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口复杂度的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比较分析*

2016-03-14 03:45:48赖晓敏张俊飚吴贤荣
中国食用菌 2016年5期
关键词:块菌技术含量出口额

赖晓敏,张俊飚,吴贤荣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基于出口复杂度的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比较分析*

赖晓敏,张俊飚**,吴贤荣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国食用菌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已成为食用菌生产与出口第一大国,但产业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较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通过测算13种食用菌产品出口复杂度,发现蘑菇类产品技术含量高于块菌类,加工类食用菌高于非加工食用菌产品;在此基础上,从产品技术结构视角分析比较含中国在内的近5年食用菌累计出口额前23位的经济体产业出口复杂度,结果表明,以干制食用菌出口为主的中国产业技术水平低于以鲜或冷藏或加工蘑菇类产品出口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最后围绕中国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提出推动食用菌生产向工业化转型、加快块菌及其他珍稀食用菌品种的规模化栽培、开展食用菌产品深加工以提升技术附加值,以及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等对策和建议。

食用菌;出口复杂度;出口技术结构

种类繁多的食用菌作为人类食物已经有四千年历史。品种上,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2 300多种食用菌,其中已实现人工栽培的有100余种,且绝大多数为木腐类真菌,而商业化栽培仅有60种左右,规模化商业栽培则更是少至十余种,且主要为木腐类与草腐类品种[1]。中国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一千多年前便陆续开始了灵芝、黑木耳、金针菇、香菇等品种的人工栽培,到如今已形成既有香菇、平菇、草菇、黑木耳、毛木耳在内的大宗品种,又有银耳、滑菇、猴头菇、鸡腿菇等若干珍稀品种构成的多元化生产结构[2]。而欧美自1600年法国实现双孢蘑菇人工栽培并将其视为皇家园艺对外保密,到1905年Duggar公布其发明的双孢蘑菇菌种纯培养法,以及1932年Sinden发明双孢蘑菇谷粒种的菌种技术,再到21世纪初,食用菌生产结构一直以单一的双孢蘑菇为主[1];生产方式方面,在纯菌种、谷粒种以及标准化菇房等技术推动下,欧美国家目前实现了双孢蘑菇和金针菇的机械化周年生产。而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还以农业化生产为主,主要依靠人工并辅之以部分机械开展季节性各类食用菌生产[3]。产业格局方面,全球食用菌产业市值约405亿美元~465亿美元,其中栽培食用菌达300亿美元~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达100亿美元~120亿美元,野生菌达5亿美元。除中国外,世界主要食用菌生产大国多为发达国家,但伴随香菇、糙皮侧耳、滑菇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食用菌产业逐步由西方向东方转移[1]。

正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场由技术主导的全球食用菌格局变动下,中国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并崛起。在产业技术方面,从20世纪的菌种制备、人工接种、人造菇木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并推广,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作物秸秆基质化、袋式立体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整体不断提高。在产业规模方面:中国食用菌产量从1990年占全球产量29%,到如今高达70%以上,产业遍布全国各地,食用菌产值过亿的县(区)高达200个,且食用菌生产大省均已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业集群[1]。

得益于技术与规模的发展,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贸易方面一直占据着较大优势。无论是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相对贸易优势[4],还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5]都表明中国食用菌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中国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欧美、日韩等国家不断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挡中国食用菌进入,以保护本国产业。仅2001年~2008年间中国出口日本食用菌便遭遇9次技术性贸易壁垒,产业损失惨重[6]。如何应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食用菌产业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而提升中国食用菌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找出食用菌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则是首要任务。基于此,本文通过计算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指标——出口复杂度,分析食用菌出口不同产品间技术复杂度差异,从而计算中国在内的主要食用菌出口国的产业复杂度,并基于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角度分析中国食用菌贸易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产品的技术结构指标——出口复杂度

