的打电话、发短信沟通方式相比,90后大学生更乐于通过QQ、微信与教师交流。教师可以创建课程学习QQ群或微信群,利用群文件实现教学计划、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群聊不定时网上集中答疑[7]。这种轻松的网络交流方式,让一些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愿意与老师讨论问题,同时探讨的聊天记录也可供其他同学学习参考,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5注重过程考核,探索多元评价体系
大一新生刚刚从“一考定终生”的高考中走出来,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只关注考试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教师应在第一节课就对学生明确,大学考试更注重过程和能力的考核,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8]。根据无机化学课程和大一新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占40%)、阶段考试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40%)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具体而言,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课程作业、课程笔记、课程论文四项构成,每项分别占10%。其中,课堂表现的评分依据是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课程作业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课程笔记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知识点与重难点的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论文则是根据学生从网易公开课《化学与社会》、《走近化学》、《化学类专业导论》中获得的灵感,自由选择与化学相关课题,查找资料,撰写论文。每项平时成绩都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从全班学生中选取10名代表共同参与打分,避免因教师个人喜好而出现人为偏差,提高平时成绩公信力。
2.6建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大一新生由于没有中学时代的升学压力,再加上高中教师“哄骗式”的教育模式,导致入学之后极易迷失方向,放任自我,以“不挂科”为学习目标。同时,部分学生存在应用化学不是热门专业,将来发展不好等错误观念。虽然辅导员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较大优势,但是在专业素养和职业规划方面,多数辅导员由于专业不对口而有心无力。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是对辅导员工作强有力的补充。本科生学业导师主要有以下职责:首先,开展专业教育,增强专业认同感。新生入学之初,引导学生熟悉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前景,增强专业学习信心。其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确立考研、出国留学、创业等发展目标[9]。再次,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参与专业实验实训、科研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辅导员管理模式和学业导师培养模式的结合,形成新的全方位育人机制,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10]。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生活。无机化学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点燃学生渴望专业知识的导火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陈小虎. “应用型本科教育”: 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 86-88.
[2]叶晓萍,童义平.大化学理念下的新兴地方本科二类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体系建设[J].广东化工,2014,41(1): 185-186.
[3]王燕,朱燕舞,翟林峰,等.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3): 97-98.
[4]王跃.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5): 144-146.
[5]刘捷.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1,9(20): 21-22.
[6]姬鄂豫,黄雪征.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4):119-121.
[7]高建芝,赵林静,王永玲,等.QQ群互动式教学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4):2215-2217.
[8]杨昱,徐雅琴,杨玉玲,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无机化学课程教考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4):89-91.
[9]薛刚,罗建成,臧晋.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234.
[10]杜宇.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的路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1):246-248.
2016-07-28
王英磊(1986-),男,讲师,从事无机化学、精细化工教学与科研工作,电话:0377-62076346。
G642.0
B
1003-3467(2016)10-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