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应对策略

2016-03-13 14:0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张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新课改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 张成

一、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

杨振宁先生说过: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有很大的差别,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优缺点,而且是可以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并克服各自的缺点,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我觉得杨振宁先生的说法很有意义。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非常认真负责的教,对学生的工作非常有耐心,老师一点一滴地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还没有讲到前面的,绝不会跳到后面;需要讲新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上来,而且基础打得非常的扎实,对于学习,我们中国的孩子要比美国的厉害得多,所以中国学生最善于考试,然而缺点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对比我们学生的技能,他主要是在对付做题考试上,而且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说严重一点就是他们离不开老师,因为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如果老师还没有教过的,他就认为应该不会。所以凡碰到要自己创造的或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时,他就无计可施了。然而我们的学生对已经成熟了的东西就非常容易应对,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了的,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我们的学生就很善长,而对于不成熟的东西,特别是新发展的东西,就觉得不可理解,也不感兴趣。可是,我们都知道:新生的事物都是不成熟的,它的理论也是很不成套的,有很多看来甚至是有点荒唐。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点——缺乏创新意识。因此,针对我们师生的缺点,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就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的改革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育教于乐

在课下与同学们座谈,他们都说上学太累:课堂上听得多,累,课下写得多,也累,学习没一点乐趣,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因此一些学生还没有完成初中学业就辍学了,这些我们老师值得深思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萌芽的创新潜质都被扼杀了。由此,我们老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主动去亲和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课堂上还要认真聆听每位同学的发言,有问题时都能与他们进行朋友式的交流,老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上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师生互动,彼此影响的动态过程。通过老师的热情召唤,学生放开手脚去想、去做,我们欢迎学生提出不同于老师、书本的看法,这样才能体现出实践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精神。因此,面对以上的实际,我们老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不适时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育教于乐。

三、新课程改革需要善于营造一个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指人在课堂上交往的环境,它是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空间,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汲取与同化过程的空间。从教师的角度看:民主有序的管理,就是创造开放性课堂。当然,开放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偏激下的杂乱无序,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简单或者荒谬的,都要允许学生发表。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更主要的是能带动一大批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的群体,这样你的课堂将是活跃而生动的,就可以赢得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如何才能营造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观察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学生经过自己深层观察之后才能看清本质的,都应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观察。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和点拨,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体现出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合作与探究习惯才能得到培养。就如我在高中物理必修2的《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教学中,就是先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平抛运动的初步特征,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层观察,感受和掌握平抛运动的性质和规律,全程由浅入深、强调实验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及自主、合作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由此及彼,以上设计的课堂教学环境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从积极参与到自我探知、自我与相互评价的氛围中来,把好奇心升华为强烈的求知欲,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自信心,形成了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良好心理品质——自信心,这有利于新教材三维目标的实现,这显然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新课程改革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才能促进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

实验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密切不可分的,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精粹,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所有概念、规律的得出几乎都是通过实验探究的结果而得出,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加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和动手能力,在每节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都应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特殊功效,积极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尽显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思、引导”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意识。例如,在传授九年级物理下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时,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由此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不同这个结论,然后顺势引出比热容的概念,这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展示情景—经历探究—建立概念—给出定义、单位等,很明显,本实验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同组同学合作与配合,对实验结果要求不能过于高,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这样既能发挥学生自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显著,这也是新课改的精神所在。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并找出应对策略,这既是一个较大的理论课题,又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实践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寻找对策,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改的精神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新课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