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医教协同模式下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016-03-13 17:43张荣芳朱秀敏李杏杏申培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教协同高职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张荣芳,朱秀敏,李杏杏,申培红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工学结合、医教协同模式下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张荣芳,朱秀敏,李杏杏,申培红*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高职护理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工学结合、医教协同是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主要保障。主要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与反馈体系4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工学结合、医教协同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工学结合;医教协同;高职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注:本文系全国第五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 19号)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原则,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为此,高职护理院校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与行业、医疗卫生机构紧密结合,构建一套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更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1]。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隶属于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学实力雄厚。近年来,我院以升格为契机,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工学结合、医教协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介绍我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1 构建正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1.1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3个关键环节。因此,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形成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工学结合、医教协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3](教职成[2015]6号)也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1.2定位实践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后,在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上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订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实践教学应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4]。根据卫生行业和现代健康服务业的需求,在对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岗位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培养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岗位创新能力为实践教学目标。

1.3定位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学院致力于将校内实训基地职场化、将校外实训基地课堂化,努力打造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集教学、培训、护理竞赛及技能鉴定于一体,能从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到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训练3个层次全程培养所需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良好对接人才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行动态合作,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模式。

2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精心提炼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5]。

2.1构建融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内容体系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各种实践项目和形式的具体表现[6]。依据“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方向,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以护理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融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即“五模块、两结合”课程体系。

2.1.1“五模块”包括基本综合素质模块、岗位基础能力模块、岗位核心能力模块、拓展能力模块、实践技能培训模块,各模块课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体现“注重整体、加强人文”的现代护理专业理念,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本综合素质模块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课程、身体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岗位基础能力模块指由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所构成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体结构学、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用药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等。岗位核心能力模块指针对职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开设的专业课程及证书培训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综合技能实训及技能强化、教学见习等。拓展能力模块指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是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开设的课程。根据调研,护理专业设置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口腔护理、涉外护理等课程,主要实现分流培养,满足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实践技能培训模块主要开展实践技能培训。

2.1.2“两结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穿插实践培训,包括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和集中的实践技能培训,强调“工学结合、医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高职特色,加强技能培训,增大实验实训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比重(达60%以上)。

2.2精心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五模块、两结合”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打破了原有传统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完全分隔开来的局面,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穿插在整个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必须认真研讨每一个学科特别是专业课程,整合适应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容,通过实践、改进、总结,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案例;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开展情景模拟和综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和微课相结合的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分段式、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3 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服从于教学内容体系,涉及教师队伍、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方面。

3.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7]。我院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内培”和“外送”三结合模式。通过引进,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双师”结构;通过“内培”和“外送”,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双师”素质。采取多种方式,开拓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引进一批护理专业建设急需的专业教师,将在医院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

开展“内培”和“外送”,不断提升专任教师素质。将教师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多层面、多方式对教师开展培训。充分利用本校优势资源、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以及科研院所、高等级医院等社会资源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培训教师的机制。

重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与医院合作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分期分批安排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下基地实践,积极鼓励教师取得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3.2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于着力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和职业岗位氛围[8]。

3.2.1完善校内实训场地设施,实现校内实训与职业场景的有效对接以高职护理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为核心,建成了一个面向护理专业教学、兼顾社会培训的实训基地。学院根据校内护理专业实训项目教学标准,结合行业岗位职场特点,重点加强职场软硬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照模拟医院环境、模拟护理工作场景、模拟护理工作流程的仿真原则,形成实训基地硬环境模拟临床护理的实际格局,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礼仪、实训过程引导等软环境上模拟护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8],使我院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具备与护理工作岗位的高度仿真性、技术水平代表行业领域的先进性、实训项目与岗位工作的高度同质性,实现校内实训场景、设备配置及操作流程全部与临床工作有效对接。从2011年升格以来,我院新校区两栋实训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面积增加到3.2万平方米,实训实验室增加到130多个,实训工位总数达到7 300个,设备总值增加2 000万元。

3.2.2提升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能力,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坚持走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升格以来新增40家有带教能力、设备先进、有300张以上床位的“三甲”综合性医院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突破100家,为实现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零距离”对接提供保障。建立“校中院”,实现资源共享:学院提供便利条件,支持附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扩大实训场地,深化合作,开展见习教学、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教师双向交流、校院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及实训项目等,全面实现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的资源共享,共同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科技攻关等。

3.3加强实训教学管理

我院校内实训教学管理已经有了完善的管理系统,主要采用学院-教务处-主任负责制。加强校外实训管理,坚持动态监测校外实训基地变化情况,建立校院师生反馈联络网,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模式。全面引入适用于基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召开教学、实习研讨会,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 健全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反馈体系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对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保证实践教学有序进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9]。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实现院、督导办、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院领导、教务处、督导办成员组成院级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督导办主任、教学干事、督导办成员、学生辅导员等组成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学习部成员、各班学习委员(或信息员)组成学生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包括院级、督导办教研主任在内的领导听课制度、巡视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评教制度等,对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职责范围、检查依据(质量标准)、教学要求、教学纪律等均做出明确的规定。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实现学院和医院共同建立并完善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由医院、学院、学生3个主体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由院校共同进行质量管理和教学评价,由学校和医院两个育人主体实现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更多地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要求,体现实践教学评价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的特点[10],因此必须重视反馈系统的构建。利用网络平台构建顶岗实习、日常实训课的反馈平台,通过教师填写指导日记、学生填写日记和周记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表现;通过学生信息员、电话、Email、QQ群等,了解日常实践教学动态,把握实践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运用就业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医院的表现,加强与医院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我院采用工学结合、医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爱芳.工学结合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8-41.

[2]武峰.高职模具专业“五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62-64.

[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职成[2015]6号.

[4]朱敏红,刘峻.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1(6):17-19.

[5]梁熠葆,王晓江,罗怀晓.基于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7):157-158.

[6]马静颖.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管理观察,2009,26(5):100-101.

[7]王襄,赵红,刘竹林.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8(4):163-165.

[8]谭严,吴永平,张前菊.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重庆医学,2011(22):3145-3146.

[9]杨瑞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25(4):158-159.

[10]潘春胜,刘聃.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2):92.

(*通讯作者:申培红)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4-0070-03

猜你喜欢
医教协同高职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课业”在高职护理专业新生认知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