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探

2016-03-13 15:04:3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学院陈淑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8期
关键词:队员同学活动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学院 陈淑英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一直试图寻求一种教学方式,使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能够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为此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着。机构模型制作竞赛源于《机械基础》课第二课堂机构模型制作活动,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钳工制作环节。这种将课本的知识与具体的工作结合起来的活动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次初步探所,目的是通过着这项“工作与学习”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对专业课兴趣。这项活动包括:制作准备、制作过程、制作尾声、作品画图、评选颁奖等几部分。

作为此项活动参与者,我有很深的感触,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其中的一些感受。

准备阶段 制作过程:这项活动主要是以机械专业学生为主,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成员独立尝试设计,小组讨论,选出一个操作性强、设计更为合理的方案。通过小组讨论、评选、充分反映出同学之间交流能力、协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劳动能力和责任心。这也是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负责实习指导的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讨论的“最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行性以及制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但理论和实践之间毕竟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学生产生疑问的问题,我们会鼓励它们带着疑问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在学习中逐渐感悟所学的知识,将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

首先需要解决材料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初次体会“工作”的艰辛。学生自己在实习厂房的下脚料中寻找所需的材料,寒冬腊月,他们的手冻红了却全然不顾。多年的教学,我还是第一次“领略到”学生们在“工作”与“学习”上能够投入如此多的耐心与热情,他们的行动足以证明对这项活动的关注程度,也为我们的探索又增添了一份希望。

制作过程远比同学们的热情要有难度。每天中午下课,队员们用最快的速度吃完午饭,然后奔向实习厂开始工作。每组的成员分工明确,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们几个教师全程巡视。“工作”中队员们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随时提供帮助。众所周知,钳工是十分辛苦的工种,一个中午下来有的学生手上的泡就出来了,但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是非常欣慰的。短暂的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经我们一再催促,队员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实习厂去上课。这种“敬业”的精神在课堂上是很难看到的。

制作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有一组成制作搅拌机的同学,一段时间几乎要打退堂鼓了,因为制作中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新振作起来。吃饭的小铁碗当作搅拌池,老师提出来搅拌池是要求自转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他们设想了很多方案因为不可行都被我们否了,可贵的是这组学数控专业的同学终于把自己的本专业联系起来了,利用数控车床车了三个空心转轴,自转的问题解决了。解决动力问题时,同学们考虑用皮带轮带动曲柄,带轮是在实习车间的车床上车的。传动带是他们自己找来一根旧的皮带,用细铁丝连接在一起,问题就解决了。经过上述种种困难,同学们能够感悟到知识是融会贯通的,一个问题需要许多相关的知识作为辅助。由此可见,学习上是不能“偏食”的。

参赛队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摸索,对书本中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巩固,“工作”与“学习”达到有机的结合。不怕吃苦、遇到难题不退缩在其中得以充分体现。同学们是真正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才能够投入如此多的热情。有些“困难”可能是他们在理论学习中无论如何都难以克服的。这也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只有把“工作”与“学习”真正结合起来,才可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制作尾声:时间有限,作品或多或少都会留有一些遗憾,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扎实的学习,细心周全的思考问题了,才会少走弯路。作品组装看似简单,但也是问题重重。做跑步机的同学由于尺寸整体比例缩小,所以连接的方式只能采用铆接。制作者打好孔,把焊条磨细后连接在一起小心翼翼的用锤子敲打,焊条磨了几根,工作重复了几次,终究由于整体尺寸小,一侧的铆的较好,另一侧稍有欠缺。为了使作品更具有欣赏价值,有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打磨抛光,还有的同学将作品用油漆粉刷了两次,看上去美观许多。体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的道理。

通过参加比赛,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作品投入极大的热情。这样的热情在课堂上极少出现。看来“做中学”“学中悟”的方法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是可以借鉴的。教学的目的是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而不是用同一标准“考试”去衡量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而教学手段也大可不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课堂,到工厂、车间去感受去学习,从中增强同学们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感。

机构模型制作评选颁奖:颁奖活动在我校一阶梯教室举行,邀请了学校的各级领导及部分班级的同学参加。目的是对学生的“工作”的总结,对成绩的肯定。机械与焊接教研室教师当评委,现场打分、点评。每组参赛队员上台演示作品并演讲,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其特点。评委依据作品的设计合理性、创新、钳工制作、图文材料及现场演讲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作品点评。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这种气氛鼓舞了在场所有同学。队员们用行动证实他们的实力,他们已经获胜,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因为他们从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快乐。

这次活动成功的举办,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如果课堂教学能够如同这次模型制作一样,每一个内容都能与“工作”挂钩,每项“工作”完成后都要举办一个小型总结会,大家各抒己见,共同体会其中的快乐与艰辛。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一定会高涨起来。不是老师督促学生学习,而是学生追着老师问问题了。通过比赛活动同学们能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了。同时也真正理解了理论与实践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理论基础的扎实与否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参赛队员向没参与此活动的同学传达了一个信息:学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想这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应该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队员同学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帮助同学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11-17 22:01:21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