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玉溪卫生学校,云南 玉溪 653100)
基于中职护生职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关系研究下的教育策略
刘华
(玉溪卫生学校,云南 玉溪 653100)
对玉溪卫生学校一、二年级护生进行职业认同现状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旨在为中职护生的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与建议。研究的结果显示中职护生职业认同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者从提升中职护生职业认同方面给出一些策略和建议,希望通过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来增强其学习动机,让中职护生愿学、乐学、好学,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基层护理工作者。
中职护生;职业认同;学习动机;教育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一、二年级中职护生职业认同、学习动机都有明显的差异,一年级护生职业认同、学习动机明显好于二年级护生。一年级中职护生心中充满了职业憧憬,有研究表明一年级护生最早的专业思想基础将影响其未来对职业的坚守和职业的成功[1-2],因此学校应重视一年级护生的职业启蒙教育[3],继续维持其职业的积极心理,但同时也应注意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职业现实教育,避免其将来接触临床护理知识后,因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落差而降低对职业的认同水平。针对一年级护生的情况,应围绕职业行为养成开展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参观医院、到养老院和孤儿院献爱心等,使之近距离观察、了解护士职业,培养其职业责任意识。二年级护生通过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职业理想被逐渐弱化,职业挫败感增强,严重影响了职业认同,因此学校应对二年级护生提供支持,采取相应措施强化他们的职业理想,使其在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重拾职业信心,从而走出职业认同低谷期,增强学习动机。针对二年级护生的情况,主要围绕培养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职业信念开展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到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义诊、参加医院服务患者的志愿者活动,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会护士职业的价值,培养职业情感,重塑职业信念。
研究结果显示,76%的中职护生是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这部分护生职业认同水平、学习动机情况都比按照父母或他人意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要好。虽然大部分中职护生是自愿选择专业的,但是中职护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6~17岁,思想还不成熟稳定,容易受到干扰,职业价值观容易发生变化。Fagemoen MS[4]、Mills AC[5]、McNeese Smith[6]、任建华等[7]指出,护理工作者的职业价值观会影响到其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职业的选择。根据Super对职业生涯的分期,中职护生正好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15~24岁),职业探索期的护生会考虑自身兴趣、能力、职业价值、就业等问题,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和职业概念,这个时期是护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和成熟的重要阶段,而职业价值观对职业认同有重要影响力。据此,学校可以围绕职业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帮助护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同时培养其积极的职业态度,坚定其职业信念,从而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可以设计以下教育活动:(1)利用主题班会,让护生收集整理对护理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护理工作者事迹,并让其进行角色扮演,使护生切身体验职业自豪感,从而激发其职业情感;(2)利用护士节开展系列活动,如邀请当地优秀临床护士对护生进行职业教育并授帽、播放护士职业发展历史的影视资料、举办护理技能大赛、开展有关护士职业的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班级护理礼仪展示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护生的职业兴趣,而且增强了职业信心,提升了职业认同水平。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的价值观、父母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对护生职业认同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常常对孩子过分宠溺,使孩子缺乏独立性,喜欢享乐、害怕吃苦,抗挫能力较弱,这样家庭的父母对将来孩子是否从事护士职业持无所谓的态度;经济条件一般或者不好的家庭对孩子将来的职业期待较大,孩子常常因为职业压力过大而失去职业信心,这样家庭的父母大多认为护理专业好就业,对护士职业并没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这两种家庭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护生职业认同的提高。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新生家长会、每学期一封家长信、学校网站、家长群等方式向护生家长传输护士职业的理念、职业价值观等,让护生家长真正理解护士职业、认同护士职业。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研究者和部分护生进行了座谈,了解了他们对护士职业的态度和看法。在访谈中护生反映学校部分教师上课没有激情、所授知识陈旧、对护生的关爱较少、对中职生有偏见、教学态度不够端正等,根据这些问题,可以发现中职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造成中职教师职业素养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教师待遇、中职护生生源素质下降、学校激励机制、学校管理体制等有关。职业素养问题将促使中职教师产生明显的职业倦怠,加上传统观念“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影响,中职教师常把自己从事的中职教育归类为低层次、低水平教育。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问题、职业倦怠及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使他们经常在课堂上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中职护理专业前途的担忧,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护生对职业的认同。因此,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教师自身言行的转变来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提高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措施如下:(1)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切实提高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消除中职教师的职业自卑感;(2)国家应降低中职生的就业准入门槛,鼓励用人单位把技术型人才的录用观念从“重学历”转变为“重技术”,增强人们对中职教育的信心,从而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自豪感;(3)中职学校应加强管理,严格规范教师言行;狠抓思想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其职业行为习惯,如:举办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比赛、观看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及生活实录、在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最美老师”评选活动,并对这些教师进行表彰和宣传。(4)学校聘请心理专家定期给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逐步恢复职业激情和职业信心。
在了解中职护生对护士职业的态度和看法的座谈中,学生普遍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新意,技能课程课时偏少,临床动手操作机会不多,这些问题反映出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中职教育应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相符合的。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原因分析如下:(1)随着生源素质的下降,中职护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临床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的知识枯燥乏味,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中职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很困难,挫败感不断增强,护生因此而感到迷茫和无措,从而动摇自己的职业选择,影响其职业认同;(2)本研究显示,中职护生年龄在16~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思维活跃,只要是感兴趣的东西他们都愿意去学。因此,针对中职护生的上述特点,教育者可以通过“做中学”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其职业信心,提高其职业认同,具体措施如下:(1)改变日常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运用适合中职护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方法突出了以护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符合中职护生的学习心理,有助于培养护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学习动机,改善其学习状态;(2)增加实验课时,发挥中职护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3)加强院校合作,增加中职护生临床操作的机会,体验护理操作成功带来的职业成就感,这不仅能增强中职护生的职业信心、提高职业认同,而且能够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中职护生的整体素质。
中职护生大多在家被父母宠坏了,做事不顾后果,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意识,没有系统的人生规划,人生目标不明确,思想上的懈怠将影响中职护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学校应加强护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重视德育,目前国家增加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的课时,但是实际收效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并未真正意识到德育对中职生的重要作用,因此,领导和教师都应转变观念,把德育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可以采用主题班会、讲座、演讲、板报、游戏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帮助护生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思考父母供养自己的不易,从而为自己的将来制订奋斗目标。
综上所述,护生职业认同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个群体的事,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长、护生共同参与,从点滴改变开始,逐步完善,最终实现护生职业认同的显著提升,坚定护生的职业信念,从而改善我国护士大量流失的现状。
[1]吴蓓雯,曹伟新.影响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因素[J].护理研究,2006,20(2):315-316.
[2]鲍文卿,王卫敏,裴锦飞,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与自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6,5(1):10-12.
[3]Cook TH,Gilmer MJ,Bess CJ.Beginning students'definitions of nursing:an inductive frame-work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3(42):311-317.
[4]Fagemoen MS.Professional indentify:Values embedded in meaningful nursing practic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5(3):434-441.
[5]Mills AC,Bleasing SL.A lesson from the last nursing shortage:The influence of work value on career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J].Journal of Nursing of Administration,2000,30(6):309-315.
[6]McNeese Smith,Donna K,Cook Mary MN.Nursing values anda changing nursing workforce value age and job stages[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03,33(5):260-270.
[7]任建华,李继平.工作价值观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60-62.■
G630
A
1671-1246(2016)16-0017-02