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6-03-13 05:23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华隆中学何正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2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工具性人文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华隆中学 何正超

语文以其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工具性的诸多特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语文的工具性强调太过,而忽视了语文人文价值的开发,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把复杂的文化内容、精微的哲理思辨、丰富的情感体验等变成简单划一的结论;语文教学不讲方法,不关注学生个体、个性的存在,长期让学生处于“零思考” “精神家园凋零”的状态。他们不再那么充满童真,不再那么满怀激情,不再那么关注自身的有意识的发展。语文课本原本被编者精拣细选的精美篇章,学生对它无动于衷。语文阅读的强大力量,没能融入学生健康个性的成长中去,没能给学生更多的精神抚慰和精神激励,这不能不说是语文的遗憾,也是语文教师的遗憾。

新课标的实施,极力倡导语文全方位的价值功用,张扬着语文人文性的大旗,张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诸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让阅读之花盛开在学生的精神家园。

一、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精神培育

语文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工具性,二是人文性。而人文性更为重要,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太多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语文阅读教学只停留在技术训练这一低级的层次上。普遍的认识是:老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只是为了考试,别无他用。语文的作用、语文的价值被极大地浪费和埋没。我们现在应归还语文的天性,积极重视语文对学生精神培育的作用,要用优美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文支持和智力支持。语文的内涵极为丰富,尤其当我们面对文辞优美、情真意切、意境纯美的文章时,我们的心田就象被温馨的春风抚摸着,就象被绵绵的春雨滋润着,什么苦恼、烦躁、浮华都成往事,心中只留下澄清的自我。语文的魅力莫过于此。我们要把这种体验带给学生,并随时通过阅读赠送他们两样礼物:让他们有欢乐的时候,让他们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激励他们的自尊、自律、自治、自强不息。

二、阅读需要原型唤醒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让学生形成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原型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阅读的储备状态。阅读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情感唤醒,让其充分融合到对文章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中,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存在状况,要能把学生阅读的内因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头脑中的原型由准备状态激化为进行状态,让学生对文章产生亲切感,从而渴望阅读文章,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这个外因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对学生产生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用如下办法。

一是情境假设。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前进入阅读的准备状态,在情境中产生阅读期待。二是经验回顾。唤醒学生的经验,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唤醒就不能进入,不能进入就不能共鸣,没有共鸣就不曾阅读。

三、阅读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举三反一能力

我们通常说要举一反三,这是强调思维的发散性特点。由一知三,这是典型的演绎推理,是要求学生触类旁通。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妨在强调举一反三的同时,关注一下举三反一的问题。举三反一是一种归纳,是对语言文字现象,对具体的每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东西。这或许就是眼下所极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就是要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不知举三反一,不知在众多的现象,众多的文章个体中发现本质的共性的东西,我们的阅读教学照样没起到应起的作用。我记得在与学生阅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文中写到“我”若瑟夫对于勒叔叔充满同情而不似他的父母那样冷酷自私。这个时候就有学生想到还有不少的文章中也写到“孩子”,学生归纳起来有《皇帝的新装》中说实话的孩子;有《孔乙己》中温酒的“小伙计”;有《故乡》中的宏儿、水生等,问题来了:为什么许多作家都在文章中写到孩子呢?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孩子和成人形成对照;孩子是将来的成人,作家在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孩子代表未来,作家把现实的希望寄托在未来等。虽然这只是很小的发现,但这毕竟是学生的自主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地根据阅读的个体归纳分析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标志。当然阅读中值得去举三反一的地方太多太多,诸如对各种文体的文章的类特征的归纳;对优美散文的语言归纳;对感人文章的精神本质的归纳……

四、阅读要走进学生的期待视野

我们要知道学生期待什么,期待什么样的阅读对象,这一对象能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多少有益的影响,能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提供多少有力的支持,归根结底,阅读要重视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在文章与学生的期待视野之间寻找切入点,让文章走进学生的期待视野,而不能游离于学生的需要之外,如果这样只会助长学生对阅读的冷漠。二要为学生的需要而选取丰富的阅读素材,初中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渐萌发,但支撑其独立的性格、思想还很不成熟,也就是说学生期待的更多的是如何能让自己自立起来的信息储备,于是我在组织阅读教学时经常搜集富含哲理或人生启迪的文章。另外,初中学生也很注重情感的体验,很容易或很愿意接受纯情的东西。针对这一需要我也经常把报刊文摘上的那些情真意挚的文章与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学生喜欢了,阅读日渐成为学生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就是要学生“耳濡目染,不学以能”,不论是走进学生的期待视野,还是强调举三反一,还是关注学生的阅读原型,都是为了通过阅读让学生的精神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净化,心灵得以抚慰,这是语文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新课程正张显人文关怀的旗帜向我们走来,我们就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阅读之花始终盛开在学生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工具性人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人文绍兴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