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求梅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02)
浅析护理解剖教学中护生的职业理想培养
刘求梅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02)
护生的职业理想培养是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它贯穿于护生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护理职业理想是护生对未来护理职业生活的规划、追求和期望,它将直接影响护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就[1]。解剖学是护生最早接触的医学基础课程,解剖教学阶段也是护生形成职业理想的启蒙阶段。以解剖教学理论为指导,在阐述护理职业理想的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探寻影响护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因素,并紧密联系护理解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专业转换、内容渗透”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护生在学好解剖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救死扶伤、乐于奉献、服务患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护生;解剖教学;职业理想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做人的行为准则,加强学生人文知识、思想道德、职业理想和审美观点教育。护理专业肩负着向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对护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理想培养更具现实意义。
1.1职业理想的内涵
据《辞海》解释,职是指社会责任、权力义务,业是指以某种特殊的技能从事某种业务、完成某种事业。美国舒尔兹认为职业是一个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业者的收入高低、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杜威则从实用主义哲学观点出发,认为职业是人们从中可以得到利益的一种活动。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目标和工作类别的向往和选择以及对事业将达到何种成就的期望与追求,它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规划。
1.2影响职业理想的因素
职业理想的形成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道德因素、个人因素和职业环境等多重影响。其中社会因素又包括社会习俗、职业传统、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家庭因素对个体职业理想的影响最为深远,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职业与社会地位等,对子女职业理想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道德因素对职业理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职业理想的形成是要以职业道德为基准的,社会的道德评价又制约着个人择业,而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他的职业理想。此外,个人的职业兴趣对职业理想的形成与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兴趣可影响人们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
1.3护理职业理想的实质
护理职业的目标是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和预防疾病。根据职业理想的内涵、影响因素和护理职业的要求,确切地说,护理职业理想是指对护理事业有强烈的兴趣,具有较强的护理能力、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有为人类健康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及有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奋斗不止的强烈愿望。诚然,加强护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有利于坚定其护理职业理想。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生的知识素质应是T型结构,即纵向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横向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及哲学理论等。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实践操作来体现。
2.1职业理想是产生职业成就的前提和基础
理想是人生的导航灯。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观,形成远大可行的职业理想,不仅能为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提供不竭的动力,更能激发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护理服务意识,具有同情心和奉献精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解剖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不仅概括了人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蕴含着重要的哲学思想、美学原理和人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解剖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阐述护理职业道德的规定及护理职业理想的内涵与实质,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理想的产生打下基础。
2.2职业理想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动力源泉
人生理想包括事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体的事业理想主要体现在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其工作业绩和工作成就方面的实现;个体的生活理想则主要体现为个人自我价值在衣、食、住、行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实现;个体的社会理想则主要表现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在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方面的体现。个人的职业直接影响着个人的事业成就、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及社会声望。个人的职业理想是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产物。因此,职业理想也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动力源泉。
2.3职业理想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人生理想是由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等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然而,职业理想作为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马克思主义在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中提出其历史观的最高纲领和终极目标并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是“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职业理想的形成可以引导职业道德的产生、促进生活理想的实现、催生社会理想的完成。由此可见,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一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2]。
3.1解剖教学是护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
解剖学是护生最早接触的医学课程,是以解剖实验为基础,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一门自然科学。解剖学中蕴含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知识,不仅是激励解剖研究者不断探索人体奥妙的动力,也是解剖学教师坚定职业信念和遵守职业道德的动力。如我们学校坚持在解剖学的第一堂实验课前举行“向尸体标本宣誓”仪式,这一活动不仅坚定了师生献身医学的信念,也为学生从尊重爱惜标本过渡到尊重爱护患者打下了基础。通过护理解剖知识的学习及迁移,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激发出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理想和献身医学的坚定信念[3]。
3.2护生职业理想培养是解剖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
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裴斯泰洛齐则认为“教育在使人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美国大教育家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护生职业理想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医学课程的教学当中,每门医学课程都有其各自的专业教学目标,既传授该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护理解剖教学的目标就是为学生揭示正常人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其实质就是向学生阐述人的真、善、美,培养学生自觉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
3.3创新解剖教学是培养护生职业理想的重要途径
创新解剖教学包括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规范教学评价体系。第一,护理解剖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有关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护理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帮助护生达到护士执业资格证考核标准,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临床护理的工作岗位;第二,结合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规律,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分析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充分考虑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第三,护理解剖学的实践性极强,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及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第四,突出“三个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评价与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创新解剖教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生的职业兴趣,并使其产生职业理想[4]。
对于中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而言,他们的工作直接与人的健康相关,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护生只有具备科学、积极、乐观、务实的人生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只有把护理职业作为其追求的事业,才有可能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正如南丁格尔把“解除他人痛苦”作为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才产生了不竭的动力,毕生献身于护理事业。
[1]王燕凤.中职生职业理想教育基本路径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1(10):15-17.
[2]曹晓翼,陆丽清,刘晓虹.专业自我概念在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J].中华护理杂志,2010(11):965-968.
[3]钟震亚,扈清云,赵勇,等.国内外社会解剖文化现象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1(3):56-57.
[4]牟兆新,隋月林,路兰红,等.“四位一体”自修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6(23):66-67.
G420
A
1671-1246(2016)18-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