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探析

2016-03-13 15:41程朝晖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职

程朝晖(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高职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探析

程朝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摘要:生产性实训是相对于传统消耗性实训而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利用行业企业和校内资源,将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校内实践场所。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因其行业的特殊性,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建设都略显薄弱和滞后。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转型的新形势下,建设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医学实践教学体系,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真实的实训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医学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职医学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医学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不可能将患者作为操作演练的对象,所以,学生上岗前必须具备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医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使学生上岗前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与职业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学教育的实践教学较其他专业显得更为重要。建设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医学教育的基础,是彰显其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无论从教学模式、教学理论还是教学规律的角度去分析,都显得十分必要,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我国高职教育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科类专业,实际建设也成效显著,而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因其行业的特殊性,研究稍显滞后,实际建设则更为鲜见。

1 建设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黄冈市总人口750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基层医疗服务人才奇缺。政府将市内基层医疗涉农惠农卫生工作列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市卫计委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状况、设备配置情况、政策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有关县(市)实施农村医学专业“订单培养计划”等,以加强乡镇、村级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服务能力的提升急需卫生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

1.2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临床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及临床见习、实习必须在临床真实环境中完成。因此,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校直属附属医院是临床医学专业办学和专业建设的基本硬件要求,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1.3学生实习的需要

一方面,条件好、规模大的校外实训基地人满为患,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实习管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因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实习基地接纳的实习生数量逐年减少,要求也逐渐提高。建设一所成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满足部分专业学生的实习需要,大大减轻实习压力。

1.4医学模式、护理模式转变对医护人才培养的需求

社会进步引发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实验医学模式发展为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由以疾病护理、患者护理为中心向以整体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转变。医护模式及理念的转变,导致医护工作更加关注人的需要与感受,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与细致的人文关怀。而这一切的转变,都必须依靠先进的医护文化来引领,依赖医护人员较高的文化素养来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除专业技能训练之外,还能对学生进行医护理念和医护文化熏陶。

2 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2.1国家医疗改革政策的调整使得建设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可能

目前,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面临一个矛盾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医学类实训设备投资大,学校经费不足,使医学类专业实践性教学长期处于开课率不足状态,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用十分有限的资金建设起来的实验实训室使用率不高,设备不同程度地处于闲置状态,客观上浪费了教学资源,导致学校对医学类实训设备的更新、投入十分谨慎。随着国家医疗改革政策的不断调整,特别是准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后,大量的民间资本、医疗投资机构涌向医疗领域,一些义齿加工企业、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企业、药品制造销售企业积极寻求与医学类职业院校合作,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全可以借助这些社会力量进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应服务,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还能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地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2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都对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进一步明确,推动实训基地模式的多样化,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教财[2004]9号)明确指出,实训基地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术服务,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生产为一体的多功能培训中心。

3 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条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只是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一种拓展形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其他类型的实训基地互为补充。但由于经济条件、行业背景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医学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3.1必须取得相关资质,保证运营的合法性

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设之初或建设过程中,必须取得行业经营许可证,具有相关资质才能运营。特别是高仿真医院或校直属附属医院,必须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得到许可,才能对外开展经营服务活动,并在床位数、经营面积、医疗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药品管理与销售等方面接受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与监督,确保生产性实训基地合规合法。

3.2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运营的持久性

由于医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投入大,质量要求高,投资见效周期长,因此,为保证实训基地长期正常运转,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对市场、区域内居民情况、区域内医疗机构分布情况等进行充分调研,在生产性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学校的教育需求。因此,合作经营的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合作方的要求相对较高。合作方需具有一定的岗位群接受容量和能力,在同行业中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整体技术水平较高,同时具有很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3.3必须具有科学先进的管理体系,保证运营的规范性

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引入相关企业成熟的管理体系,参照行业管理结构和岗位设置,实行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做到人人有岗,个个有责。在设备、资产、人员管理方面完全按市场化运作,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方面与职业文化充分对接,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基地独特的教学与工作氛围。

3.4必须有一支技术过硬、专业能力强的职业化师资队伍,保证运营的高效性

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果没有一支技术过硬、专业能力强的职业化师资队伍,是不可能达到实践教学与社会生产互进共赢目的的。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可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实行“工学结合”、“医教一体”模式,定期到行业企业实践煅炼,到更高一级的机构学习深造,了解最新技术、最前沿理论的发展方向,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引进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到实训基地从事实训教学工作,参与基地的职业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实训基地职业化发展[1]。

4 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与其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样,按投资主体大致可分为3种,即学校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校企共建模式。

4.1学校主导模式

这种运行模式是以学校为主导来进行生产和实训。投资主体是学校,除了政府政策扶持用于基地的部分拨款、院校自筹资金外,还可以通过向教职工融资的方式进行筹集。学校利用自身教学实训场所和教学设备,依托专业优势、人才和技术资源,独立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种运行模式的优点在于基地运行完全由学校掌控,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便利性。学校通过生产与实训相结合方式,既可以解决资金、设备重复投入的问题,又可以实现教学实训和临床见习、实习同步进行。基地管理人员大多数为学校教师,便于医教互通,有利于教学性与生产性的统一。不足之处是学校一次性投入大,见效慢,资金周转时间长;管理人员、医疗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成本较高,责权不明,市场抗风险能力差。

4.2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就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生产和实训。学校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人员,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组织生产、实训,以企业为主进行基地建设。这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一些有远见的企业以无偿赞助或半捐赠的形式向学校提供仪器设备,支持学校办学,可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种模式可以完全解决资金投入与设备更新的问题,有企业在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高素质从业人员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可以极大提升基地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水平,体制灵活,责权分明。不足之处是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安排上难以完全兼顾学校实践教学的需求,学生实训的主动性、灵活性相对较小。此外,影响校企双方合作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随时都有终止合作的可能。

4.3校企共建模式

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形式有很多。如由学校管理、提供场地和一定资金,企业提供人员、设备,或者学校提供土地和基础设施,企业投资建设,校企双方以某种组织机构的形式共同管理,实现优势互补,生产和实训同步进行。这种模式校企双方都节约了成本,学校在生产的同时带动了实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场景,实训内容紧跟岗位工作要求,企业也可以为自己挑选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的管理人员、医疗服务人员通过学习充实完善自身理论知识体系,学校教师也可以参与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真正实现了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目的。缺点是为满足患者或用户的需求,学校必须根据生产实际来安排实践教学。特别是在直属性附属医院,由于医院满意度和医疗安全的特殊要求,学生实训自主性会大大降低。

高职医学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高职医学教育实际的新路,真正实现实训基地与岗位工作环境对接、基地实训内容与岗位工作流程对接、基地管理制度与岗位工作制度对接、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2]。

参考文献:

[1]刘旭慧.我国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李红,李保勤,韩长进.高职护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四个对接”建设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3):84-8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7-0092-03

猜你喜欢
高职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反思和探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园林植物识别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