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偏:全面支撑科技中心建设
以现实创新价值,全面支持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
事实上,纵观“十三五”《规划》,不难看出其指导思想主要体现为聚焦一个中心、围绕一条主线、贯彻三个坚持,展开陈述即以实现创新价值,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坚持前瞻引领,瞄准科技前沿,着力原创突破,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深化改革,破解瓶颈制约,完善创新治理,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开放协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着力提高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服务“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提供支撑。
《规划》也将其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现为“五个力”,用以聚焦和支撑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包括: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力大幅增强,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之一。
例如,科技成果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批科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成为世界科技进展的重要标志。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力稳步提升,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力明显增强,科技在城市安全、健康、高效、绿色运行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开放能级显著提升,成为国内外科技成果发布和交易的重要平台、技术汇聚集成与输出的重要基地。
因此对应上述目标,提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指标: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0%左右,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例达到10%左右,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75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左右,全市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达到1300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新设立企业数占比达到20%左右,向国内外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占比达56%。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规划》第一次将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作为核心指标提出,表明了上海将在增强科技原创力方面的坚定决心。这既是上海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需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贺樑认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仅要在科学研究中领跑,也要在产业发展上引领方向。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互融。科技与产业向“智能、泛在、互联、绿色、健康”方向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趋势,在“打造发展新动能,形成高端产业策源”重大任务中,提出了构筑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高地、支撑智慧服务发展、培育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健康产业能级四个创新主题,力争相关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这也正是上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路径的正确选择,这些任务的布局特点,充分体现了抓“风口”、抓自主、抓绿色这三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