出口复杂度由Hausmann于2003年最早提出,是指基于各经济实体(或产业)在小规模的市场自我探索中形成的一种国际贸易格局,即拥有高技术优势的国家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则出口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来描述各经济体(或产业)所有出口产品的质量构成,包括产品范围、产品价值或技术含量等[7]。而后Hausmann将出口复杂度概念拓展为产业出口复杂度,以衡量一经济体产业出口技术含量与出口生产率在内的综合表现[8]。在此基础上,Rodrik将出口复杂度概念阐述为高端品在一国产业的出口中所占比重,若该国出口商品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以及高生产率的商品所占比例越高,其产业出口复杂度也越高[9]。我国学者黄永明与张文洁认为产业出口复杂度是指一经济体产业在各种技术层次产品出口上的一个组合,其数值越大,则产业高技术水平产品的出口比例较大,反应经济体的高端生产能力越强[10]。基于此,学界常通过测算出口贸易中不同商品技术含量,从而分析产业出口的技术结构[11-14]。

对于出口复杂度的计算,采用 Hausmann、Hwang和Rodrik提出的方法[8],分两步计算:首先,计算产品层面的出口复杂度,用所有出口该产品国家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加权平均数表示,其中权重为各经济体该产品的出口比重在世界出口中的地位,也为各经济体该产品的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在所有同类产品RCA总和中所占比重;其次,计算产业层面的出口复杂度,用各产品占该经济体产业总出口的份额作为权重,对各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加权平均得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RODYi是商品i出口复杂度;x为出口额,其中c为国家,k为出口品种类数,m为特定产业中出口品的种类数;Yc是国家c的人均GDP,在本文中为更好反映国家发展程度,采用基于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Yn前的式子是其权重,分子是商品i在一国总出口中的份额,其分母是所有出口商品i的国家在该商品总出口中的份额;EXPYn是国家n一产业所有出口产品的平均复杂度,权重为产品i占国家n该产业出口总额的比重。

1.2 数据来源

本文中,各国(地区)食用菌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出口贸易额以美元计价,采用HS(海关编码)分类的六位码分类,共有13种食用菌代码,具体如表1。其中前10类食用菌产品都属于HS07类农产品(食用蔬菜、根及块茎),可归纳为非加工类食用菌产品,后3类食用菌产品属于HS20类农产品(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统称为加工类食用菌产品。基于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各国人均GDP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各国出口总额数据来自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为真实反映各国食用菌产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分别选取并计算2010年~2014年五年的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类食用菌产品的出口复杂度比较

2010年~2014年世界各类食用菌出口复杂度见表2。

如表2所示,食用菌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在整体上为波动上升,2010年~2014年的产品出口复杂度平均值为15 178。结合何敏、天维明按HS两位码分类计算的2006年~2010年全球24类农产品的出口复杂度数据[12](详情见表3和附录A),食用菌2010年产品出口复杂度为14 643,远高于同期绝大多数农产品值,仅次于HS04(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HS19(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心)、HS02(肉及食用杂碎)和HS21(杂项食品)四类农产品,且差距较小;非加工类食用菌产品2010年的平均出口复杂度为13 636,高于同期HS07类(食用蔬菜、根及块茎)数值8 213,加工类食用菌产品2010年平均出口复杂度为18 000,亦高于同期HS20类(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数值11 411。

