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开发问题与对策 
——以湘潭市梅林桥为例

2016-03-13 14:12王鑫庭方世敏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问题与对策

王鑫庭,赵 捷,方世敏(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开发问题与对策
——以湘潭市梅林桥为例

王鑫庭,赵 捷,方世敏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以湘潭市梅林桥乡村旅游开发为例,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推拉理论,研究其发展现状,对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人才缺失,乡村旅游生命周期逐渐缩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可通过加强科学规划编制、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突出“乡村性”、塑造特色品牌、注重利益协调和转变人才结构等措施寻求乡村旅游的科学开发,以期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问题与对策;梅林桥

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号召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考察全国城乡一体化试点时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非常关注“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21世纪,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呈现示范化、个性化、多样化、本真化的趋势,同时自美丽乡村概念提出以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相结合,从而契合新型城镇化的时代大背景发掘有利于乡村良性发展的新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落实加速乡村旅游的发展与转型。

近年来,国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旅游需求[1],另一方面城市化对乡村的发展空间、乡土文化、生态环境等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2]。国内专家学者主要围绕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对农村生态文明课题展开研究和讨论,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的必然选择,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离开“发展”的概念。如果不能放弃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不得不利用私利杠杆去推动各行各业的运作,那么就只能追求物质经济的生态化和非物质经济的增长,只有非物质经济的增长才是可持续的[3]。

因此,立足于国内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研究成果,选取湘潭市梅林桥村为案例地,牢牢立足于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围绕美丽乡村与新农村建设,利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多视角、多层次地对研究内容进行剖析,对解决新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 梅林桥的乡村旅游开发

1.1 梅林桥的基本情况

湘潭市梅林桥位于湖南省湘潭县南部,湘潭市综治先进单位,安全文明乡镇。梅林镇辖行政村34个,总人口超过4.6万人,党支部65个,党员1 920人。镇内工业兴旺,农业基础好,民风淳朴,是典型的工农业并举的城郊乡镇。该地区位良好,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南省省长杜家毫、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新农村建设工作联系点。在长株潭范围内,城市功能集成不断深化、现代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公共服务集成稳步推进,为梅林桥建设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梅林桥乡村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

1.2.1 以农家乐为主的自发阶段 梅林桥镇地处湘潭县县城南郊,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000年以来,村民陆续自发以农家乐的形式招徕游客,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又因缺乏统一管理,没有严格标准把控,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景区安全问题,以及服务接待能力低下、硬件设施不齐全等障碍因素。

1.2.2 政府引导下的发展阶段 2006年以来,国家颁布《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等文件,土地承包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走向规范化、高质化道路。梅林桥梅林桥镇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容整治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这为城乡统筹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这一阶段的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游、休闲游开始步入起步阶段[4]。

1.2.3 多种发展模式并存的转型阶段 2013年以来,以杜省长办点的“梅林美丽乡村”示范片,包含梅林桥镇高桥、谷塘、梅林桥和洪塘4村,总面积14.56 km2平方公里,辖57个村民小组,1 511户,5 710人;紫荆河片区而过,境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农业生产发达,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 520元,增长20%,比湘潭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30%。谷塘、梅林、洪塘都先后创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各项工作走在湘潭县前列。乡村旅游正由大发展向转型升级过渡的关键阶段[5]。

1.3 梅林桥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 基础设施薄弱,卫生状况差 我国乡村发展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资金基础薄弱,加之乡村旅游投资大,周期回报时间长,因而基础设施仍旧是首要问题。尽管目前公路已经实现“村村通”,但仍有路面凹凸不平的现象,而民居改造也仅局限于107国道沿线、梅林大道、紫荆河东岸可视范围内309户民居,改造不全面,这使得旅游者的旅游休闲体验受限,目的无法充分实现。

1.3.2 旅游开发粗放,产品同质化严重 旅游开发主体考虑建立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旅游中的“三农”问题不够充分,对于乡村旅游仅仅停留在“模仿”层面,创新性不够,导致梅林桥乡村旅游很大部分仅靠“农家乐”来带动,旅游形式较为单一,层次得不到提升。

1.3.3 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薄弱 由于新型城镇化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农村青壮年大都选择流向城市,而留在农村的大都是妇女和孩童,由于他们接受的教育水平有限,其服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从城市来的游客的需求。

