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手段分析

2016-03-13 17:44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系统海绵城市

杨 迪

(黑龙江省新奥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90)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手段分析

杨迪

(黑龙江省新奥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90)

摘要:河道生态化治理是个系统工程。城市水系生态治理在满足河道水系天然使用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遵循“生态、人本、环保”的设计理念,创造人、河流、文化、生态的和谐共生空间。河道生态治理整体的技术策略是从水动力学分析到水生态系统构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文章阐述了一个优秀的河道生态化治理的方案不应局限在河道本身,还应该着眼河道的上下游,从流域的角度优化方案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系统;河道底质;生态驳岸;海绵城市

1城市水系生态治理理念

城市河道水系生态治理遵循“生态、人本、环保”的设计理念,创造人、河流、文化、生态的和谐共生空间。

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城市水系生态治理在满足河道水系天然使用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最大适宜生物栖息的角度出发尽量保护自然河道地貌的原生景观,并且尽最大可能维持现状河道流势,尊重自然,尽可能减少人工修饰的痕迹。

“着手项目、放眼未来”的城市河道治理理念。城市河道水系综合治理一项公益性工程,又是环境保护工程,其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间接效益。规划建设将坚持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资金的理念[1]。

2 河流生态治理的技术手段

河道生态化治理是个系统工程。它的前提包括水体的循环畅通,水体维持自流自净能力,还有内源与外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只有在前提条件完备的基础之上,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才是行之有效的。

河道面临共性问题一般为河道淤塞、水体断流,河段水体环境恶劣。针对以上共性问题,整体的技术策略是从水动力学分析到水生态系统构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此外,一个优秀的河道生态化治理的方案不应局限在河道本身,还应该着眼河道的上下游,从流域的角度优化方案设计:

1)进行水系的疏通和激活,外部规划调水来源和途径,内部增加雨水调蓄能力,能够在降雨过程中存蓄水量,适当补充河道水流,确保水体流通和循环。

2)营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并有机整合河滨景观的打造,净化微污染水和初期雨水面源污染的同时,优化景观效应,促进生态系统的构建。

3)针对景观大水面或者水面较为开阔的河段,在充分分析了其水动力学特性以后,在流速较缓慢以及死水区,根据净化效率,布置人工浮岛结合曝气复氧设施,兼顾景观效果的同时,通过水体复氧、碳纤维填料的设置,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改善河道污染物降解条件,去除河道水体中大部分的氮磷等污染物,改善水体环境。

4)进行水生植物(沉水、挺水和浮叶植物)的种植和调控,构建可持续的水体生态系统。

5)优化河道底质与生态驳岸方案,通过对河床底部高程处理手法营造深潭浅滩序列,形成有助于水质保持,同时为河道底栖生物创造丰富异质性的河道底质环境条件。结合水文条件,对各水系中存在滑坡风险的驳岸区域进行生态加固。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生态驳岸类型,更好地保护水土安全,营造生态型的河道岸线,在防治土壤侵蚀的同时,使河道岸线与周边景观、生态环境更为协调。

6)引入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在河道两侧可征用的地块内,采取生态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调蓄塘和透水铺装等措施,打造城区雨水的海绵体,有效蓄存和净化雨水资源,并为水体联通和循环提供后备水源保障。

7)将城市生态水系布局与城市用地规划紧密结合,完善现有水系,遵循“水网+绿带”的空间组织方式,对散落的湖泊、河流进行连通,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植草沟消减径流污染。同时,建设城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严禁生活垃圾倾倒入河,造成河流水体污染;水系上游发展适当限制传统农业,提倡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轻面源污染。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水质,使城市水系达到“水清水净,岸绿岸美”[2]。

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案例

1)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水牛河城市河道公园项目,项目区河长1.93 km。项目在河道两侧设置连续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共艺术以及亲水安全设施,运用生态的手法重新巩固堤岸,确保通畅的泄洪渠道。运用本地植被,再塑生态河道。

项目特点:①设计将城市环境中的高架高速公路、各种公共设施、陡坡、通道有机结合重要的防洪堤,重新巩固堤岸,通过水文模型系统的运用,确保泄洪渠道不会受到项目改造的影响;②沿河道设计亲水台阶和坡道,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的亲水空间,绿地两侧设置连续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共艺术以及特殊的维护和安全设施;③清理现状植被,新植本地树木和多年生的地被,为各类动物和鱼类的提供栖息的场所。

2)韩国首尔市清溪川现代都市河流景观项目,项目区河长10.84 km,自西向东,注入汉江。项目区河道景观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建设特色人文景观。设置多层次的亲水步道、亲水空间,增强场地的人气和人们亲水性的需求。生态和文化有机结合,塑造各具特色的生态廊道。

项目特点:①工程注重建设特色人文景观和传承历史文化,恢复重建朝鲜时代的石桥,打造现代的“五色文化墙”,将历史和水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起来;②河道复式的断面设计,人行道贴近水面,以达到亲水的目的;③采取截污措施,充分利用地下水、雨水和中水,确保河流的自然性和流动性,增设绿植净化水系,湿地内丰富的水生植物建立一个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型清溪川,提升周边地块的商业价值。

3)北京市通州大运河城市开放空间项目,项目区面积15.8 km2,项目利用再生水,汇集雨洪水、地表水解决水源和水量问题。构建人工湿地、雨水园,净化水质。建成以水串景、水绿相间、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走廊。

项目特点:①方案梳理大运河悠久的历史,提炼特色的文化符号,千年运河的地雕、特色景观小品,注入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彰显传承发展的地域特色;②规划将生态和文化有机的穿插在城市肌理中,根据周边规划分为河源文化、历史古迹、运河风情、运动健康、商务休闲、生态教育,六大功能主题板块,通过良好的滨水景观的规划,将人们的活动引入其中,增强场地的人气和亲水性的需求。

4结语

以流域为基本单位,充分考虑水动力学、水系和水资源规划、同时结合景观设计思路,融合河道整治、防洪工程、水利工程等各方面因素,形成综合一体化的河道水生态治理思路和实施方案,以达到恢复河道健康水循环系统、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优化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传承河流文化,促进经济涉水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屏,董福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6-87.

[2]牛德东,牛政.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6):93-94.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杨迪(198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9-26

文章编号:1007-7596(2016)01-0129-02

猜你喜欢
河道治理生态系统海绵城市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经验教训和措施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