可见,加工与非加工的食用菌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均高于一般蔬菜产品,在所有农产品中技术含量位居前列,与肉蛋奶等农产品的技术含量相近。这是由于食用菌产业从环境控制、菌种制作、接种栽培到采摘收获等各环节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投入。因此,基于食用菌产品的较强竞争优势,国家应该进一步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产品层面方面,各食用菌产品间出口复杂度彼此存在较大差异。按近5年均值比较,HS20031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伞菌属蘑菇)类产品出口复杂度最高,近5年数值均在21 000以上(均值为22 816),近5年累计出口额占世界食用菌出口总额的16.55%;其次为HS070951(鲜或冷藏的伞菌属蘑菇)类和HS20039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其他蘑菇)类,均值分别为21 932和18 165,且近5年内两类产品出口复杂度极差均为11 000以上,数据波动性较强,累计出口额分别占19.86%与17.04%;再次为HS071151(暂时保藏的蘑菇及块菌)类,其产品出口复杂度均值为17 169,累计出口额仅占1.08%;而HS071231(干伞菌属蘑菇)、HS070959(鲜或冷藏的其他蘑菇及块菌)、HS071233(干银耳)、HS071159(其他暂时保藏的蘑菇及块菌)、HS20032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块菌)、HS071230(干制食用菌)、HS071239(其他干蘑菇及块菌)和HS071232(干木耳)等8类食用菌产品出口复杂度均值都在13 000左右,且8类产品累计出口额占食用菌出口总额的55.99%[其中HS20032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块菌)类产品出口复杂度波动最为剧烈,极差达12 897];产品出口复杂度最低为HS070952(鲜或冷藏的块菌)类,近5年均值仅为9 718,累计出口额占3.42%,与均值最高的HS20031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伞菌属蘑菇)类数值相差13 098。

表1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食用菌产品代码Tab.1 Product codes of edible fungus in UN Comtrade Database

表2 2010年~2014年世界各类食用菌出口复杂度(PRODY)Tab.2 Export sophistication of 13 kinds of edible fungi from 2010 to 2014

由表2可知,按食用菌品种划分,蘑菇产品技术含量最高,随后分别是其他小众食用菌品种、银耳和木耳,而块菌产品技术含量最低。结论反映出现实中各类食用菌品种在技术投入上存在差异性:香菇、双孢菇等蘑菇产品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技术投入大;而块菌类产品商业化栽培起步晚,生产过程对自然条件依赖度高,技术投入少;按产品形式划分,加工类食用菌产品出口复杂度相对较高,其次为鲜或冷藏食用菌产品,而干制的食用菌产品最低。尽管采取深加工能有效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产品增值,但全球出口结构上仍以未加工的鲜或冷藏食用菌和干制食用菌为主,产业产值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主要食用菌出口国间产业复杂度及技术结构比较

为了方便对比各主要食用菌出口国家及地区的整体技术水平差异,本文着重选取2010年~2014年食用菌产品总出口额前23位的国家(或地区),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及中国香港在内的23个经济体近5年的食用菌出口总额累计占世界总额的95.36%,累计出口总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93.52%。其中,23个经济体中有12个发展中国家,有含中国香港在内的11个发达国家(地区)。中国近5年食用菌累计出口量与出口额均位列世界第一,分别占世界总出口量与出口额的37.69%和55.96%,占据绝对数量优势,单位产品价值为6.29美元/kg,价格高于欧美传统的食用菌生产国荷兰、波兰、法国、西班牙、美国和德国的同时,亦低于欧洲新兴的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及塞尔维亚等食用菌生产国。

图1 2010年~2014年世界各类食用菌产品出口总额Fig.1 Total export of 13 kinds of edible fungi in the world from 2010 to 2014

表3 2006年~2010年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复杂度Tab.3 Export sophistication of 24 ki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2006 to 2010

表4 2010年~2014年食用菌累计出口额前23位国家(地区)Tab.4 Top 23 economies ranked by total edible fungus exports from 2010 to 2014

2010年~2014年累计出口额前23位的国家(地区)近5年食用菌产业出口复杂度情况见表5,并根据各自出口结构绘制出口技术结构图,见图2。

由表5可见,总体上近5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出口复杂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累计出口额前23位的国家(地区)产业出口复杂度均值略高于所有世界出口国(地区)均值,一定程度表明规模化的生产使得更多技术得以采用,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23个经济体中产业出口复杂度前10位除立陶宛外均为发达国家,数值均在18 000以上,反映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食用菌产业上存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差距;欧美传统食用菌生产大国在技术上总体依旧领先于新兴的食用菌国家(地区)。

