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渴口中心学校 王 翠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关系到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习习惯、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然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刚开始工作到现在,我一直从事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这几年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因素是多方面的,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教辅工具等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以后两位数加减两位还是多位数相加减,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就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我非常讲究训练形式,例如,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可以是老师出的题、也可以是家长出的题等,并且要求他们坚持天天练。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低年级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等,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何讲清算理?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班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开学初都给孩子买了口算天天练,我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坚持每天做一页,有时我还把它放在课前两分钟练习上,采用计时比赛、开火车、抢答等多种形式练习,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计算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往往表达计算方法较差,但并不是不理解或不会计算,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我会收集或自创儿歌帮助他们用儿歌描述计算方法。例如,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进位加法时我给学生编的凑十歌:9凑1来8凑2 ,7凑3来6凑 4,两5相凑就满10;在学习退位减法时编的破十歌:看见9想到1,看见8想到2、看见7想到3、看见6想到4,看见5想到5,看见4想到6,看见3想到7,看见2想到8,看见1想到9。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认真看、二仔细想、三细心算、四耐心查。
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一定仔细看题,看准数字,看清运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或者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例如在做文字题时,应先读懂题意,让求什么,又应该知到哪些条件,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用加法还是减法,想清楚了,理顺了再动手做。
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不能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就是认真检查、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看错,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验算。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我还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