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类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初探

2016-03-13 17:43王小晓王幼平刘卫红谢世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王小晓,王幼平,刘卫红,崔 琳,李 亚,谢世阳,高 原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医类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初探

王小晓,王幼平*,刘卫红,崔琳,李亚,谢世阳,高原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中医类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中医人才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双重任务,而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中医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将中医类研究生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医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类研究生教育;科研实践;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就研究生教育的实质和目标,美国学者梅黑幽曾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教育学习阶段,它应着重于引导学生发展智力,而不是进行机械式的训练。应该把研究生教育看作是对学生在科学探索、研究方面的专门教育。”因此,如何培养研究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1]。中医类研究生教育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担负着造就中医人才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加强对中医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对中医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在长期带教过程中发现,中医类研究生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科研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不会应用现有的资源解决问题,再加上研究生培养时间的限制,最终导致其在研究生教育期间的科研水平不高,甚至影响到其今后进行中医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如果不重视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医类研究生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医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1 中医类研究生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科研意识淡薄,缺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年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使很多研究生习惯于惰性思维模式,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包括对知识的学习上往往被动依从,习惯于接受者的角色,因而对未知的领域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常常对自己的判断和认知不自信,迷信权威和书本,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会不知所措,必须得到他人的肯定才能完成工作。而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往往让学生不能成为思考和实践的主体,只是简单作为执行者来开展工作,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热情。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学生参与科研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及完成毕业课题、获得学位,极少有学生表示是出于兴趣或是主动想要解决某个问题来进行科研活动的。从长远来看,这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1.2缺乏系统的现代医学科研方法和实验室技术的培训,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不能独立开展工作

虽然中医、西医在医疗体系中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不可否认,现代医学科研方法和实验室技术的应用确实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现如今的中医药研究中,我们常常会不同程度地应用现代医学科研方法和技术去验证我们的“科学假想”,但由于学科设置的原因,大多数中医类研究生在进行科研活动之前,缺乏系统的现代医学科研方法和实验室技术的培训,因此在开始独立工作时,特别是在进行实验室工作时,往往会茫然无措,常常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摸索、准备和查询相关的实验内容和科研设计、统计方法,常常到实验结束时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时间又不允许他们去重复实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削弱学生日后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太多的困难,而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对基础科研方法的掌握,如医学文献的检索、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实验方法等。而这些知识也是医学科研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保证科研结果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工具。

1.3中医学理、法、方、药理论体系不完善,在科研活动中往往会脱离中医思想这一主线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对人体、自然、心理等进行长期探索和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完整而系统的医学体系,其内在的特质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和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中医学的哲学体系、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都具有明显的人文属性,这是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本质区别[2]。但现阶段中医类研究生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突出中医学学科属性的特殊性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使得中医类研究生虽然已经过本科阶段系统的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中医学理、法、方、药理论体系仍不完善。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如果只是让学生用现代科技、现代思维方式认识和验证中医理论,往往会割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联系,使学生简单地认为中医科研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去阐释中医,这不仅不能发展中医,更会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逐渐脱离中医思想这一主线,只是追求所谓的高水平、新技术,这对于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1.4科研活动往往比较被动,重结果不重过程,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普遍不高

现阶段医学类研究生普遍反映压力较大,一方面要面对临床实践的压力,一方面要面对毕业的压力,也就是科研的压力,因为要毕业就要做科研。再加上科研经费的限制、时间的限制、导师指导的限制,多数学生更愿意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临床,而只把科研作为获得学位的辅助工作,所以科研活动往往比较被动,重结果不重过程,急功近利,使得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普遍不高。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往往后劲不足,已经偏离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2 加强中医类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其深入学习和探究中医的兴趣和热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形成学习的依赖性,失去主动性。并且作为中医类研究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医学专著、名老中医的经验论著等,如果仍然让教师一步步带领着学习已不可能,因此改变现行的中医类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更为符合中医类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在带教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认识和问题,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及师生间的交流来解决问题,而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给学生提供有效、有利的平台及资源,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学习中医经典理论,深刻领悟中医精髓,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其深入学习和探究中医的兴趣及热情。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设系统的现代医学科研方法和实验室技术的培训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现代医学科研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及规范的科研行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使之更加完善和科学,现代医学的科研方法及实验室技术的借鉴和应用在中医药科研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中医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及课程设置的原因,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当其进入具体的科研实践活动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阻碍其深入研究的进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去掌握和熟知全部相关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及多年的带教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专题讲座、专题讨论、按专业分组设计实施实验、参观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参与中树立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及理念,让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的现代科研方法和实验室技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及规范的科研行为,从而使其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少走一些弯路。

(3)要培养中医类研究生在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基础上发展中医药的思想,在科研实践中忌盲目应用一些高新技术来显示所谓的创新,切实提高中医类研究生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我们学习和借鉴现代医学的科研方法及实验室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展中医药,从而使中医药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类,但如果脱离中医基础理论去创新和发展,只是用一些检测指标来堆砌所谓的科研成果,意义和价值不大,这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不但起不到有益的作用,还会使学生对中医学术产生困惑和消极思想。因此,我们在中医类研究生培养中要牢固树立其在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基础上发展中医药的思想,在科研实践中切忌盲目应用一些高新技术来显示创新。这样,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

(4)切实发挥以导师为主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对在读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指导作用,使之在科研工作中少走弯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而导师作为在读研究生最主要的指导教师,除了起到模范作用之外,还是其学术思想的引路人和奠基者。因此作为研究生导师一定要摒弃“重使用、轻培养”的思想,不能只让学生做一些辅助的机械性工作,而应重视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在研究生入学后的课程选择、临床工作、科研选题、科研实践和论文撰写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带教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对中医的热爱及钻研的兴趣和热情,使之主动参与到科研实践中去,并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时给予及时指引和帮助。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教育理论素养。

3 结语

提高中医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关系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事,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系着研究生的个人前途,更对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其培养质量反映了我国在中医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还标志着我国高等中医教育能否独立自主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3]。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中医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断解决中医类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为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祝美珍.对中医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 (2):95-96.

[2]何建成.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增刊):118-120.

[3]沈又钢.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9-10.

(*通讯作者:王幼平)

基金项目: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3YJX001);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12104199)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4-0007-02

猜你喜欢
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改革探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存问题和改进措施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对策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