从图2可以看出,结合各国出口技术结构可知:除西班牙、法国和荷兰外,23个经济体中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靠前的其他7个国家均以产品出口复杂度高的HS070951(鲜或冷藏的伞菌属蘑菇)类食用菌为主,近5年该类产品累计出口额均占其食用菌总出口额的40%以上。其中,爱尔兰近5年累计产量仅为全球的2.30%,但是由于历年出口额的95%以上均为HS070951(鲜或冷藏的伞菌属蘑菇)类,使得其产业技术含量位居第一。西班牙和法国两国则以出口技术含量最高的HS20031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伞菌属蘑菇)类产品为主,前者该类产品近5年累计出口额占其食用菌总出口额的60%以上,

后者占40%以上。而荷兰同时以HS070951(鲜或冷藏的伞菌属蘑菇)、HS20031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伞菌属蘑菇)两类食用菌产品为主,两类产品各占40%左右。23个经济体产业技术水平后四位分别是中国、智利、塞尔维亚和中国香港,出口结构上技术含量低的 HS071230(干制食用菌) 和HS071239(其他干蘑菇及块菌)两类产品出口额所占产业出口总额的60%以上,其中中国香港更是高达90%左右。尽管印度在这两类产品出口额比例上亦达到40%左右,但是其高技术的HS20031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伞菌属蘑菇)类产品出口额高达30%,使得印度整体产业技术含量仅次于美国。其余国家由于出口结构较为均衡,既有相当比例的HS070951(鲜或冷藏的伞菌属蘑菇)类,又有技术含量中等的HS070959(其他暂时保藏的蘑菇及块菌)类,也有相对较低的HS071230(干制食用菌)和HS071239(其他干蘑菇及块菌)类,所以产业整体技术含量在23个经济体中趋于中等水平。

表5 2010年~2014年食用菌累计出口额前23位国家(地区)产业出口复杂度Tab.5 Industrial export sophistication of top 23 economies ranked by total edible fungus exports from 2010 to 2014

图2 2010年~2014年食用菌累计出口额前23个经济体出口贸易技术结构Fig.2 Technology structures of top 23 economies ranked by total edible fungus exports from 2010 to 2014

3 讨论

3.1 研究结论

通过计算2010年~2014年连续5年的国际食用菌产品出口复杂度和食用菌累计出口额前23位的经济体产业出口复杂度,以一般农作物产品作参照,分析13种食用菌产品技术结构,同时,构建产品技术结构指标,对中国及其他国家食用菌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开展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食用菌产品技术含量高于一般农产品,且不同食用菌品种技术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食用菌产品出口复杂度远高于大宗农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与畜牧业产品及其他农业加工产品相近;就食用菌产品而言,市场需求大的香菇、双孢菇等蘑菇产品技术含量高于块菌产品,加工类食用菌产品技术附加值高于鲜或冷藏产品,干制食用菌产品技术含量最低。

二是:从产业层面来看,欧美传统食用菌生产国产业技术水平仍处于领先水平,相比较而言,含中国在内的新兴食用菌生产国出口技术结构有待优化。中国作为食用菌生产与出口第一大国,出口技术结构仍以低技术含量的干制类食用菌产品为主,目前食用菌产业深加工程度不足。单位产品价值高于欧美传统食用菌生产大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食用菌产业凭借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使得中国食用菌出口在技术附加值较低的情况下,短期内亦能受到国际市场青睐,表明若提升技术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将获得更显著的经济效益。

3.2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与结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3.2.1 推动食用菌生产向工业化转型

欧美食用菌生产源于园艺栽培,经历了标准化菇房栽培、工业化栽培、智能自动控制栽培与专业化生产等几个阶段,而中国生产仍处于以手工劳动为主、机械为辅的半工业化阶段。中国食用菌从业人数世界第一,面对日益高涨的劳动力成本,中国食用菌产业势必要走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道路,可借鉴同样以木腐菌为主要生产品种的日本与韩国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技术经验,提升菌种质量与菇房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