1.3.4 乡村旅游生命周期缩短,乡村文化弱化 随着梅林桥乡村旅游的开展,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旅游者的到来直接或间接造成环境污染,而随之而来梅林桥当地的传统文化发生变异,而一成不变的旅游方式也使乡村旅游回头客率沉下降趋势。另外,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处于弱势地位的乡村文化逐渐弱化。

1.3.5 单位职责不明,发展动力不足 市直、县直责任单位职责不明,造成部分资金到位难、项目建设落实难和进度慢。例如,绿化改造由市、县林业局负责,县林业局已做好规划和预算,但涉及约90万元苗木经费问题,市林业局一直未批复,县林业局担心届时实施困难;梅林大道提质改造工程预算980万元,本身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市交通运输局计划的600万元至今只到位200万元,县交通运输局和施工方很担心资金问题,造成目前工程进度缓慢。

1.4 影响梅林桥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呈现的障碍因素等分析,课题组针对领导、当地村民、游客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形成以下结论。

1.4.1 旅游开发资金不足 乡村旅游相对于其他大型旅游项目而言资金投入较小,但乡村旅游的规划、基础设施的完善、宣传营销的跟进和创新技术的引进,都需要一定的开发资金支持。而现在虽然乡村能够得到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但数量毕竟有限,例如:市水务局500万元已拨付到县水务局、新增50万元还未拨付到位,市交通运输局600万元已拨付200万元到县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80万元已拨付到县环保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200万元专项资金仍在向湖南省争取。这是美丽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的重要障碍之一。

1.4.2 管理和服务人才缺乏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绝大多数乡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再加上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村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后。而作为输送相关人才的主要阵营——绝大多数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在综合考虑学生主观意愿和社会客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后,也很难将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纳入合作范围内。这两方面的原因让乡村旅游发展极度缺乏人才。据调查,60.34%的游客认为景区服务水平低下。

1.4.3 利益协调存在争议 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了当地政府、参与企业、本村村民和旅游者。第一,对于政府而言,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到了后期,发展的受益人更多的是村民,对当地财政的贡献越来越有限。第二,对企业而言,其最终目标就是利益最大化。而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经验等方面企业都远优于村民。第三,对于村民而言,他们认为收入得不到明显提高,地域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1.4.4 群众工作难度大 村民作为梅林桥乡村旅游的主体,本应发挥其积极作用,造成旅游规划工作难度加大,成本增加,进度放缓。多数村民认为村镇建设只是行政行为,侵犯了他们的利益,缺少长远目光,造成施工过程中一旦不满意,就上访、举报政府,工作沟通不到位。

2 梅林桥乡村旅游开发优化的对策

通过对梅林桥乡村旅游现状和问题与症结的具体分析,结合其自身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条件,课题组认为梅林桥促进城镇化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可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2.1 加强科学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突出乡村旅游重点地位

解决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首先应该明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依托现有的《梅林桥美丽乡村示范片总体规划》,做到编制工作面向公众、面向社会,以防盲目建设,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的衔接,一方面要使各项指标达到城镇化建设的标准,另一方面要正常发挥旅游服务的各项功能。其次,对现有梅林桥旅游资源进行重新调研和等级评定,将吃、住、行、游、购、娱要素融合在合理的景观布局之中,突出当地的民俗文化。最后,要强化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的配套设施建设,重视高附加值产业的建设。

2.2 构建多元投资融资模式,加快完善乡村旅游

资金作为乡村旅游开发重要一环,决定着乡村旅游基本设施以及相关服务的完善性和充分性,首先应该进一步盘活政府项目资金,保证基本设施能够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其次,积极利用信贷手段进行融资、招揽市场闲散资金和调动当地居民投资兴业积极性等,打破过于过分依赖政府行政性筹资单一资金投入模式,构建政府、市场和居民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模式。

2.3 选择适合的旅游发展模式,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结构、模式不一,但可总结归类为:(1)以高新农业为卖点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2)以民间活动为卖点的民俗风情旅游模式;(3)以农家乐为卖点的新型民宿旅游模式;(4)以古建筑为卖点的村落乡镇旅游模式;(5)以放松身心为卖点的休闲度假旅游模式;(6)以农业生态科技为卖点的科普教育旅游模式;(7)以回归自然为卖点的亲近自然旅游模式[6]。

