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 余军民
中职《电力拖动》“六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探索
浙江省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余军民
【摘要】在中职《电力拖动》教学中,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实际出发,还原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实施“六环”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有效促进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使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分步实施,环环相扣,有效提高专业核心技能训练的效益。
【关键词】六环;任务驱动;解决问题
“六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六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流程是以完成一项典型工作任务为全过程,全过程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学生在解决工作任务中的问题为驱动力进行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基本问题、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三种类型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由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反馈)和任务拓展六个环节组成,相互之间有先后顺序,每个环节有一定的任务或问题指向。因此,“六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流程是一种“台阶式上升”的流程。
《电力拖动》是中职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对典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的核心技能,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就《电力拖动》课程而言,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需要经过“六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目标都为达到解决基本问题、重点问题、疑难问题而设置,从而形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赢的实施流程。
作为学生,以行业企业准员工的角色接受一项工作任务,其目标是完成所承接的工作任务。教师可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和目标采用任务情境或问题等形式导入任务,以激起学生的好奇生和求知欲。如在“识别、检测时间继电器”任务教学过程中,以某企业流水线控制线路发生故障,提出如何完成时间继电器的识别、检测工作任务要求,从而形成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识别、检测、检修、安装时间继电器等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具有一定的层级和逻辑关联度,其难易程度呈现螺旋上升,因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根据系列问题进行了细化,学习目标呈现递进。
对学生而言,如何解决问题是他们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会遇到的最大困难,因而学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阶段性,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在“识别、检测时间继电器”任务教学中,教师在将问题细化的同时,提出识别时间继电器的技术路径:一是根据时间继电器的外形来识别,二是根据时间继电器的型号来识别,三是根据时间继电器的功能来识别等。由此,学生只要认识时间继电器的外形、型号和功能,就比较容易识别时间继电器了,而这些解决问题技术路径的分析,将会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最终达到能解决实际工作任务中的问题目标。
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形成解决基本问题的基本方法(技术路径),因而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问题是必须达到的教学要求。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能够解决基本问题,并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积累个人经验。由于不同工作任务中,问题的大小可能不一,有时问题可能比较小,通过简单的知识学习就很容易解决(例如,如何识别低压电器等问题);有时问题可能比较大,也可能比较综合(例如,如何检测所安装的电动机控制线路、如何排除电动机不能起动故障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通过“搭建学习阶梯”,将问题细化,将目标细化,引导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技术路径,达到解决基本问题的要求。
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二,担负教学重点的具体落实,是学生运用所用的知识和技能,依据解决问题的技术路径来解决工作任务中的重点问题,是学生巩固知识、练就专业核心技能的关键。以“安装水泵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为例,在此环节,学生要解决然的重点问题(任务)就是完成该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而该问题又可以分为如何进行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接线图的绘制、线路板的安装、线路板的测试和线路板的通电试车等一系列小问题(任务),为了使学生任务实施能够更加清晰、条理更加清楚、步骤更加明确,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其分成五步,引导学生完成水泵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4.1分析工作原理,总揽控制线路
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能充分表达电气设备和各个元器件的用途、作用和线路的工作原理,是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理论依据,读懂了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也就明确了线路的工作过程,这样就能自然地掌握控制线路的检测方法和判断依据。因此,分析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而正确选择元器件是安装控制线路的基础。
4.2绘制电气接线图,为安装作铺垫
电气接线图是根据电气控制设备和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和安装情况绘制的,只用来表示电气设备和电气位置、配线方式和接线方式,而不明显表示电气动作原理和电气元件之间的控制关系。接线图是根据电气布置图,形象地描绘出各电气元件各部分,按照电路图进行合理布线,细致地绘制电路的接线图。
绘制电气接线图可以对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的布线工艺起到保障作用,也能为按工艺要求布线打下基础。为了能使学生解决“如何绘制电气接线图”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FLASH动画,以原理图为依据,按照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的顺序,结合接线的工艺要求,在学生自主尝试绘制的基础上,总结出绘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创新,找出解决如何避免导线交叉、如何使接线更方便、如何使接线更省线、如何使接线更规范等问题的方法。
4.3控制线路装接,落实安装规范
在充分做好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分析、绘制接线图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所绘制的接线图施工。只要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布线工艺要求,完成控制线路的装接过程就像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此过程既是学生安装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意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小组长应共同巡回指导学生的安装,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贯彻控制线路安装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避免学生走弯路。
学生电气控制线路安装技能的形成是本课程的重点任务,需要靠学生经过反复的训练和教师及时的“导与引”。“导”是指当学生出现“工具使用不规范”、“导线成型不规范”、“装接过程(顺序)不规范”等问题时,教师进行正确、规范的指导并示范操作;“引”是指当学生出现“接线错误”、“接线交叉”等不符合工艺要求等问题时,教师除给予正确的引导外,还应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是否可以改变导线的走向,或者接线顺序,以避免出现导线交叉等现象。
4.4控制线路检测,保障安装质量
对于即将成形的控制线路板“作品”,必须通过规范的检测,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通电试车,因而此过程是解决如何检测控制线路的过程,是保障安装质量的关键点。控制线路的检测可以采用目测检查法、仪表检测法等多种方法,可以排除控制线路存在的短路、断路等严重问题,避免通电试车时出现事故,还能检测学生控制线路装接的准确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讲解和配合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将复杂的检测过程流程化,让学生明晰检测的流程、检测的方法外,还可以举小组之力和集体智慧,通过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和教师的适时点拔、指导等方式,使学生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中完成任务。这种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和教师的适时点拔与指导,远比教师单独教学生效果来得好,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4.5通电试车,检验任务成果
通电试车是电气控制线路装接效果检测的关键,也是检验任务成果。在电气控制线路检测成功后接上电动机,在教师的监护下,让学生运用规范的通电试车操作步骤及操作要领,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和各电气元件动作情况,检测和判断控制线路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在通电试车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电气控制设备运行的操作技能,而且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使学习目标得到再次内化,实现从知识到技能,又让技能推动知识的过程,使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过程分析变得更加直观明了,远比文字描述来得更有说服力。
科学有效的评价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是进行各种教育的决策基础。在进行任务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在展示评价过程中进一步交流疑难问题的过程。任务评价分为展示、评价和释疑三个过程。“展示”是学生个体或小组群体展示完成任务后的成果(作品),说明作品的优缺点、个人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和存在的疑难问题等;“评价”是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和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收获及不足之处;“释疑”是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由学生或教师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使学生能够澄清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个体的操作是否规范、如何使作品更加完美等,让学生进一步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任务实施的不同阶段,逐步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也可适时引入行业、企业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和引进企业实践专家进行评价,以使学生适应企业的考核与评价办法与机制,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赏识自己的成果,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完成任务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点,应是向完成更高层次任务进发的起点。进行任务拓展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一个环节,又是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量而优质的任务拓展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是学生任务实施的延伸与拓展。任务拓展可以根据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后期需完成的任务而定,可以是学生任务作品的进一步改进,也可以是技能、技巧的进一步提升,从而解决疑难问题。
“六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力拖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体现了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的宗旨,遵循了循序渐进、及时反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效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评什么,怎么评”等教学问题;“学中做,做中学”,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让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因而该教学法在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建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2011.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
[3]陈贵方.《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
[4]李静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余军民(1970-),男,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委员,专业部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