3.2.2 加快块菌及其他珍稀食用菌品种的规模化栽培

传统香菇、双孢蘑菇等蘑菇品种目前已实现规模化栽培,相应的产品价格并不高。我国拥有丰富的食用菌种植资源,块菌及其他珍稀品种天然分布广泛,且市场供不应求、价格相对较高。对此,应大力推进相应的纯菌种培育、人工接种及栽培等技术研发,从而实现该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完善我国食用菌产业结构,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

3.2.3 开展食用菌产品深加工以提升技术附加值

一方面,加快以食用菌为原料的现代食品研发,将食用菌加工为食品添加剂或速食产品,将食用菌用途由传统单一的食材用拓展到工业原料或休闲食品领域;另一方面,发掘药用菌价值,提炼其药用有效成分,使其加工为高附加值的保健品或者药品,提高食用菌的利用效率与经济价值。

3.2.4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

结合国际有关标准,食用菌企业、科研院所与政府等主体一起协商制定中国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系统、明确规范食用菌品种培育、栽培管理、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指导食用菌从业者生产经营活动,减少劣质菌种及食用菌产品对产业整体利益的损失,以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1]张金霞,陈强,黄晨阳,等.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J].菌物学报,2015(4):524-540.

[2]张俊飚,李波.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3-21.

[3]王泽生.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C]//中国菌物学会.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菌物学会,2005:6.

[4]张庆庆,李鹏,曹明宏.中国食用菌对外贸易时空格局变化的阶段性分析[J].世界农业,2014(1):161-167.

[5]李鹏,李波,张俊飚.我国食用菌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0(6):58-60.

[6]熊召军.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7]Hausmann R,Dani.Rodrik.Economic development as self discover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2 (3):603.

[8]Hausmann R,Hwang J,Rodrik D.What you export matters[J]. Cepr Discussion Papers,2006,12(1):1-25.

[9]Rodrik D.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s[J].China &World Economy,2006,14(5):1-19.

[10]黄永明,张文洁.中国出口复杂度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12):59-64.

[11]黄先海,陈晓华,刘慧.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测度及其动态演进机理分析——基于52个经济体1993~2006年金属制品出口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3):44-55.

[12]何敏,田维明,Andrew Cassey.中日韩农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及演变——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5):104-113.

[13]汤碧.中日韩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特征和演进趋势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10):93-101.

[14]尹宗成,田甜.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变迁及国际比较——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1):77-8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chnology Structures of Chinese Edible Fungi Export Based on Export Sophistication

LAI Xiao-min,ZHANG Jun-biao,WU Xian-r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search Center of Industrial Economy,National Mushroom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Wuhan 43007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scale,China has become the first power on edible fungus production and export,but Chinese leve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product quality is much lower than Occident.This paper estimated the export sophistication of 13 kinds of edible fungi,and found mushrooms has higher technology content than truffles, while the technology content of processed edible fungi is higher than non-processed products.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 technology structures,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industrial export sophistication of top 23 economies ranked by total edible fungus exports from 2010 to 2014.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ese technology level in edible fungus industry was lower than Occident.The former mainly exported dried product while the latter was fresh or chilled.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ord the suggestion,such as realiz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further processing in edible fungus industry,expand the production scale of truffles and other rare species,and develop international industry technical standards.

edible fungi;export sophistication;export technology structures

附录A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农产品代码Appendix A Product cod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UN Comtrade Database

S646.9

A

1003-8310(2016)05-0055-09

10.13629/j.cnki.53-1054.2016.05.015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产业专项(CARS-24);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春蕾计划”。

赖晓敏(1994-),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研究。E-mail:xiaomin.lai@webmail.hzau.edu.cn

**通信作者:张俊飚(1962-),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Zhangjb513@126.com

2016-07-15

猜你喜欢
块菌技术含量出口额
盐边县块菌开发利用现状和高质高效发展建议
高校图书馆药物核磁共振技术含量测定文献信息化研究
有技术含量的欺骗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玩具世界(2020年6期)2020-12-06 05:55:14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消费导刊(2017年15期)2017-11-07 03:42:36
大通高科: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不走俏
创业家(2015年3期)2015-02-27 07:52:59
我国块菌的生态学特性
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