由以上七种乡村旅游卖点以及旅游模式作为参考,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旅游的互动模式,可以推导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开发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开发,充分体现“村民参与”的主旨。梅林桥美丽乡村示范区,应以乡村风情为核心,以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为突破,用新的经营理念策划包装乡村旅游产品。突出乡村旅游的创意设计,对农村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民俗特色等进行深度挖掘,注重品牌的塑造。在游客活动组织上,充分体现“自主、自助、自由”的旅游活动方式,让游客获得良好体验。

2.4 突出“乡村性”,塑造特色品牌

立足乡村本土文化的挖掘,注重文化回归与文脉传承。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当下“乡村性”缺失的形势堪忧:农村传统的生产劳作方式逐渐消失、浓郁的乡村节庆和传统工艺被逐渐遗忘和改变、朴素勤劳的农民和清新淡雅的乡间气息逐渐减少。处理好文化“乡村性”与产业“商业化”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乡村性”的挖掘、提炼和永久保存是我国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命线。乡村体验是乡村旅游在产品开发方面应考虑的中重要因素,结合休闲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考虑开发具有参与性、体验性的产品。利用地方特色,举办时令采摘活动。此外,在品牌营销方面,利用城镇化带来的信息流和技术流,整合媒体资源,建立乡村旅游宣传网站,全面塑造梅林桥乡村旅游品牌。

2.5 注重利益协调,实现共同发展

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了当地政府、参与企业、本村村民和旅游者。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需要把握好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梅林桥美丽乡村师范区结合其资源优势和发展阶段以及实际状况,既要吸引外来资金发展旅游,更要关注当地农民的长远利益,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要考虑我国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更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高瞻远瞩,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在旅游发展的不同时期及时协调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2.6 人才结构多样化,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是发展的基础。教育和培训。一方面,不断加大旅游教育的投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重点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专业队伍,以不断提高营销和宣传。另一方面,加大对己有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要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针对不同岗位分门别类进行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对旅游法律、法规、服务标准、接待礼仪等进行系统培训。要注重业务骨干和技能尖子的培养选拔,带动和促进从业人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从整体上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企业文化的培植、礼仪礼节的训练、操作技能的规范以及服务理念的转变。

3 总 结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对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基本问题的探讨,促使传统乡村旅游在国家政策等宏观调控下得以创新,并提炼出以下四点结论:(1)现代乡村发展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的有力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赖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的“城市化”,乡村的现代化,以及市场化等条件的逐步改善。(2)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乡村环境破坏问题,导致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缺失,必须进行深刻反思,进行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更要注重乡村性、文化性、体验性、科技性等旅游特性;要注重乡村文化的重塑,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走适合美丽乡村的发展道路[7]。(4)应积极响应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研究,推动相关旅游学科的学术创新,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走以旅游为导向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旅游互补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 颖. 近郊型新农村“城乡田园”规划模式研究——以重庆市都市区为例[J]. 建筑遗产,2013,(6):318-319.

[2] 王 乐. 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3] 肖鸿燚. “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旅游纵横月刊,2015,(9):65-78.

[4] 史学楠. 中国乡村休闲经济发展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5] 湖南省湘潭县梅林桥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总体规划[R]. 湘潭:湘潭市建筑设计,2015.

[6] 庄丽丽. 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规划设计研究[D]. 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0.

[7] 黄震方,陆 林,苏 勤,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 地理研究,2010,(8):1409-1421.

(责任编辑:肖彦资)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6-0090-0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6.028

收稿日期:2016-04-07

基金项目:2015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510530014)

作者简介:王鑫庭(1994-),男,福建龙岩市人,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通讯作者:方世敏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autiful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Meilinqiao in Xiangtan City

WANG Xin-ting,ZHAO Jie,FANG Shi-min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PRC)

Abstract: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Xiangtan city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stakeholder theory and push and pull theory to study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which were the weak infrastructure, the serious product homogeneity, lack of talent, the gradually shortened rural tourism life cyc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hortage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seek the scientifc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planning, choosing the suitable development mode,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village", shap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ests coordination transformation of talent structure, etc.

Key words:new urbanization; beautiful countrysid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Meilinqiao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问题与对策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